馬德靜
摘要:教師要始終保持學習的激情和動力,增強學習毅力。要把學習當做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是一種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語文教師要想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切實轉變教學方式,創新思維方式,積極鉆研課程改革,只有高效備考、精心準備,才能避免無效課堂、低效課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活動環境的創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在教學觀、教材觀、教師觀及學生觀、學習觀、評價觀等許多方面,對如何做好一名教師都提出明確的規范與要求。教師立足自身崗位,積極潛身課改,提高專業素質,打造高效課堂。可以說,課改的實施既解放了課堂,又解放了教師,更解放了學生,使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這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根本宗旨和根本要求。新課改實施以來,筆者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按照領導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實,結合這些年的語文課堂教育教學實踐,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語文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
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會效仿,“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足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教師始終保持學習的激情和動力,增強學習毅力。要把學習當做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是一種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教書育人須能做到以情激情。老師用一顆愛心感染孩子,孩子學會感恩、用優異的成績、優秀的品質回報父母,回報社會,是教師最高興的事。激情需要點燃,需要走進文本與讀者的內心。“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語文教學,熱愛學生才能教好語文。語文教師的工作更富有創造性和內在魅力,教師要有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地駕馭調節課堂和駕馭調節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必須對學生和教材進行深入了解,隨時隨地觀察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因勢利導地進行教學。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真正讓學生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啟。
二、要科學解讀文本
就課堂教學來說,“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重要。王榮生教授說:“一堂好課的最低標準是要有適宜的語文教學內容。”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所要講授的難易適中的教學內容是保障一節課堂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采用的教學技巧好比催化劑,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興致盎然地思考、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按照王榮生教授的思維,教師擬定的課堂教學內容,也就是教學目標的“教什么”,然后才有學生的“學什么”,可見“教什么”不容忽視,這是保障課堂成功的前提。所謂“適宜的教學內容”的涵義,筆者認為應該至少指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方面,語文教師在課堂之前,就應對所要傳授的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曉知教學的目的性,明晰這節課“計劃教什么”,同時明晰“為什么教這些內容”。另一方面,在講授的課堂知識時,這些知識必須相對集中,教師必須明晰學生學情,采用的教學方法具有科學性,并且適合學生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生“把課本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進而學得深刻、學得透徹。可見,就語文課堂教學來說,只要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能夠起到啟迪思想的目標,等等,就都可以進入語文課堂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的“寶庫”。在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生本”作為課堂教學原則,準確把握學生學情,對學生以前掌握相關知識是情況做到“了如指掌”。在把握語文“文本”時,語文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幾點:首先,要精心領會文章的寫作指導思想,結合自己的認識,對文章科學建構。其次,要精心對所要講授的文章進行綜合整合,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建出學生易于接受、富于創新的課堂知識體系。最后,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式,講解一些與講授知識相關的材料,激發學生興趣。要精講精煉,講練結合,通過有效的訓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
三、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改革提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注重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精心備教材,精心備學情,把“功夫”練在“課堂之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課堂的高效。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語文新課改的特點,必須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可見,語文教師要想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切實轉變教學方式,創新思維方式,積極鉆研課程改革,只有高效備考、精心準備,才能避免無效課堂、低效課堂。所謂教師“講”的高效,主要是指能夠強化學生“學”的效果,即教師課堂之前準備充分、課堂引導到位、組織課堂精細,這樣自然而然地可以起到直接或者間接促進學生充分理解、學得輕松、學得快捷、學得深入的效果。顯而易見,教師的“直接促進”是當堂見效的,教師的“間接促進”重在提高能力、效果是長遠的。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多進行創新思維勞動,在課堂上多運用啟發式、誘導式,認真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促進學生高效思維,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
四、學以致用,在實踐中培養能力
語文是基礎學科,學生知識越豐富,學習就會越輕松。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活動環境的創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我們建立課外活動小組,定期開展活動。如結合課堂教學,制作和改進教具;結合愛鳥周、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編寫板報進行宣傳;參加“學國學”知識競賽,開闊眼界。我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安排游戲。如:“詞匯大比拼”“成語接龍”等游戲,讓學生參與活動也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樂不知倦,在輕輕松松中學到知識。隨著語文知識的不斷增加,學生課堂表現會更加積極、主動,思維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