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美
摘要:教學情境一般是采用生活中的貼切主題,用以增強學生學習氛圍與興趣。教學情境即是給學生一個親身經歷,親身體會的過程,學習與實踐通行,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教學情境的優點在于吸引學生,讓學生容易去理解并樂于參與,提高興趣。適當的情境創設能激起小學生的情趣,使他們純真的情感參與學習活動,學得輕松愉快。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境;創設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使整個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鍛煉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情境的生動、形象、有趣,激起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即情境能體現教材的特點,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從而促進兒童知識的、能力的、智力的大發展。
一、在導課中巧創情境
導語是課堂教學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語文教師都會十分重視導語的設計。“導課”是一堂課中提供給學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創設情境法運用恰當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剛開始上課時,有些學生還沉浸在下課十分鐘的喧鬧中,心情激蕩,具有這樣心態的學生突然集中到課堂上來,就好像奔騰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擋路的巨石,會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巧妙的藝術疏導,讓心情激蕩的學生平靜下來,盡快地把他們的思緒引入到課堂上來。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課文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法,一開課就像吸石一樣將學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聲奪人,一石二鳥”的功效。因此,課堂導入應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會被吸引過來。
二、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陶行知先生說過:“脫離生活的教育是鳥籠的教育。”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經歷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和寶貴的教學資源。比如,在教學以“車”為主題的開放單元時,我讓學生課前去搜集各種車的圖片、模型,引導學生在社區或停車場等地方了解車的名稱、標志、特點等,并向家長學習車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豐富車的相關知識,把語文與生活融為一體。學生學習的動力主要是興趣,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為此,我創設了暢游“車的王國”的情境,讓學生在旅游中認識各種車輛的名稱、作用,并相機進行識字教學。通過營造這種生活化的情境,把學生與平時的生活實際拉近了距離,憑借豐富的想象進入美妙的意境,以打通大腦發展的“天然通道”。
三、在提問中創造情境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別大,如果能在課堂上故意激發疑問,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對有關內容的思索,形成濃烈的教學氣氛。
(一)借題發揮,啟而有發。教師要注重創造一種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氛圍中進行探究性學習。只有把學生探索的欲望激發出來,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聯想活躍、思維敏捷、激情勃發。濃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調動智力因素,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極大地激發創新積極性。情境教學的目的,既然是為了訓練語言,發展智力和思維,因此在方法上必須講究啟發性,如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故意設置一些“障礙”、順應學生的思路啟發等。
(二)適時引入多媒體,創設多維情境。在創設情境方面,多媒體的功用不可忽視。它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聲音、圖象、動畫及影像等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呈現自然界中的聲、色、形,創設真實、豐富和立體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有聲有色的真實語言場景中烘托出“無聲”的學習內容。情景再現,靜中見動,在指導學生寫游記時,筆者將清趣園全景以幻燈片形式展示給學生,指導學生按順序“參觀”清趣園,邊“參觀”邊口述,然后進行練寫,學生很容易就完成了這篇作文。由于幻燈、錄象、電視、電影等多媒體手段可以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變抽象為具體,它的生動性、趣味性有助于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理解主題,激發寫作興趣,豐富寫作內容,因而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音畫交互,融情入境,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文并茂的文章,我們通常在教學生閱讀時引導學生通過解讀語言文字來感知作品中呈現出的物象,進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著豐富美學信息的學習情境中去,讓學生在這里耳濡目染,主動探索美,發現美,感受美。可以說,聲音、畫面給學生帶來的視覺和聽覺沖擊,更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語文課堂也更富有感染力了;課件演示,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一些重點、難點的地方,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時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嵇娜.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實施方法[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5):35
[2]陳月琴.小學語文問題情境教學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