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峰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化學概念,簡單地說就是學生對客觀世界各事物反應形式和變化關系等的初步認識。學生要想真正意義上地學會并掌握化學知識,就必須對化學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這既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變化中的物質以及規律,又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實驗;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作用
所謂實驗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已有的知識不斷地探索以及發現問題的過程,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最難理解的就是各種概念,可見,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加深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教學中要科學、合理、有效地運用實驗,在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實驗在初中概念教學中的作用是如何具體體現的呢?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初中化學概念的內容
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接觸到的基本概念有很多,本文主要從以下兩點展開論述:一是宏觀范疇的概念。就宏觀范疇的概念而言,主要通過學生的感性認識而形成,比如實際生產以及生活中的純凈物、混合物、溶解度以及溶液等,這些名詞的概念相對來說比較廣,應用范圍較寬,學生通過感性的認識就可以理解并掌握此類概念;二是微觀范疇的概念。所謂微觀是指這些概念是學生在認識物質的基礎上通過抽象、推理等而形成的更深層次的概念,比如原子、分子、離子等。由此可見,初中化學教學中不同概念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區別以及相互獨立的,理解這些概念還需要學生的不懈努力。
二、實驗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作用
(一)利用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概念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教學中要想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就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有許多聰明的、天賦很好的兒童和少年,只有當他們的手指和手指尖接觸到創造性勞動的時候,他們對知識的興趣才能覺醒。”受各種各樣因素比如年齡、性格等的影響,初中生對知識點會有一定的好奇心,而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化學概念相對來說較為抽象,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向學生介紹什么是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還會讓學生覺得教師教學毫無新意,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學習興趣。為此,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生產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相關現象和事實對學生進行教學,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
(二)利用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通過對感性材料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表象,通過對表象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而實現的對客觀事物本質的認識。這一認識能夠實現的前提是要有豐富的感性材料。一般地說,感性材料的提供依賴于兩個基本途徑:一是文字、圖像、語言;二是由實驗直觀演示(或模擬也可多媒體完成)。初中化學教材正是通過這兩種途徑來向學生提供形成概念所需要的感性材料的。初中生首先接觸的兩個重要概念“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就是通過對“水的沸騰”“膽礬的研碎”“向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和“石灰石與鹽酸反應”四個實驗獲得的。教學實踐證明,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啟蒙階段,很多概念如果不向學生提供盡可能詳盡的感性材料,特別是通過實驗來提供,單純依賴于學生萌芽時期的抽象思維是難于理解的。由實驗直接提供感性材料進行思維有利于對事實本身思維,有效地促進概念的形成。
(三)利用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概念
對概念的理解,其過程本身的作用有兩方面。首先是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再就是有助于學生自身理解能力的提高。而后者又依賴于思維能力的提高。因而,以實驗為手段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加強對概念內涵與外延理解的根本途徑。英國心理學家德波諾說:“思維是為了某一目的對經驗進行的有意識的探究。”實驗正是為思維創造了活生生的“經驗”,這種經驗在形成概念的思維過程中常常是不能替代的。初中化學教材中,存在著眾多的概念,這些概念的形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蘊含著學生能力結構的變化以及發展,教師教學中如若能夠在合適的時候通過科學的實驗方式豐富學生的知識,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概念。
(四)利用實驗改變學生的化學概念學習思維
學生學習化學概念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了解概念的形成。學習者通過大量地接觸同類事物,再經過假設、檢驗以及概括等思維活動,就可以找出同類事物中的關鍵特征,進而理解概念的內涵;二是概念的同化。前人學習的過程中為我們總結并概括了一系列概念形成的途徑,學生只需將呈現給我們的概念的關鍵屬性同化于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不必再次經歷前人的概念形成過程。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實驗教學,它更多地會注重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和感悟生活,在實驗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這能夠實現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思維等的質變。
(五)利用化學實驗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解概念的科學方法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律等。學生形成化學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學實驗就是通過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來形成感性認識的,通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實實驗,有助于學生形成思維,加深對反映物質特性的化學概念的理解。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概念教學至關重要,而化學概念又較為抽象,對于初中生知識的積累以及認知能力的提高影響較大,學生接受概念時也會或多或少地存在困難。為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本文筆者指出,教師化學概念教學中要有效地融入實驗,通過實驗,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探索,幫助學生掌握并理解概念,為學生靈活地運用化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