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明
摘要: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凡是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認識它、掌握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無異是一條主要的途徑。興趣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小學數學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質,其中學習興趣尤其重要。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感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興趣為核心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學生的心理處于壓抑、不滿,失去信心時將直接阻礙、削弱甚至中斷智力活動,破壞學習的向心力,當然也談不上學習效率。學生對數學的內在興趣,是學習數學的強大動力。
一、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習興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從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學生,凡是學生的才能興味,一概不顧,專門勉強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這樣的結果只能是 “先生收效少,學生苦惱多”。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發現、探究新的知識。
(一)要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上教師要善于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的進行中,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在知識的生長點、轉折點設計有趣新穎的提問,以創設最佳的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給學生講解乘法分配律內容時,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給他們講了高斯用很短的時間內計算出自然數從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這個故事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這樣,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了,從而對要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
(二)要抓住學生“好勝”的特點,創設“成功”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和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在每一個主動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時機,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鼓勵、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再從樂中引趣,從樂中悟理,更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把握教學契機,在導入時設置懸念來提高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導入來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新和求知欲,又比較愛聽故事,我們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來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教“最小公倍數”時這樣創設教學情境,先給他們講一個故事:中秋節,江西巡撫派人向乾隆皇帝送來貢品——芋頭,共3筐,每筐都裝大小均勻的芋頭180個,乾隆皇帝很高興,決定把其中的一筐賞賜給文武大臣和后宮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軍機大臣和珅馬上討好,忙出班跪倒“啟奏陛下,臣認為此一筐芋頭共180個,先分別賜予文武大臣90個,后宮主管90個,然后再自行分配”。還沒等和珅說完宰相劉墉出班跪倒“啟奏萬歲,剛才和大人所說不妥。這在朝的文官武將現有56位,分90個芋頭,每人不足兩個,而后宮主管34人,分90個芋頭,每人不足三個,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數一樣多”。皇上聽后點點頭“劉愛卿說的有理,那依卿之見如何分好?”此時,學生都被故事內容所吸引,然后讓學生替劉墉說出方法,這個故事把數學知識寓于故事情節之中,從而喚起學生學習興趣。
三、滿足學生自尊和成功的需要,激發學習興趣
善于肯定也是人之常情。小學生的自我發展在于模仿和探索時期,其行為的價值需要受到師長和同齡人的肯定方能體現。換句話說,每個學生都有一種充分發揮自己作用的內在需要,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如果教師能夠不斷地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就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信心和動力,從而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后進學生,肯定越及時、越具體,越能引發其內趨力。
四、要善于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美不同于自然美、藝術美。數學美主要表現為內在美、邏輯美、理智美。數學美是隱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內容。要領悟數學美,必須通過“抽象枯燥”的符號、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內部的數學思想,任何智能活動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數學美是對數學對象融入情感的產物。數學美育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掌握數學內容,培養數學創造能力及體會數學的價值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
從學生學習中的反映,諸如“數學好玩”、“能使人動腦子”、“數學有無窮的奧秘”等來分析,他們已初步感受到數學美。但一般說來,這些都是無意識的。因此,需要教師利用教材的數學美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去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揭示問題的新穎或形態的優美,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在分析問題時,應使學生感受到思維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們自覺地去掌握;在小結時,應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和諧、統一、簡潔的美。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且可以使他們感受數學知識結構的美妙。
總之,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氣氛中學習,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我們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設計,不但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樂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和知識本身的魅力,適當地調整教學過程,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時時注意激發學生沉睡的興趣,做到“課開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