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紅艷
摘要: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的學習成績,僅僅憑靠老師一人之力是不行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提高數學成績的有效途徑。教師盡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他們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和掌握解決問題的規律,提高解題的能力。這樣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又能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既能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又是一條實施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關系;主體作用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后,愛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突出出來,成為主要的需要。滿足了愛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覺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用處、有實力、有能力,從而煥發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只有對小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學中教師只有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按興趣和程度差異組成活動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活動中始終把學生推上第一線,讓學生當成活動的主人,采用啟發式、探討式、討論式、自學式等教學方法,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到位。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
學生的自住性是在一定條件下,個人對于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現在學生有獨立的主體意識,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夠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獨立地學習教材,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應用于實踐;其次,學生有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去主動學習并接受教育。同時教育必須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學生主體性發展的規律,開展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各種教育活動,并加以有效的規范、科學的組織正確的引導,從而為學生主體性發展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在時間上要有寬度、在活動上要有廣度、在內容上有深度。
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給出預習思考題
在每章節教學前,教師先依據教學大綱、參考書,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所在,根據學生在上課前帶著問題進入教室,有的放矢地研究教學內容,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預習教學內容
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思考題,對教材先預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并對疑難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把可理解的內容解答,在難以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以便討論。這樣,可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主體作用,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提高自信心。
(三)再學課本,分組討論
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教室,教師引入新課后,學生對著思考題再學課本內容。同桌或鄰桌同學(約2-4人)進行討論,使他們對發現的問題或疑難提出自己的看法,以達到比較提高的目的。“理不爭不透”,爭論是思維的最好觸媒,經常展開討論,對培養和發展人的創造力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討論還可以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促使教學多向信息交流。
四、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依據學生實際進行點撥、解釋,歸納總結,達到學生掌握所學內容的目的,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課時,讓學生出示自己準備好的三個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硬紙板,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每一個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再由學生報出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的度數,教師迅速、準確地說出第三個內角的度數。這時,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有旺盛的需求欲望,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只要教師稍加提示:“根據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180°”,很快解決了難于理解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總結,印象自然加深了,把教學內容變成切合學生心理水平的問題,轉化為學生的求知欲望和需要。
開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學生先講解,教師后補充、總結,改講堂為學堂。解決某一問題,學生一步能完成,教師稍加提示,減少“坡度”,讓學生跳一跳,摘蘋果,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力量,從而自覺主動地獲取新知。學生有質疑問難的時間,可大膽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全班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五、注重實踐中反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提問等形式收集學生掌握當堂知識的情況。學生先解答,教師后講評,發現存在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減少無效勞動,提高學習效率。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觀察,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分析,是一種自我監督的行為,是自我教育的開始,還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師先在課始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課末由學生對照目標檢查學習情況。教學中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既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又有利于學生自學和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總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讓學生在自身素質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認識自身主體作用,克服畏懼心理,提高學習興趣,特別是差生,可看到自己的進步,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是卓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