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鐵成 陸姣
摘要:本文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診斷與改進的指向內涵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督導三大職責內涵進行對比,簡述督導部門的“督教、督學、督管”內涵與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契合點,說明學校督導部門今后工作須要加強的重點工作調整,以實現質量監控與提升的工作目標。
關鍵詞:教學診斷;質量監控;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督導內容涵蓋三個大方面,即“督教、督學、督管”,是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重大制度保證,是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但是,多年來,受大環境影響,以及學校領導層面重視程度影響,給與的政策傾斜及支持力度不夠充分,導致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督導工作重在“督教”這一塊,而忽視“督學、督管”兩大塊。筆者對黑龍江省的部分高職院校進行調研了解到,多數學校的教學督導部門的工作基本上還是重在督教,基本體現形式就是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聽課、評價、打分,做得好的是將對教師的評價排名與課時酬金掛鉤,獎優罰劣,再是與職稱晉升、年終評優掛鉤,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起到約束、促進作用。
一、“督學”的內涵
學情調研,學法指導,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實驗室開放,實驗項目操作開展,學生實訓項目操作能力體現,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完成質量,以及學生就業率、就業崗位統計、就業質量調研反饋等這些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人才培養水平、質量等方面的督查、引領工作即是“督學”的涵蓋范疇。這些方面的工作,學校的督導部門做的普遍相對偏少,甚至沒有涉及,這是學校對督導部門人員配置的重視問題,督導人員配置偏少,沒有形成制度機制,人們習慣于易做的工作項目。而上述一系列環節是人才培養能夠得以順利完成的必備過程,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點。學生對于知識、技能的掌握、運用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高度正是衡量一個學校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依據。
二、“督管”的內涵
“督管”的目標指向與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涵蓋的內容基本契合,多數項目內涵一致。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要求從2015年秋季學期開始,逐步在全國職業院校推進建立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
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指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理念、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專業設置與條件、教師隊伍與建設、課程體系與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踐、學校管理與制度、校企合作與創新、質量監控與成效等人才培養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與完善提高的工作過程。
三、專業設置與條件
這個內涵建設項目是學校督導項目缺失,或者沒有參與督導的教學管理項目,督導三大職責范疇的“督管”,其涵蓋之一也是專業設置與條件,學校普遍的看法與做法,都是把這項工作歸屬于二級分院。二級分院在設立新專業時,操作也越來越規范,基本能按章辦事,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進行市場調查論證,進行課程體系構建,完善師資配備,教學資源配備,實驗實訓條件保障,與企業對接,校企合作辦學、育人、就業,共同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確立、創新發展等等。我們督導參與這方面的調研、督引很少,督導工作是一個短板,認為參與這方面的工作,有可能會成為阻礙,分院設立新專業是拓展學校事業發展的努力,參與過多,可能會起消極作用,隨市場規律發展,自生自滅,這也是一種懶政思維,學校頂層領導,大多也是放任態度。
四、教師隊伍與建設
學校的督導部門所承擔的工作,就是對教師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方面作督導引領,針對教學內容設計、知識先進、技能適用、方法恰當、知識與方法創新、教學藝術、教學效果等等屬于質量保障體系的部分督導引領。而對于教師培訓、學歷提升、企業一線鍛煉等等則由學校的其他部門負責,有的學校由人事處負責,有的由教務處負責,還有的學校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具體負責這項工作。建設一支掌握高職教育理論、知識扎實、技能嫻熟的專兼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工作目標。
五、課程體系與改革
這部分是督導工作的重心之一,督導力量集中關注力最多的一個項目。課程體系構建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決定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這個育人活動的指導思想是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依托和體現方式。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適應崗位能力,課程的設置、分布、序列對這些起著決定性作用。課程體系的構建隨時間、隨社會、隨科學技術發展而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不斷變革當中的。
六、課堂教學與實踐
課堂教學與實踐是學校督導部門的工作重心之一,也是督導工作常做的一項工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高職課堂教學面臨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知識的科學性與先進性、技術的實用性與科技含量、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針對性、知識技能及方法的創新點,是否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教學,是否做到既教書又育人,職業教育的“立德樹人”的原則是否貫徹于教學過程等,都是我們教學督導工作的關注焦點,也是我們評價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效果及成績的依據。
七、學校管理與制度
學校管理與制度是教學督導工作涉及很少也不愿觸及的“督管”范疇。學校的規章制度的制定與修改完善,制度的貫徹、執行與遵守,二級分院的各項制度的制定是否有科學依據,是否符合高職教育教學規律,貫徹執行情況等等,這些項目對學校的辦學方向及良好運營都具有重要意義,但作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督導部門,進行檢查及督導的情況確實做得很少,普遍看法認為這屬于頂層設計的職責范圍,能回避就回避了,盡量避免發生無法調和的矛盾。對教學職能部門的督導,教學質量的管理涉及各個方面和相應的職能部門,教務處作為教學管理的主要部門,同樣需要督導處的監督和指導,但多數情況下,督導部門也有投鼠忌器之嫌。
八、校企合作與創新
這是職業教育得以良性發展的重要之路,也是必經之路,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是校企發展雙贏之路。我們國家由政府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還沒有形成制度,校熱企冷的局面沒有打破,關鍵在于學校層面的創新、創造成果轉化率不高,學校服務企業的能力不強,導致企業參與高職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支撐的意愿不高。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的一個體現是企業的訂單培養,這種培養模式已經在許多高職院校的許多專業形成規模,并取得良好效果。再一個就是接納學生進行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這個最為有效的培養高職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的模式現在鋪展起來仍然有很大的難度,受專業特點制約,也受企業生產流程、生產周期、工藝水平以及用工報酬和安全等因素影響,這些都是學校領導層面需要調研、謀劃的課題。
九、質量監控與成效
這一項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所以,學校必須有健全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由學校的目標定位系統、決策與執行系統、教學過程監控系統和質量評價反饋系統構成的學校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系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的教育教學督導履行的只是過程監控與質量評價反饋的一個方面,由學校二級管理層的目標設計與實際運營管理則是教育教學質量保障的推動力量。對于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引入第三方已經是質量保障的一個通常做法,來自于用人單位、社會、家庭乃至社會專門評價機構的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聲望評價以及各項相關數據分析,是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客觀評價和科學依據,也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的衡量標尺。
目前,黑龍江的高職院校有的把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直接劃歸學校的教育教學督導部門,而有的學校成立診改辦公室,也有的由主管教學的副院長負責。無論以何種形式落實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學校的教育教學督導部門都應該切實履行“督教、督學、督管”的三大職責,真正做好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良性運行中的一環。
編輯∕呂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