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花
摘要:數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俗語云:“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可見影響程度非比尋常,數學不僅能鍛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邏輯組織能力,還能鍛煉人們思考和辨別的能力。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覺得枯燥乏味,導致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不高。對此,教師應該積極研究實踐生活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實踐生活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價值
人們能夠認識事物的前提是緣于對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接觸事物還很少,因此對很多事物都缺少相應的了解,更缺乏感同身受的感覺,對一些概念的理解會產生很大困難。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屬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習,很多都是初級的數學概念。想進一步構建對這些概念的認識,需要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成生活中小學生能夠感知的一些事物,通過這種共通性的轉化教育進行生活化的教學。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教學中有很廣泛的應用空間。如:教材中的例題大多數都是通過生活中能夠體會的場景設置的。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相關事物,在生活場景中進行知識的運用與學習,知識來源自生活,還需要更好地回歸生活,才可以體現其真正的價值。生活化教學方法能夠讓小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價值,極大地提升其理解與運用的空間,在很大程度上運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的趣味性進行有效提升。
二、實踐生活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設計數學實踐活動內容
數學實踐在學生的數學學習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單一教學數學理論而不進行實踐的話,難以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發展,更是無法幫助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數學問題。這就提示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數學實踐,為學生搭建實踐學習的平臺,而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則為教師開展實踐教學創造了良好條件。實踐活動強調的是數學和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只有保證實踐活動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才可以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另外,教師設計的數學和實踐活動內容要盡可能的貼近教材核心思想,讓實踐活動成為學生拓展課本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路徑,讓學生對數學教材內容掌握的更加扎實。例如,在學習完圓的知識一課后,教師可以專門設置為圓形跑道設置起跑線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將課本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在此次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探索,親自動手操作,探索確定起跑線的方法與技巧,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
(二)選用多元數學實踐活動形式
實踐活動課程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同時還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耐心細致的引導,保證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團結協作、自主研究等多樣化的途徑解決數學問題,也讓學生從中獲得直接的學習經驗以及學習技能。但是要想讓學生主動參與,消除學生消極的學習情緒,教師必須要實現實踐活動形式多元化,避免活動形式單一而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活動地點可以選擇在教室內,也可以選在教室之外,可以應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技術營造活動情境,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地觀察測量等。在活動形式的確定上,可以是學生單獨完成實踐活動,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甚至可以全班總動員。其間還可以將不同的形式穿插起來,讓數學實踐活動課程異彩紛呈。例如,在教學立體幾何圖形時,為了幫助學生把握不同幾何體的特征,深化學生對數學圖形的認識,教師可以由此組織形式多樣的數學實踐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個人進行獨立思考,運用個人活動形式幫助學生感知幾何題。其次,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探究等方法進行實踐,把握不同立體圖形的特點,讓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初步確立。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在實踐活動當中的收獲與感受,為數學實踐活動畫上圓滿句點。
(三)在教材的選用方面,合理選用生活化教材
首先,教師應該仔細認真的觀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生活實例,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觀察小學生自身所具備的特點,進一步了解學生在數學方面自身所具備的接受能力,以及對生活中所涉及的數學應用實例是否感興趣。綜合以上各個方面因素進行考慮,合理的選用生活中的實例作為教學的教材。其次,教師在選擇教材的時候,要選用與學生在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實例作為教學的教材,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生活實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及周圍,這樣更容易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再次,教師在選用生活實例作為數學教學的教材時,要著重考慮所選用的教材是否屬于數學知識在生活實例中的應用,如果不屬于數學方面的應用實例,那么只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卻激發不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最后,在選用生活實例作為教材的時候,一定要選取具有積極正能量的生活實例作為教材,因為小學生處于身心全面快速發展的階段,積極、正能量的教材才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四)在實踐生活中開展教學課堂
在數學方面的教學不僅局限在數學課堂之上,同時也要在實踐生活中教學,這樣更有利于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在實踐生活中的運用,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中的加減知識時,可以把教學的內容作為學生的作業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回家的過程中完成。例如,問坐公交車回家的學生:“在回家的途中,公交車上總共有多少人,在途中下去多少人,同時又上來多少人,到達目標站點之后車上還剩余多少人?”等生活實例,在學生的實踐生活之中開展數學的教學課堂,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自我理解,這樣既能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總之,數學知識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數學來源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目標要求,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努力實現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營造一些有益于教學的生活場景與學習氛圍,讓小學生可以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調動起更多的生活實驗。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更好地把生活實際與知識聯系到一起,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整體的數學素質,推動小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瑞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47):115-118
[2]馬海燕.怎樣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東方青年.教師,2013(10):71-73
[3]宋彥紅.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及數學化的運用[J].祖國(教育建設),2013(03):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