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的多樣化新媒體,時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也成為了信息化校園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學活動中信息傳遞的重要媒介。而建立在思想交流與碰撞基礎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人際交互模式、思想與情感表達渠道和方式,以及信息獲取習慣轉變的影響。如何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特點,利用網絡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優勢提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效果,建立與學生之間新型的互動交流模式,并精確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是高校思政教育領域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思政教育;新媒體;思維方式;交互模式
引言:
大學生處于人生中思維最為活躍的階段,在思想和行為方面對個性化十分推崇。因而基于交互模式的網絡新媒體迎合了大學生展示自身的才華和表達思想與情感的需要,一些以社群或網絡平臺為載體的娛樂、社交以及時政新聞等信息成為了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和與他人進行互動的媒介。
一、網絡新媒體影響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網絡新媒體改變了大學生的人際交互模式。
對大學生展開思想與政治教育不僅是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在思想與認知方面的困惑和存在的偏差,有針對性的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進行幫助和輔導,才能達到開設思政教育課程的真正目的。而基于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注意力的強勢爭奪。網絡新媒體占據了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關鍵位置,成為了學生群體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溝通互動的媒介。而教師由于不擅長使用新的交互工具無法了解學生在思政方面的狀況,因此通過傳統的言傳身教模式很難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使教學的效果越來越不理想。
(二)基于網絡新媒體的大學生思想情感表達。
處于人生中思想意識快速成熟階段的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思想感情需要表達。在傳統的校園與社會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交流和情緒表達限于身邊直接接觸的同學、朋友以及教師,因此,思想政治的任課教師和輔導員很容易直接或間接建立與每一位學生之間的交流,掌握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與思維方式,因而非常容易把握思政教育的方向和深度[1]。而由于網絡新媒體的虛擬化社交空間打破了學生性格方面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差異與時空的隔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思想與情感交流對象。并且能夠利用影音、圖像以及文字相結合的多媒體形式,在網絡新媒體提供的平臺上展示自身的個性與才華,使學生的思維絕大部分時間停留在虛擬現實的空間中。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了解學生的思想與情緒,并追究其產生的根源非常困難,從而難于掌握學生的思政教育需求。
(三)大學生對信息的需求及獲取習慣的變化。
由于大學生思維的活躍和對世間萬物的探奇心理,信息資源渠道是學生學習與生活中非常依賴的工具。在傳統的大學校園中,學生主要通過圖書館的書籍、報刊以及校園的宣傳欄等獲取所需信息。而在信息化的校園環境下,學生不僅因各種網絡終端的應用有了新的信息資源的獲取渠道和工具,還由于網絡新媒體的海量信息資源和其時效性而改變了對信息的需求模式[2]。首先,大學生對時政新聞的了解突破了時空限制,不僅能夠急時得到所有的新聞信息,還由于網絡新媒體的互動性而接觸到時政信息基于不同視角、不同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解讀。因此,給高校的思政教育帶來了更復雜的局面,如何了解學生因接觸這些繁雜的外界信息而引起的思想問題,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其次,大學生正是對音樂、電影以及各種文藝表演感興趣的年紀,因而面對形式多樣的網絡新媒體帶來的娛樂性容易花費過多時間娛樂,進而忽略個人思政方面的修養。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對學生使用網絡新媒體這種全天候傳播媒介娛樂功能的行為加以引導和管理,使其理性的安排娛樂與學習時間。
二、基于網絡新媒體應用的大學思政教育新思路
(一)運用網絡新媒體建立于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
針對信息化時代大學生人際交互模式的轉變,要想了解學生日趨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和其思想感情方面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和運用網絡新媒體這一學生群體的基本交互媒介。以網絡終端設備為交流和溝通的基本工具,建立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的教師和學生、學生社交群體之間的多邊互動聯絡渠道[3]。首先,建立基于社交媒體平臺的群組關系網絡,與學生之間就思政教育話題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需要。其次,教師可以在社群中上傳與課程教學相關的學習資料供學生選擇學習或展開廣泛討論,鼓勵學生表達對教師教學方式的看法,改進教師的工作,并有針對性的增加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等。
(二)運用網絡新媒體的時效性增進大學生思政課程的學習動力。
在建立與學生之間基于網絡新媒體的互動關系的前提下,思政課程的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就學生群體感興趣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結合教材的理論內容引入熱點議題,增進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正確認知與學習動力[4]。并且基于對相關話題的深入交流,教師能夠更精確的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和思政教學的方向。
(三)基于校園網構建思政教育專屬的內容板塊。
校園網是高校學生交流信息和了解學校教學動態的重要媒介,因此利用學生已經形成的使用校園網絡獲取信息的習慣,基于校園網構建思政教育專屬的網絡內容板塊。將校內所有與思政教學相關的信息發布到校園網絡,能夠讓學生基于校園網了解課程相關的信息,利用其中的思政教育優質多媒體教學資源強化教材理論內容的掌握,有助于學生在課余時間基于提升自身的思政修養進行主動的學習。
三、結束語
雖然在不同的社會環境和信息傳播方式下,大學生體現出了思想交流與思維方式的極大轉變,但是作為思維活躍的年輕人,大學生熱愛學習和追求自身文化思想水平進步的本質不會改變。因此,只要能找到網絡新媒體時代與大學生建立有效思想感情交流的模式,就能在思政教育領域把握主動。
參考文獻:
[1]張雪峰.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5):58-59.
[2]馮楠.試論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3).
[3]張楠.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數字化用戶, 2017,23(36).
[4]張倩.淺談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讀與寫,2017,14(25).
作者簡介:馮舒,出生年月:1989-5-17,男,漢族,籍貫:陜西省榆林市,所在院校: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職稱: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網絡輿情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