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慶
摘要:公務員培訓是行政系統的重要培訓課程和培訓任務,在傳統的公務員培訓中,基于政策背景下的講授式教學占據公務員培訓課程的主流地位,使廣大學員在學習中缺少了互動交流和自我認知提升的過程與環節,嚴重影響學員對課程內容的深度理解,因此,該文提出創新公務員培訓方法,運用無角色鏈式討論教學法實施公務員培訓,在教師重要節點提示中和引導中,學員通過自我學習理解和互相無角色交流組織實現對所學內容的升華理解與超越。
關鍵詞:公務員培訓;無角色鏈式討論教學;自主學習
公務員培訓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在傳統的公務員培訓中更注重教師對業務和相關政策法規的精華講授,學員多為被動接受型教學,對學員在教師積極引導下的自主學習和互相學習重視不夠。基于此,本文對公務員培訓方法進行了創新與整合,探索在公務員培訓中突出學員無角色自主學習和教師的關鍵引導作用,以期在具體公務員授課過程中實現更佳效果。
一、課程創新項目建設的內容、意義與示范作用
無角色鏈式討論教學法是采用分組且不指定學員角色條件下學員積極自學討論,教師關鍵節點和策略引導進行集體考評的一種教學方法。根據學員人數分成合適的組數(8—10人一組),針對課前教師提示的政策背景和材料進行相關問題的無角色自由討論,討論時間通常限定在40—60分鐘,討論后形成初步一致意見,在不指定代表發言人的情況下由討論組自行推薦代表匯報。學員討論過程中不指定討論角色和座位等,全由學員自我選擇安排,參與考評者通過觀察對學員在無角色討論教學中的表現和能力給予一定的客觀評價。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員積極參與問題思考和自由討論。該創新課以我國典型征地沖突事件為具體分析案例,組織學員以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方式深入研究與充分探討,通過學員之間的動態定位與協調討論總結出各自結論,最后形成某種一致意見,即鍛煉了學員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鍛煉了學員之間溝通協調能力,自我定位能力等,最重要的是為學員提供了一次通過集體解析熱點社會問題,指導自身工作的實踐體驗機會,同時也讓學員自身發現自身的問題,以便在日后工作中不斷改進提高改進,因此,該創新課程具有重要意義和示范作用,
二、無角色鏈式討論教學法的特征
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鼓勵學員社會問題獨立思考。
在公務員培訓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被動接受觀點成為一種制約,公務員培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關系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善于獨立思考問題,并作出正確客觀的評價對維護政府公信力和社會穩定具有特別重大意義。因此,通過無角色鏈式討論教學法使所有學員都參與其中,并自根據自身情況不斷調整自身定位,嘗試自己去思考、去創造,去總結問題根源所在,得出原創性意見至關重要。同時,學員在相互的觀點交流中彼此發表意見,見解會進一步得到深入和深化,有效鍛煉學員的獨立思考能力。
2.提高學員主動思考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長期以來存在一個誤區,就是知識等于能力,事實上并非如此。知識是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而能力需要在掌握更多知識的基礎之上經過鍛煉才能轉化為能力。而學員的主動思考和發現就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創新,達到理論與實踐并重,避免死記書本傾向,更加側重學員思考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本身。無領導小組不指定學員角色,而是由學員根據自身認識自動為自己定位角色,極大的提升了學員主動思考、組織和協調活動的能力,對自身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意義。
3.培養學員雙向交流與溝通的自由氛圍。
區別于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講與聽無法高度融合,無角色鏈式討論教學法側重發掘學員自主學習、認知能力的提升,并根據公務員培訓的特殊性,巧妙契合教師的背景引導作用,實現學員雙向交流與溝通效果。通過無領導小組討論教學法,學員都是在充分自由的氛圍下思考問題和認識問題的,只要自己有想法,可以隨時發言,充分闡釋自己觀點,不僅能夠實現互相之間的雙向交流,也營造了良好的自由討論氛圍。同時學員的見解隨時能給教師啟發,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員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
三、課程建設規劃目標
本專題可以用于主體班、鄉鎮長班和青干班等班次開設的一個專題課程教學,開設此專題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員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增加對實際社會熱點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強化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在自由氛圍下,全過程參與討論,并在教師的啟發與引導下,通過小組交流、扮演、演講等總結出自己思考后的結論。進而使學員成為培訓的真正主體和主角,充分調動起學員參與熱情和學習熱情。同時,也能讓學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發現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更好的適應自己的領導崗位職責。
四、課程創新項目建設的內容和改革設計
準備:教師根據學員的年齡、學歷、職位因素、工作經歷等。將學員劃分為由4-8組(每組8—10人)。小組成員要多樣化,這樣他們在準備和討論時,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就多些,學員對案例引申出來的問題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第一階段:案例與問題呈現:提前把相關案例資料發放給學員,提出學員需要了解和學習的重點,教師宣讀討論題目和政策背景,讓學員在分組討論前進行認真準備,形成自己的思考。學員準備發言綱要,限定5分鐘。
第二階段:學員輪流發言:學員主動閱讀案例材料并獲知討論題目后,無指定順序發言,闡述個人觀點。
第三階段:通過前兩個環節后,分組學員進入自由交流和討論環節。簡潔闡述自己核心觀點的同時,要要對其他學員的觀點提出相應意見,最后形成某種共識。最后各個小組自由選擇出本組總結代表發言,并接受其他各組有關疑問和咨詢,做出合理解釋,對于疑難問題,本組其他成員可以接續回答。教師充當重要節點組織者和主持人角色。
評價階段:原則上最少有2個評價者,根據學員在無角色鏈式討論中的表現,針對賦分的每一個子項目給出相應的評價分值。評價結果務必客觀、公正。
總結階段:無角色鏈式討論教學結束后,評價者要客觀撰寫評定報告,說明無角色整體情況,并針對每個學員具體表現和提出自己的建議;學員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撰寫討論總結,總結自己思考和討論問題的得失及自身的問題意見。
參考文獻:
[l]Kaiser;Hogan& Craig (2008),Leadership and the Fate of Organiza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63(2).
[2]肖余春.企業團隊成員三維角色水平的實證研究.心理科學,2002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