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教育中,教師站在講臺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依據教案將要講課題板書黑板上,學生坐在課桌前看著板書,聽教師在一板一眼講,一堂課中就這樣完成。現如今經濟如大鵬翱翔天空,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會飛到何方。人的思維則是跳躍式的滾動,理性的思維模式教數學,學生不會再認帳。特別是初中學生在思維積集期,人格和自信心超越你的想象。讓學堂還給學生的呼聲越來越高。由學生主導課堂是現今教育界面臨的重大事件。那么如何在數學教育上讓學生主動提問,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技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改由教師運用科學的引導與幫助是項至關重要的工作任務。本文主要針對此問題闡述。
關鍵詞:數學課堂;主動提問;互動
主動提問需要動因,那如何創造出需求動機呢?那就要靠教學老師的參與創造和引導與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備案準備上不能常規思路,按教材講例題,應提前將知識分類編排一些懸念小故事,讓學生發問,產生探知的欲望。適時采用現代科技巧妙讓學生自主產生學習問題思維方式,從而達成教學目標的。
另外教師應與學生互相學習,互動空間思維進行誘導,激發學生挑戰新知識勇氣。同時教師需幫助學生挖掘自我潛力。相互之間得到充分的交流、探索。促進思維方式的轉化,對課堂學習充滿興趣,做到同學間交流,自我領會并掌握所學內容。課堂上做到在互動互助中學習,在相對自由的空間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主動發問的學習習慣,我們應從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教師制造課題的推理懸念,引起學生的質疑;二是師生之間有互動交流的欲望,教師引誘學生找茬。在課堂上,學生注意力應跟隨教師的科學引導,關注到課堂知識學習上,只有這樣才會更好地將課本知識灌輸到大腦,反復訓練加深印象。教和學的真正目的很自然的達成。
一、 制造課題懸念,引發學生的質疑態度
怎樣讓學生對教師要教的課題內容有質疑呢?教師需要課前準備上花費一些功夫,做足功課的。
首先,老師應對學生此階段學習心理做到基本了解。其實上課學習是天經地義的,但青少年正處于情緒和思想起浮動蕩期,對事件有新奇感,但是不持久,受外界刺激影響大。初中數學又是抽象性大的學科。教師在講堂前,需引用數學界有趣的例子,引起學生聽故事的興趣,將數學的知識滲透其中。學生會對故事的結果引發探知的需求,此時將數學知識的重要性穿插到教學中來,讓學生了解到“數學也是很有樂趣的”,產生對下一問題的疑慮,教師借此將知識連貫起來進行講解。適時詢問學生是否有要提問的,及時提問。
其次,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學習入手。課堂教學應傳授學習方法與技巧為主,讓學生親自動筆“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實踐操作,多些演示性實驗課件,按課件排列相關內容,使得有關系的知識構成圖片,看起來有立體感,活起來。讓學生從美學的視角看數學知識,讓看到的數學知識如圖畫冊有藝術美的欣賞性。經常開展學生探討、交流,提出問題,師生分析討論,尋取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得學生有成就感,積極思考問題,共找方法,形成良性循環的積極思維。
二、 教師引導學生找茬,讓師生互動形成常態化
找茬,在生活中大家經常聽到,但用它到教學上,教師應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有讓學生找茬的勇氣和膽量。不能感覺教師比學生高層,對學生就應該擺架子說話。老師永遠就是對的,沒有出錯的時候,俗話說得好,是人都會有犯錯的機會,這里所說的“找茬”是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教學提出疑問。教師做好讓學生找茬的準備。
首先,在課堂上教師應從教學內容引出問題、讓學生覺得異常,慣性思維,馬上提出質疑。
在講到勾股定理的探究時,教師應適當地引導,讓學生發現兩組大數之和等于小數平方的關系,并鼓勵進一步觀察兩組大數之間的關系。設三角形的三邊之長分別為a,b,c,且a
其次,師生互動,按教材規定,常規照本宣科,往往會忽視學生主動理解問題能力的培養。恰恰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手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引發對教學內容的關注,產生對話老師的勇氣,持續不斷地與教師產生知識探索的需求。可以在每堂課結束前,引導學生進行本節課的知識總結,學習了哪些概念、定理、法則、公式?定理與公式的推導過程、證明?學習的結論能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學習了哪些解題方法、技巧?典型的問題有幾種解決答案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本課堂還有哪些疑惑?應提出來,當因時間關系不能說的,課后針對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課后幫助解決。這樣大大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機會,特別是課后老師單獨的指導,應讓學生對老師更加敬重,同時學生會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關愛,會在今后課堂主動發問的機會增加。
對于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是起引主導作用,教師應對大綱教材要求熟記于心,端正教材的學習態度,多方研究和理解教材設計上的深層意圖。加強自身解題能力,勤于歸納、整理每次課堂教學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篩選找出學生對所提問題產生疑問,是否有規律。針對問題的解決思路不限已知道的,應反式推理或線性模擬。總結統計學生對新知識質疑的概率,對老師解決滿意的概率。不斷訓練自我,方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發言的自主性,最終達到學生課堂主動提問質疑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陳炳奎.初中學生數學課堂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8).
[2] 陳永彬.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文理導航(中旬),2017(7).
[3] 張榮.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1).
[4] 劉偉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文理導航(中旬),2017(4).
作者簡介:王桂明,吉林省臨江市,臨江市光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