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的初中英語課程改革倡導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其中著重指出了文化意識的重要性。這就要求廣大的英語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除了向學生傳授基礎的英語知識、語言技能之外,還要將文化滲透其中,借此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其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中掌握跨文化交際,將所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實處。
關鍵詞:初中英語;文化教學;文化意識;要求;滲透方法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無論是哪一門語言,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語言,倘若將語言中所含有的文化因素抽取,那么所剩下的語言只是一個空架子,毫無交際作用。對此,在組織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立足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這一基本的特點,借助多樣化的手段將其中所蘊含的西方文化呈現在學生面前,并利用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來引導學生探析語言的文化內涵,從而為其今后順利開展跨文化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組織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會從以下幾方面將文化滲透其中。
一、 在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
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倘若沒有大量的詞匯積累,學生在運用英語的時候常常是無話可說。在傳統的灌輸式的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盡管學生在死記硬背下能積累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但是,他們對詞匯的記憶只停留在表層含義上,沒有窺見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就使得不少學生在運用所積累的英語詞匯進行交流的時候常常錯誤百出。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引導下,有意識地在詞匯教學中向學生呈現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并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下,幫助學生加深對該詞匯的理解。比如red是學生在小學就學過的詞匯,當時所學到的只有紅色這一個含義。在初中階段,我會對其進行延伸。中國常用red表示喜慶,而在西方國家,則用來表示“犯罪、氣憤”等。在講清楚該詞匯的文化內涵的時候,不僅可以擴展學生的詞匯量,還可以擴展學生的文化儲備。
二、 在語法教學中滲透文化
不同的民族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時候,其語言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常常會在語法層面留下深刻的印記。這就需要我們在組織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除了將某一英語語法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之外,還要將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呈現在學生面前,借此使學生感知到不同民族的思維角度,學會該種語言的思維來進行表達,以此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比如,我在學生入學之初,會將中西方的語法關系的不同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其在學習之初就對英語語法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漢語語法關系主要是依靠次序和語義關系來進行表達,而英語語法則依靠句子之間的結構以及其中的邏輯關系來進行表達。如此,學生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會不自覺地排除母語的干擾,提高其英語應用的準確性。
三、 在語用教學中滲透文化
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不是使學生借助多年所學到的英語知識來應付考試,而是運用所積累的語言知識進行跨文化交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語用。語用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其文化其實就是語言交際文化。在對所執教班級學生進行觀察的時候我發現,不少學生在運用所學習的英語知識進行交際的時候常常是錯誤百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其沒有掌握英語語用的規范。這就需要我們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注意將語用文化引入其中。我在組織英語教學的時候,常常會根據所講授的內容,將其中的語用文化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在講到How much are these pants?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教材中涉及了接待顧客的對話問答。我會立足這一知識點,中西方國家接待顧客的文化內涵呈現給學生。在中國,接待顧客是從買與賣這一角度出發的,所以,售貨員在接待顧客的時候,常常會問:“你要買什么?”而在西方國家,接待顧客則是從幫助的角度出發的,即售貨員將顧客看做是需要幫助的對象,對其給予幫助。所以,他們常常用:“Can I help you?”倘若學生直接在中國習慣下用:“What do you want ?”來進行交際,不僅會出現不必要的語用錯誤,還會使交際對象感到迷茫,交際無法繼續下去。
在此還需要注意一點,在落實語言交際活動的時候,除了需要使用相關的語言之外,還會使用大量的肢體動作來輔助語言交際。所以,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除了將語言中所蘊含的文化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之外,還要將體態語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在初次見面的時候,中國人習慣于握手,而親吻則是西方國家常用的見面禮。將此潛移默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會使其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熏陶,為其跨文化交際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在課改的要求下,將英語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其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潛移默化地培養起學生的文化意識,為其運用所學進行跨文化交際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 白帆.初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初探[J/OL].現代交際,2018(1).
[2] 邱宏偉.初中英語文化教學的現狀及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作者簡介:常海波,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留守營學區張各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