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資源,創設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提升音樂審美素養。
關鍵詞:音樂教學;創造能力;培養
創新是民族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可熏陶學生人格,提升其審美能力,激發其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欲望,啟迪其安靜思考,促動創新思維的出現。那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成為開拓型的,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人格的一代呢?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個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 培養興趣是培養創造性人格及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原動力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格,首先應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
(一) 變抽象為形象,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新教材突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強調要通過盡可能多的音樂實踐來引導學生發展興趣,從興趣需要出發,讓學生在“動”中學,在愉快的音樂氛圍中學。教學內容上,教材的安排盡量貼近生活,盡量突出自然。如新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就是讓學生知道不同的旋律、音色可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在教學中,通過先聆聽音樂,了解整個故事。再讓學生分別扮演每種樂器各自代表的角色,并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自己扮演的角色依次出場,用生動的表演來演繹音樂,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進一步體驗音樂原來是這樣的美好,音樂課是這樣有趣。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源,有了興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創造性。
(二) 注重音樂與多元文化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教材本著學生為本的理念,在內容安排上一方面體現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內容,另一方面注意結合學生生活,以學生熟悉的地方文化和以學生想了解的異地及他民族文化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新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五十六朵花》,圍繞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展示了祖國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樂、民族服飾、舞蹈及地域風情,對羌族、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歌、舞音樂的體驗感受,加深對少數民族善良、樸實、豪放、能歌善舞的認識。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民俗風情,少數民族的同學還可以介紹當地的歌(包括山歌和民歌等)、舞蹈等,把自己民族的山歌教給其他有同學;還可以說幾句家鄉話,或用本民族語言來演唱,用紙模擬制作各民族的服飾等等。為了加深理解,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詢了解有關民族的服飾、舞蹈等,并引導學生去模仿表演,加深對民族文化的感性認知。通過這樣的接觸,學生對我國多民族的多元文化會有更深入的體驗認知,從而提升整體音樂素養。
二、 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的重要條件
良好的環境氛圍可以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感染,讓學生從中獲得藝術修養的提升。具體來說,環境氛圍既包括客觀的活動環境,也包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狀態。就客觀環境而言,教師應帶領學生對教室進行適當布置,營造出一種活潑、向上的活動環境。就師生關系而言,教師要以鼓勵為主,主導建立一種和諧的,平等的,相互尊重且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發揮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關系處于融洽之中,讓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大膽展開想象,大膽創新。
三、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的有效途徑
(一)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教師要盡量避免一言堂現象,要和學生平等對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記得在上小學四年級上冊《那達慕之歌》一課時,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收集、查找有關蒙古族資料的作業。上課時,有的同學拿來蒙古大草原、蒙古包、賽馬、摔跤等等具有濃郁蒙古族風情的圖片資料,有的同學還收集到“那達慕大會”“好來寶”等的知識以及蒙古族的風俗習慣等等,有的同學還下載來拿來騰格爾演唱的《天堂》和德德瑪演唱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吳雁澤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的MP3供大家欣賞,同學們暢所欲言,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興致非常高。更有趣的是,就在課堂上,還有的同學表演了摔跤、有幾個同學還給大家表演“騎馬舞”,一個同學把自己制的弓箭也帶來給大家展示……學生們的能力讓我感到吃驚,他們收集的資料幾乎包含了我要介紹的全部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演唱歌曲《那達慕之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順理成章。這種主動式參與教學,對于整理信息能力的鍛煉和創造性人格的培養是非常有效的。
(二)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音樂教學活動中,要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學生編成小組,這樣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啟發,便于交流,便于團結協作。如在欣賞《彼得與狼》一課中,有一幕場景:獵人抬著大野狼,小鳥在他們頭上飛著,狼在哀嚎,鴨子在大野狼肚子里哀哀地叫。這個時候,學生的靈感來了,有的為抬大野狼的獵人喊起了號子“嗨亞咗,嗨咗……”有的同學則唱起了“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啊吹向我們……”有的學著狼的哀嚎,還有的學著狼肚子里的鴨子叫……這簡直就是信手拈來的“純天然”四聲部合唱啊,像這樣的表演方式就是學生通過思考創造出來的,是即興的、真實的,也具有新意。整個過程中,教師再稍加引導、點撥即可就更完美了。
總之,音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資源,創設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提升音樂審美素養。
作者簡介:王樹紅,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