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瑤
摘 要:重點討論國學經典與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機結合,將《詩經》作為中學國學教學起步教材,結合靈活多樣的課堂表現形式,總結已經完成的——《詩經》誦讀語文拓展課的經驗,反思并研究《詩經》作為國學經典與中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結合時的內容展現及形式表達。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經典;《詩經》;教學實踐反思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有機
結合
綜觀全球文化現狀,在課本之外、課堂之內復興傳統文化已不再是口號。落實到學校集體和教師個人,每位中學語文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將傳統文化介紹并傳遞到課堂中,讓學生在課本之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教導學生知其意、遵其行、懂其理、悟其情。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一味講述課本已不能滿足當代學生對于龐大知識的需求,要實現內容與形式上的多元化,將國學經典定為初中語文課堂的拓展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有利于學生體會課堂中的豐富內涵。
綜合性實踐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根據一個體系的知識內容循序漸進,我的拓展課從帶領學生探索《詩經》這本國學經典開始,教學目標最先是要求學生了解《詩經》《國風》篇目記敘的內容。在學校指導下,逐步開發了“《詩經》概說”“‘十五國風誦讀”以及“《詩經》中的愛情故事”等系列綜合實踐課,由點構線,由線及面,為學生建構在中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本國學經典框架,以學生研討學習、全面參與為主,構建傳統經典內容與創新課堂形式相結合的綜合性實踐課程。
二、《詩經》作為國學經典的地位及現實意義
經典以其精確化、優美化的語言千年不朽。“四書”中第一部《詩經》便是喚醒人性的著作,《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共305篇詩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古今中外大家都是伴隨著經典成長的,《詩經》在大家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更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今天的孩子來講,學《詩經》、讀《詩經》更多的是培養一種文化意蘊和審美內涵。
在學習《詩經》時,由于時代久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感到比較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為他們講解詩歌所產生的時代背景。若是簡單地告訴學生《詩經》中某一篇可能的發生年代和地理方位,根據翻譯還原原詩,幫助學生背誦記憶,這實在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學生和教師都已不可能走進那幾千年前的時空去感受生活,但文字并不是冰冷的,它記錄的、傳播的是幾千年前先民們個人情感的溫度。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文化教育和審美教育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人類情感的延續和傳承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盼望和亙古不變的情懷。
三、關于《詩經》綜合性實踐活動的具體操作
“《詩經》誦讀”綜合實踐活動課總結:
本課選取《詩經·國風(篇)》作為指導誦讀的模本,旨在讓學生走進《詩經》,了解《國風》中記敘的內容;亦要通過誦讀技巧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國學經典的一種可行性方法——誦讀,從而發揮主動性以便于理解更多的《詩經》篇目。教學目標設置為:(1)通過誦讀引導學生置身文本,感受國學經典魅力;(2)調動學生誦讀積極性,指導學生通過提升自我感情去體會不同時空下的情感。
配合翻轉課堂的先進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準備,制作“了解‘十五國風”課前視頻,幫助學生在從未接觸過《詩經》的情況下,走進《詩經》,消除對作品的陌生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先將全班同學分成了十五組,《國風》160多篇多是由采詩官輾轉步移十五個地區后收集來的,全班學生分為十五組后每組選舉一位組長,帶領組員熟悉本地區最膾炙人口的一首
詩,由此我們從《國風》160篇中讓學生自主篩選,選出了十五首既便于學生理解又朗朗上口的詩歌。學生根據自己分組地區所處的具體位置,每人根據資料寫出自己對本組代表詩歌的理解。
活動課前期的準備多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習。課堂環節中教師先引導學生通過誦讀的方法表現詩歌形式,進而指導學生還原時空,發揮情景教學優勢,學生通過參與四幕劇,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都能一目了然,清晰了解《詩經》的來源和作品所涉及的地區之廣泛。幫助學生真正了解《詩經》,并激發學生對《詩經》的興趣。課堂環節最后通過各組組長帶讀的方法結合集體誦讀的形式,讓課堂升華在對《詩經》的體悟中。最后大家一起總結出這十五首詩歌大概記述的內容。這所有的內容都是學生自己表達完成的,在這一堂課中學生不僅收獲了《國風》中的許多“故事”內容,也收獲了學習國學經典的第一個方法——誦讀(熟讀成誦,內化于心)。
四、《詩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與中學綜合性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實踐反思
將《詩經》定位為國學經典與中學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內容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重新審視,是對綜合性實踐活動的一次有價值的利用?;A型課程對課堂主體的最高要求是“少教多學”,而綜合課可以做到“課外指導課內探索”“課后輔導課內展示”,不僅加強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意識,而且豐富了學生活動。學生通過相互配合能夠拓展人際關系,協調合作,更重要的是促進彼此進步,變成課堂中真正的主角。對于教師來說,活動課結合國學經典的內容教學不僅強化了教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夠培養教師胸懷理想,完成經典的傳承與傳播。中學語文教學綜合性實踐活動關于國學經典的開發和探索也是學校和教師個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高敬意。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