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摘 要:我們作為數學老師要盡量在數學課堂培養上培養學生的能力,完善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海洋。本文主要討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節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主動提問能力;有效途徑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與可鍛造性,尤其是在提問能力的培養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可以在學生自信心的形成,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過程中發揮影響,使得學生發現問題、感知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切實加強。筆者作為數學老師認為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已是當務之急。
一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及學生所存在的部分問題
(一)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思考與探索的過程
部分學生已然習慣了記憶定理、公式的內容,并且可以熟練套用于數學題目的解題過程中,但是,對于定理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原理并未有所思考。更有甚者,部分老師學生認為數學就是計算,然而,計算只是數學的工具,而數學的求知過程在于思考與探索,以及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素養,而忽略此過程的數學學習就是空中樓閣。
(二)學生害怕向老師提問以及不理解主動提問的意義
部分學生誤認為老師提問自己以及自己向老師提問會暴露弱點,引發老師的諸多不滿,因此學生不懂之處也不敢輕易發問,而是個人鉆研、同學討論、甚至放棄。而老師亦少向學生闡述提問的意義與價值,對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提升與否不關注,聽懂、學會、成績提高等內容已然大行其道。因此,學生不理解主動提問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若干方式
(一)構建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以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
青春期的中學生有著濃厚的求索、求新、求異心理。因此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考慮到學生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多種因素,以建立一個和諧輕松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且盡可能考慮學生將會提出的問題,做出恰當與靈活生動的回答以使學生滿意,亦可以有效避免冷場。身為數學老師需要對經常提出稀奇古怪問題的學生多包容理解,善于發展其思維的獨特性,對思維反應較慢的學生應以具體事例、運算步驟等多方式使其更易融入輕松和諧的數學氛圍中,不使一人掉隊,保持整體氛圍,創新教法以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展示其能力與水平,徹底改變數學課堂老師講、學生聽的僵化現象,因此,以輕松幽默的數學課堂氛圍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很有必要。
(二)改進提問方式以更快促進學生主動提問
初中學生的差異性很明顯,例如其勇氣的大小不同,部分缺乏勇氣展現自我的學生在老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敢提出問題,部分學生性格靦腆不善交流,這要求我們數學老師必須采取新的提問方式以提高學生自主提問能力。例如:老師可以采取日記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備數學日記本,學生將所提問題的答案等記錄下來,下課以后老師收集數學日記本,對問題較大的學生,及時進行一對一講解,盡量減少其滯后性,老師在講解時應對學生不斷鼓勵,以平等溝通交流的態度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展示自我。對于問題較小的學生,直接批閱留下改進批語,通過多種途徑以更快提高學生自主提問的能力。
(三)正面的教學評價與引導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往往更多是鼓勵型與引導性,而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關乎學生高中數學的學習,影響其學習的效率和速度。因此,我們在數學課堂提問時應多對其進行正面的教學評價,以巧妙引導學生主動發問。學生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形成異解、疑問,及相關問題,老師在課堂上應綜合全面地看待學生、了解其知識的掌握情況,科學分析學生所提問題,盡量做到正面評價、合理引導,在此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同時對其提問方式進行規范,以更好地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鼓勵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問題在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過程中已然得到了解決。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實事求是,結合初中生身心健康客觀規律,以更好地培養其主動提問能力,提供更多成長的助力。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與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有著密切聯系,在廣大教師同仁的一致努力下,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方法與途徑在飛速增長,同時,我們也必須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對其主動提問能力進行最優培養。
參考文獻:
[1]林曉.試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策略[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28):204.
[2]賴家華.明確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水平的有效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