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生
[摘要]在智慧生活遍布的今天,農貿市場在原來粗放型發展模式下轉入精細化發展,就要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一系列現代信息技術,借助互聯網構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增添新方法,完善市場管理模式,幫助農貿市場在超市競爭下實現“互聯網+”的轉型升級進而提升效率、增加收入,為市場經營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從而有效提高農貿市場的競爭能力。
[關鍵詞]超市;市場競爭;農貿市場;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0128
1農貿市場的經營現狀
農貿市場是農產品采購和供應的重要場所,所以具有極強的社會性質,在社會中占有重要位置。因為農貿市場與其他的經營形式相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民生事業農貿市場的左膀右臂,兩者通力協作,缺一不可,也更能突出政府的形象,所以農貿市場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平臺。為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創建和諧的社會氛圍,在現今的環境中,農貿市場主要以銷售農產品為主。目前,大部分農貿市場的經營時間較為長遠,經營環境也較為陳舊,市場管理方面呈現出分散性與粗放性,商戶們隨意擺放貨物、排放垃圾,造成農貿市場的環境較為惡劣,無法滿足人們對食品環境的需求,此外,還需要與超市競爭。雖然超市的加入增加了農貿市場的競爭壓力,但是農貿市場也具有自身的經營優勢,其開市時間一般在凌晨五點左右,早于超市三小時,而且農貿市場在購買的過程中人們可以自由議價。由于經營費用較低等原因,蔬菜、瓜果等農產品的價格也要低于超市價格,所以具有早起習慣的中老年人群、飯店等農產品消費群體均喜歡去農貿市場采購。鑒于超市的經銷環境較好,以其安全放心的商品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所以人們的購買欲望較強,會產生結賬時間長、結賬隊伍過長的問題。而農貿市場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農貿市場更適合人們的快節奏生活。
2超市的競爭優勢
21大型超市中農產品價格低于農貿市場
(1)農產品生產者與大型超市簽訂長期采購合同,所以能夠保證農產品的新鮮。
(2)大型超市與產品加工企業簽訂合同,并且由農產品加工企業直接與農民簽訂采購合同,加工企業將農戶產品進行生產包裝,從而銷售給超市。
(3)農產品運行商與超市簽訂合同,并提供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農產品。
以上模式屬于超市的采購渠道,其中節約了農產品的采購環節,從而大幅度降低了采購成本。
22超市的消費環境較好
人們在超市的消費過程中,可以享受干凈、整潔的購物環境,并且所有的食品均受到嚴格的管理,所以質量能夠得到保證。而農貿市場在經營的過程中環境較差,管理要求不嚴格,建筑設施較為落后,所以導致人們沒有消費欲望。
23超市的服務質量高
人們在消費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都可以尋找超市的工作人員進行服務。超市的員工的服務有禮貌,并且會全程微笑服務,所以人們在消費的過程中獲得了較高的滿足感。
24超市的質量安全性更好
超市的經營環境良好,農產品的購買渠道簡單,在農產品的儲存方面會采取專業的辦法,能夠保障生鮮蔬菜的新鮮程度。并且超市擁有較為完善的檢疫措施,所以產品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從而保障了食品安全。
3農貿市場的改革策略
31建立采購聯盟,走品牌化之路
由于傳統農貿市場的采購過于分散,經營較為傳統和保守,品牌意識和品牌理念相對薄弱,所以在經營過程中所采購的農產品價格也較高,導致經營成本過高,利潤空間較小,從而無法與超市抗衡。為解決這一問題,農貿市場可以建立專業化的采購聯盟,通過市場進行品牌化包裝、市場中的攤位進行品牌策劃以及品牌農產品的入駐等方式,實行合作共同采購模式,將所有的零售商聯合起來,從而實現一次性的大批量采購。然后將采購的商品依據訂貨比例來分攤,能夠大幅度降低產品的成本價格。大規模的集體采購聯盟及走品牌化之路能夠降低產品的采購價格,并且通過集體采購聯盟及走品牌化之路能夠有效減少中間渠道,有效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大幅度降低農產品的采購價格,如此才能與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相匹配。
32運用農貿市場的全新業態發展模式
農貿市場符合我國的國情,由于其具備傳統的經營方式,能夠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部分的農貿市場由于經營位置優越,所以消費人群較多,可以創建復合型的農貿市場。在新型的農貿市場中可以設置“互聯網+智慧”型菜市場,進入市場的食材通過專業設備進行快速檢測,并可溯源產地。每個售賣攤位可設置智能電子稱,在保證不缺斤少兩的同時可聯網商品價格大數據,實時了解價格變動;市場可設有手機App終端,市民可在線上直接訂購食材并選擇送貨上門。針對鄉鎮等農貿市場除設置生鮮、蔬菜瓜果等品牌專賣店、服裝、鞋襪等產品的銷售專區外應該增加特殊銷售,例如:種子、化肥、農機等,從而滿足農民的種植需求。這種類別的銷售需要遠離食品區域,所以要做好農貿市場的平面格局規劃,讓商戶通過同業態聚集形成積極的“集群效應”。
33從個體化經營模式逐步轉向集群化經營
目前的農貿市場主要以個體化經營模式為主,這種模式雖然能夠激活農貿市場,但也阻礙了農貿市場的正規化發展。所以將農貿市場的經營形式從個體化經營逐漸轉向集群化經營,更加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可通過協會搭平臺形成資源集聚,召開農產品企業與農貿市場對接會,為企業駐進農貿市場提供交流、對接平臺與服務。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1)利用簽約托管的方式委托他人進行管理,并定期進行市場調查。
(2)通過資金并購的方式,將周邊的農貿市場全部劃入一起,然后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
(3)農貿市場之間進行彼此合作,從而共同提升經營能力。
34提升農產品的質量
(1)農貿市場可以與個體經營業主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證書,保證書上注明,如果農產品中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個體經營業主必須承擔全部責任,同時還要遭受高額罰款,罰款金額需要視情況而定。在此期間,農貿市場要不定期對農產品進行抽檢,并將抽檢結果記錄在案,對農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個體經營業主要予以嚴肅處理。如果抽檢屢次不合格者,農貿市場有權取消其經營權。
(2)農貿市場可以建立專業的公眾監督制度,使經營業者、生產者之間形成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農貿市場要對所有經銷商的農產品來源進行跟蹤,掌握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并鼓勵公眾共同監督農貿市場中農產品的質量,如果出現農產品質量問題,農貿市場可以予以處罰,處罰金額中部分作為舉報監督獎金回饋給舉報人,以激發公眾的監督積極性。
4結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上的商品日益豐富,人們的個性化消費選擇越來越多樣化,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所以農貿市場改革亟須通過規范經營措施,整理經營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擴大農貿市場經營范圍,走“互聯網+農貿市場”之路,依據不同地區的農貿市場創建有針對性地創新經營模式,推動農貿市場商品向高品質發展,激活市場經營戶的轉型升級,提高市場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快農貿市場轉型升級,以品牌建設提升農貿市場競爭力,方能在與超市及其他對手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促進農貿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路燕,彭云巧,張慧瓊,等基于超市競爭下的農貿市場改革[J].北方農業學報,2015,43(4):102-106.
[2]林新杰基于財務視角下的生鮮超市核心競爭力評價[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5.
[3]白雪靜,劉暢,陳皓,等我國超市生鮮農產品經營的現狀及建議[J].才智,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