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顏
摘 要: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敏銳地發覺隱藏的數學現象,然后給予學生一個引導,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這些問題中去,使其得以解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若能采取這種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濃厚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深度發掘數學的價值,長此以往,學生便能對數學有深入的了解,這是學好數學的基礎。這樣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就成為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生才能明白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途徑;方法
邏輯思維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這也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同時還可以運用這些知識使我們的生活得到改善。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一、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之所以要學習數學知識,就是要用這些知識來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復雜的問題,數學知識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以前我們的數學教學存在很多問題,不僅內容單調缺乏樂趣,而且無法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久而久之,學生就沒有興趣去學習數學了。
據此,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在教學中模擬生活中的場景,將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貼近生活,使他們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容易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今后他們會去主動地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有的學生對加減法的理解存在困難,所以我就采取了一種新的方法,融入了生活中的購物問題,例如小紅有130元,花了42元用于購買巧克力,問:小紅該如何付款呢?她還剩多少錢?學生都有去商場購買東西的經歷,如何購物對他們來說是很熟悉的,許多學生給出解決方案:小紅用100元用于支付巧克力,然后找零58元,剩余30+58=88元,然后就可以數字化這個問題,即130-100+58,一來二去,學生就可以將130-42這種類似的問題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并且熟練掌握。
二、設置“生活背景”,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儲備之后,就能適時添加一些考查數學知識的游戲??梢宰寣W生充當一下“老師”的角色,在講課的過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識更加牢固。在上完如何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課程之后,可以讓學生算算自己家里的房子或者院子的面積,通過這個活動,相信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升。還可以讓學生計算一下生活中的各種開支,使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如何細心地生活。
通過這一系列的生活問題,不僅能鞏固他們所學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學會了如何去運用這些所學的知識。
三、捕捉“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的學習具有很強的數字性,倘若內容過于抽象、單一,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诖?,我們要將立足點放在學生特定的年齡和教材的特點上,來發掘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謎底法:“有個寶貝真稀奇,身著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待到年底只剩皮。”學生的興趣就立馬被調動了起來,積極地去思考問題的答案。
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植樹問題”,可以讓學生伸出一只手,數數手指的數目,然后再數數有幾個間隔,通過這個類似的問題,引出教學內容——植樹和間隔數二者的關系。像這種“素材”要多加利用,讓大家都參與進來,教學質量也自然會提高。
四、課堂生活化的學習歷程
所謂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的同時,緊密地將書本上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模擬學生生活中的場景,將積累的經驗加以應用,使課程中的問題得以解決的同時,日常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在這個相互融合的過程中,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便會凸顯出來,伴隨其中的是一種親切感和學習知識的樂趣。首先,體驗性情境的設置。讓學生身臨其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一節,可以讓兩個學生互相協助共同完成,具體做法是讓一個學生在某個位置靜止不動,而讓另一名學生隨意走動,然后靜止的那位學生說出走動的學生相對于他的方向,教師同時針對方位的三要素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了這一教學過程,積極性會得到很大提升,教學的效果也會更加顯著。其次,欣賞性情境的設置?,F在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熟,網絡也極其發達,可以借助這些工具將知識背景加以描繪,使其更具欣賞性。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對稱圖形,就可以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昆蟲、汽車、杯子等熟悉的事物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通過比較,就能發現對稱圖形的共同點,還能明白這種圖像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八軌蚴刮覀冊趯W習的過程中發現美,創造出更漂亮的造型去妝點我們的世界。”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打電話”的學習中,由于打電話所要通知的學生數目眾多,容易讓學生搞混,這時老師可以用PPT來輔助教學,這樣學生就能對打電話的人數和過程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利用PPT進行教學,可以使所學的知識更加容易被理解,教學過程變得輕松。最后,問題式情境的設置。老師在教學時,要適時適地拋出問題。然后給學生一定的考慮或者查閱相關資料的時間,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玲玲,羅軍.數學文化價值與小學數學教育現狀的研究[J].貴州教育,2005(17).
[2]蔣明.談小學數學與學生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