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王文濤 杜百知
摘 要 高校女生是大學生的重要群體,其婚戀觀狀況不僅對高校的風貌和穩定存在著潛在的影響,還將影響社會的穩定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研究高校女生婚戀觀是高校女生成長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高等教育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議題。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高校女生婚戀觀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之基礎上,研究如何引導高校女生在紛繁多變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構建健康、正面、文明、有序的婚戀觀。
關鍵詞 高校 女生 婚戀觀 社會穩定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思政課題輔導員年度人物專項:高校女大學生成長教育模式研究——以特色成長輔導室為平臺(2016SJS02/15FDY12)主持人:王星;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項目:高校女生婚戀觀取向對社會穩定的影響研究(2015 ZZ035)主持人:王文濤;南華大學社科一般項目:以特色成長輔導室為平臺的高校大學生成長教育模式探索(2014XXC13)主持人:王星。
作者簡介:王星,南華大學語言文學學院,講師;王文濤,南華大學管理學院,副研究員;杜百知,南華大學語言文學學院。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314
高校女生婚戀觀,是指高校女生對戀愛、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態度和行為傾向,包括高校女生對愛情本質、擇偶標準、戀愛道德、戀愛與婚姻關系、婚姻道德與責任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和態度,是高校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婚戀問題上的具體體現?;閼儆^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戀愛、婚姻行為的價值取向,對擇偶行為、婚姻生活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終將影響一生的發展與幸福。 高校女生在正確婚戀觀的指引下,擇偶、邁入社會和建立家庭,對社會的穩定、和諧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不正確的婚戀觀不僅引起校園矛盾,還會影響社會穩定。因此,引導高校女生樹立正確婚戀觀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
(一)戀愛觀不成熟,戀愛態度趨于輕率,因戀愛問題造成校園糾紛
戀愛動機是指人在戀愛中的內部動力和態度,它反映出婚戀的價值取向,是婚戀觀的核心部分。 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大學以前,社會、家庭和學校在婚戀教育方面采取回避態度。筆者在長期的問卷跟蹤調查中發現,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高校女生戀愛動機不成熟。大部分的高校女生為了證明自己有價值和魅力而戀愛;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排解內心的空虛與寂寞;只有極少部分的高校女生戀愛是為了結婚。大部分的高校女生盲目仍持只求過程、不在乎結果的錯誤觀念,她們戀愛目的仍只是為了體驗戀愛的過程。有些大學生戀愛是為了滿足性需求,戀愛態度趨于輕率。高校女生在戀愛時,往往追求浪漫,而忽視理性思考和責任,導致戀愛“快餐化”,在戀愛當中還會出現三角戀甚或更多的戀愛對象。大學生因不成熟的戀愛觀和態度造成戀愛問題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造成糾紛、心理問題,甚至有時還發生自殺和他殺等危及生命的情況。
(二)擇偶標準功利化,對社會形成了沖擊
擇偶標準是進行戀愛與組成家庭時選擇的主觀評價標準,擇偶標準由眾多基本要素組成,如財富、才華、品德、相貌等,而每一個要素都包含著特定的價值內涵,它是婚戀價值取向的核心成分之一。
當前高校女生在擇偶過程中將擇偶對象理想化的傾向,對擇偶標準不清晰,不能正確認識和定位自我。筆者在所任教的學校調查數據顯示,有過半的高校女生把外型條件放在擇偶條件的首位,超過80%的高校女生贊成一見鐘情;還有近半數的高校女生首要擇偶條件是男方經濟條件;大部分高校女生注重對方的家庭背景是否對自己就業和職業發展有所幫助,超過70%的女同學認為“嫁得好”比“干得好”更重要;還有少部分高校女生對于擇偶標準不明確,抱著隨緣的態度。因此現今的大學生存在戀愛觀不純正、不明確的現象,注重外表、經濟利益,或者干脆隨機隨緣,受這種不純正戀愛觀的影響,有些女生不惜去當小三,有些女生隨波逐流,互相攀比男朋友,這些都對高校女生的婚戀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社會也形成了相當程度的沖擊。
(三)對婚姻感性認識多于理性認識,呈現多維度、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特點
高校女生在生理上逐漸邁向成熟,但在心理上仍然相對稚嫩,對婚姻的認識感性多于理性。她們普遍對婚姻意味的責任、義務和權利認識不足,存在浪漫、神圣、不切實際的理想化憧憬。調查結果顯示,過半數高校女生認為婚姻意味著過上理想中的生活。還有半數的高校女生認為如果婚姻狀況不符合預期就可以解除婚姻。當問及對婚姻的看法時,大多數高校女生對婚姻的本質問題根本沒有考慮過。身處急速轉型的新時代,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呈現出多維度、多元化和多樣性等特點,其對后現代婚姻形態,如“閃婚”、“裸婚”、“同性婚”等也普遍持開放性態度,當問及對“閃婚”這一社會現象的看法時,超過90%的女生表示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只要你情我愿便沒什么問題。
(四)性觀念開放與自我保護意識缺失,使得高校女生無法充分保護自己
媒體互聯網時代,在社會思潮更迭和碰撞的情形下,當代高校女生的婚戀觀也受到極大影響,呈現出開放、矛盾和多元化的趨勢。一方面其思想逐漸開放,另一方面,大多數的高校女生骨子里依然保留著傳統的婚戀觀念。這種在性觀念上的矛盾態度,使得高校女生在面臨性這個問題上,無法采取清醒理智對自己負責任的行為。
性觀念的解放,改變了大學生對于性的態度,使得現今的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現象習以為常。性教育缺失也為大學生婚前同居提供了便利。高校女生發生性行為的現象更為普遍,然而,這種行為往往是因為不成熟或者沖動。據調查表明,更多的高校女生會對這種行為表示后悔,甚至在矛盾自責中產生心理問題。在這種多元價值的浪潮沖擊中,性觀念上的沖突和矛盾,使得高校女生無法充分保護自己。
(一)更新傳統教育理念
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是我國大學生婚戀觀教育改革的基礎。 不論是高校女生還是高校本身都應改變對婚戀觀這個議題的回避態度,采取科學面對的正確態度。在此基礎上,高校女生婚戀觀教育應該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要和高校女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首先,應認識到戀愛是高校女生生活的一部分這一客觀存在的事實。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注重培養女生愛和被愛的能力和技巧。
再次,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干涉高校女生進行積極的、正面的戀愛,同時也應幫助解答高校女生在戀愛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疏導高校女生在戀愛過程中的挫折。
(二)合理設計教育內容
首先,發揮課堂教育主陣地和主渠道的作用。把高校女生婚戀觀作為大學生思想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完善課堂教育體系,合理設計教育內容。積極倡導婚戀觀的責任理念、制度理念、和諧理念和價值理念。
其次,科學設計課程教育內容。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強化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德育過程,融入課程體系,合理設置婚戀觀教育系統課程。
(三)加強大學生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教育
首先,樹立對性知識的科學態度。無論是高校教育者,還是高校學生都應改變對性知識的回避態度。應該認識到,性是婚戀關系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其次,對高校女生進行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教育。如將婚戀與性、性心理、性健康保健和婚戀道德有機統一起來進行德育課程設置。
再次,應探討性知識教育的合理方式和途徑。什么樣的方式和途徑,能達到實際的教育效果。
(四)不斷創新高校女生婚戀觀教育工作方法
探索和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對高校女生進行婚戀觀教育。
首先,開設公共選修課程,把《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識》、《女性與戀愛》、《女性與婚姻》、《女性與家庭》、《女性修養》等納入到婚戀觀教育課程體系當中。
其次,設婚戀觀教育網站,利用網絡平臺平等、開放和交互自由的特點占領網絡德育陣地,一方面與學生平等交流和討論,加強溝通,介紹戀愛、婚姻和性的有關知識,使學生能夠接受并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念,另一方面讓學生可以自由提出自己關心或困惑的問題,加以解答和疏導,提高教育效果。
再次,發揮高校院系成長輔導室的成長輔導功能,從新生入學開始,開展“一對一”的個性化婚戀成長輔導,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幫助解決學生婚戀方面的實際問題。
最后,樹立家庭、學校和社會聯動教育機制,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應共同承擔相關職責,形成合力,引導高校女生建立健康、正面、文明、有序的婚戀觀。
成亞慧.90后高職高專女大學生幸?;閼儆^調查報告.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7).34-35.
楊建平、王鐲.當代女大學生婚戀問題探討.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3, 15(1).97-99.
張鋆、趙夢娜.當代大學生對后現代婚姻行為的認知與接受.文學教育:上.2015(19).122-123.
宋澤蓮.大學生婚戀觀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安順學院學報.2014, 16(3).53-55.
賀艷枚.當代女大學生婚戀價值觀研究.科教導刊.2014(7).249-250.
陳小瓊、崔小璐. 大學生婚戀觀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0, 31(1).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