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培養機制 一體化 文化認同
作者簡介:李振東,江蘇石立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53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了十八屆四中全會,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專門章節提到了“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和“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由此可見,法治人才尤其是律師人才的培養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對于律師專業人才的培養,從社會,到政府,再到律師事務所,都應當發揮其積極作用。律師事務所作為律師的職業最基本的場所,它是培養律師專業人才最直接的獲利者,也應當具有培養律師專業人才最原始的動力。
魯迅曾經說過:“在未有天才之前,須有培養天才的土壤。”由此可見“土壤”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然而,律師事務所培養專業人才的“肥沃土壤”是什么呢?
(一)律師事務所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律師事務所在中國發展二三十年,早已呈現出兩級分化的局面,一面是已接近于公司化運行的大所,而另一面是幾個合伙人松散聯盟的中小型所。而中國現在的律師事務所大都處于后者情形,幾個合伙人共同承擔房租和行政人員工資,而各自的業務由各自完成,業務上沒有太多的聯系,他們猶如幾個個體工商戶的結合,并不具有合伙組織內部的緊密性。對這樣的律師事務所而言,培養專業人才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人員的引進一般通過熟人介紹,并沒有具體的人員招聘機制,人員進入后,通過“師傅帶徒弟”方式學習一至兩年的工作,而這一時期的工資一般與當時的最低工資標準相當,工資是由帶領的師傅發放,與律師事務所無關,一兩年后,他們一般轉作為提成律師,由律師事務所提供辦公場地,他們自己開拓案源,自己繳納社保,辦理的案件根據約定向律師事務所繳納提成比例,他們與律師事務所事實上形成的是一種掛靠關系,基于這種關系下,律師事務所對律師人才的培養會停留在宣傳的口號上以及每年相關的總結會議上。
(二)律師事務所怠于培養專業人才原因分析
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各自為政,相互之間是平等的,權力絕對的分散,這樣導致律師事務所的虛無化。律師事務所猶如西周時期的周天子,而各合伙人如同各諸侯,他們各人表面上一團和氣,但私底下卻可能是同床異夢。即使有個別合伙人想培養專業人才,但沒有其他合伙人行動上的支持,終究還是破產,導致人才培養僅僅停留在口號上。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都是從提成律師轉變而來,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松散的聯盟,把現有的存在當成了一種合理狀態,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很難從現有體制架構中尋找到突破點,專業人才的培養也就成了空談。培養專業人才的優勢與競爭力在短時間很難在律師事務所得收入狀況中加以體現,它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在現在律師行業唯案源論的背景下,忽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充分突顯出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的短視。
(三)一體化管理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土壤
松散聯盟下的律師事務所通常對培養專業人才沒有興趣,改變這一局面必然要走向一體化發展的方向,這將是律師事務所發展的轉折點,如同中國的諸侯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權制,如同美國邦聯制走向了聯邦制。一體化管理體系下的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打破各自壟斷案源的局面,案件承辦、收入的分配由律師事務所統一分配,提成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也不再是掛靠關系,他們成為律師事務所的勞動者,他們成為律師事務所有機的組成部分,接受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合伙人從自己承辦的案件中解脫出來,案件交由具體部門的律師來做,合伙人的身份向管理者轉變,他們要提高律師事務所承辦案件的質量,勢必會培養律師專業人才,而培養律師專業人才這個過程也在潛移默化鞏固一體化管理體制,因為今天接受培養的對象,明天可能就是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他們是新制度體系下的直接受益者,必然會沿著這條道路發展下去,因而說,一體化管理體系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土壤。
(一)培養專業人才是律師事務所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必然要求
律師業務專業化分工,具有一定規模的律師事務所都有向這一方向發展的沖動,但是他們很難跨出關鍵性的第一步,究其原因,還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各自合伙人各自為政,缺乏整體的理念,無心于培養專業人才。然而律師不培養專業人才,每個律師通過自己招攬業務自己學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一來律師事務所很難實現專業化分工協作。律師行業與醫生行業具有很大的相同點,律師或是醫生很難掌握各自行業的所有技能和知識,據此,醫院的科室劃分非常明細,而律師事務所卻很難做到。醫院的運行模式對律師而言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而這一問題關鍵還在于律師事務所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這樣一來律師個人實現了專攻,而律師事務所實現了規模化。
(二)培養專業人才是律師事務所凝聚人心、讓律師有歸屬感的必然要求
對一般的律師事務所而言,人員的流動性是非常大的。出現這一現象,究其原因是律師事務所缺乏認同感、歸屬感,人心不聚,則人必流散。因為提成律師或是其他律師,與律師事務所的關系很簡單,幾乎是簡單的“掛靠”關系,這樣一來,律師在哪個所其實無關緊要,因為他們的成長基本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律師事務所的培養與呵護,他們猶如在風雨中前行的孤兒,亦或是沒有廝殺就無法生存的餓狼,他們不會也沒有時間對律師事務所心存感激之心。故而,一個律師事務所想凝聚人心,培養專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舉措,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律師事務所與律師同步成長的過程。
(三)培養專業人才是律師事務所傳承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律師事務所的傳承是文化與理念的傳承,而文化與理念是律師事務所的每一代人所營造的,包含律師事務所內在的精神和律師的個人風格,律師事務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因而,律師事務所傳承與發展必然要培養專業人才。然而,很多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卻未認識到這一點,在簡單的提成制的深遠影響下,培養專業人才成了一句空談,律師事務所也將停滯不前。沒有人才的積淀,律師事務所的發展也必將是停滯的。這些律師事務所存在的現實,值得引以為戒,培養專業人才是律師事務所傳承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培養人才才是問題的關鍵,縱觀筆者所在區域的律師事務所,其核心問題還是缺少制度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很多律師事務所雖有心培養人才,但卻僅停留在個別合伙人的想法之中,往往不夠具體明確,沒有實施參照機制,而胎死腹中。培養人才為律師事務所管理的重要一部分,管理律師事務所猶如治國一般,國要依法而治,所要依制度而管理,每一位合伙人要相信制度的力量。作為律師事務所管理的核心部分人才培養方面尤為重要,不能“三打魚兩天曬網”,從人才的引進、到培訓、再到考核都應當具有相應的操作流程機制。
(一)人才引進機制
人才引進即人才招聘,它決定了什么樣的人進入律師事務所。從以往的慣例而言,進入律師事務所的人員幾乎都是通過親朋介紹而來的,每個合伙人跟其他合伙人打個招呼就可以將人員招聘進來,這是律師事務所人才招聘的現狀,很隨意,也很不規范,這必然導致的結果是律師事務所人員參差不齊,想改變這一現狀,必然要建立人才引進機制。人才引進必須要確立的一項原則,即引進應屆畢業生為主、社會人員為輔,因為應屆畢業生剛步入社會,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將其培養成律師事務所所需要的人才相對容易,因而律師事務所必然要將人才引進的重點放在校招上。同時,律師事務所應當組建引進人才的評議機構,負責引進人才的筆試和面試的組織以及最終決定人員的錄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公開、公正、公平的環境下錄用的人員是最優秀的,同時,在整個人才的招錄過程中,我們也在彰顯著律師事務所的文化,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
(二)人才培訓機制
引進人才的培訓是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的關鍵部分,對人才的培訓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人才入職階段,新的人員對律師行業以及律師事務所文化不是很了解,要對其進行入職教育,律師職業道德以及職業基本規范都應當在本階段對新成員進行系統的學習,這些階段他們是最有耐心的,事后再學習很難達到現在的效果,同樣律師事務所的文化教育培訓它必須是貫穿于培訓始終的,它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價值認同;二是人才成長階段,對于新的人員尤其是應屆畢業生而言,他們是沒有律師技能的,雖然他們經歷四年法學本科教育亦或是三年的研究生教育,但是當他們拿到具體案件時必然還是一片茫然,因為從書本到實踐還是隔著一層薄薄的窗戶紙,而這一個階段就是捅破這層窗戶紙的過程,這一階段要建立輪崗制度,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在每個專業部門學習基本技能與知識,健全自身的律師技能與知識結構;三是人才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是確定人才發展方向和專業部門的階段,根據第二階段的學習和工作,向律師事務所管理委員會提交申請,管理委員會經綜合考量確定專業部門,在此階段,律師事務所針對專業部門的特點確定針對性的培訓方案。
(三)人才考核機制
律師事務所人才考核機制的設計是為了避免執行過程中的隨意性,讓律師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清晰地判斷出自己的回報。正如,律師事務所發放年終獎金,是通過考核機制計算而來,而不能憑合伙人的喜好。具體而言,人才考核機制應當包括績效考核機制、薪酬激勵機制、晉升機制。績效考核機制要建立量化的評價體系,根據案件的難易程度確定案件的難易系數,依據個人的辦案周期確定時間系數,同時還可以增加其他參數,例如顧客滿意度等。薪酬激勵機制,對律師具有很直接的作用,設計好這一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薪酬激勵應當以績效考核的結果為重要依據,這是公平的基礎,同時也應當考慮人才的工齡等其他因數,在激勵人才的薪酬設計過程中還要注重調整福利結構。晉升機制是考核機制中不可或缺的,它的存在讓人才看到了希望,也為人才鋪設了成長階梯,同時,通過這一機制也為律師事務所選拔出優秀、高效的管理層,從而保證律師事務所持續、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崔月琴、張冠.轉型社會的組織基礎再造——以律師事務所為例.學術研究.2013(8).
[2]何金忠、劉蕓.淺析律師事務所公司化治理.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1(4).
[3]林鴻.律師事務所規模化對策研究.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4]王鵬程、萬春梅.論律師事務所對青年律師人才的培養.宿州學院學報.2012(9).
[5]李自根、丘云卿.關于我國構建公司化律師事務所的幾點思考.學術研究.2009(4).
[6]王洪杰.論律師事務所對青年律師人才的培養——以安徽徑橋律師事務所為例.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