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語文的學習最重要的莫過于語言的掌握和語言的表達能力的展現。在國家大力推行漢語文化,重視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語文的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表達;培養
語文是小學課程教學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上,課堂的講解和課堂上的語言分析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的方法。語文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需要靠長期的鍛煉,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語言方面的強化。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一、 小學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式,通過課堂學習掌握語言的表達技巧和增加語言表達的機會,不斷的鍛煉來達到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目的。語言的學習是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的,面對剛剛接觸語文學習的小學生來說,語文的課堂教學無疑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通過在課堂上情景和環境的烘托,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競爭,更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營造出的一種有利于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的語言環境。在學校的教學逐漸功利化的大背景下,學生的課余活動時間漸漸被壓縮,學生缺乏良好的語言學習的環境,除了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地給予學生更加貼近生活的語言情景,還增加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機會。
二、 利用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1. 注重對于語言的理解
語言表達能力的基本是對于語言的理解,所以,要達到培養和鍛煉學生具備更高水平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重視對于語言的理解。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語言理解的主要方法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感悟課文中人物所呈現出來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從而達到理解作者在某些字句或者用詞上的意義和技巧,也就是如何通過理解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辦法和寫作的手法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比較注重對于課文的思想的理解,也就是對于語言的理解,但是更多的偏向了將自己的理解理念灌輸給學生,部分學生甚至懶得動腦筋,直接等待教師的答案。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但是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便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于語言的理解,將理解先于表達,還要鼓勵學生主動去感悟課文語言的魅力,從而用自己的組織的語言對所理解的作者表達出來的感情進行闡述。通過在課堂上不斷鍛煉來達到培養語言表達的流暢性,進而更好地去豐富自己所表達的語言,也就是形成了語言表達時的一種技巧和能力,達到了教學的最終目的。
另外,重視語言的理解,加強學生對于語言感悟還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方式。閱讀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擴展認知的范圍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閱讀,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到“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奧妙,還可以豐富自身的語言知識,積累一定的文化底蘊。當量變達到質變的時候,學生在表達的時候語言水平會有一個較大層次的提高。這就是通過閱讀,理解語言表達,積累語言知識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方法。
2. 有效利用家庭、社會等學習資源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缺乏不僅鍛煉的不夠,還有對于公共資源的利用不足。在學生所處的環境中,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學校、家庭和社會。正如語文中所教導的,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學習在于利用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例如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活的片段,將學生代入到生活的情景中,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來達到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的目的。學生和父母之間的聯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可以通過開展家長和學生聯合學習的活動,通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語文交流來建立親密關系,不僅對于學生在家庭中能夠有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對于家長來說,更加注重對于自己行為的約束和規范,給自己的孩子做好一個父母的榜樣。有效的利用學習資源還包括對于社會公眾資源的利用。例如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尋找海量的資源,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來豐富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3. 開展課堂實踐訓練
除了在課外中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外,鑒于學生課余活動時間的不足,可以在課堂上適當地增加一些實踐的訓練。比如開展口語的小組訓練活動。小組訓練是現代教學中較為推崇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分組學習來達到提高對于語文學習的一種目的。比如說學生在課堂外缺乏語言的訓練,語言表達不夠條理、清晰,這主要是學生處于小學階段所學習和鍛煉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要讓學生自信的展現更加真實的自己,只能通過不斷的鍛煉,也就是口語的練習。
舉個簡單的教學例子,在對《巨人的花園》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在事先要對學生進行合適的分組,合理地將較好的學生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一起組合,有利于學生在小組間相互討論和幫助。那么對于這一課文的學習,可以設定合適的場景片段,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可以選擇將片段敘述化或者是場景化,兩種都需要有一定的準備基礎,也就是教師需要提前給學生分好任務,在課余的時間上完成并且在課堂以小組展現的形式來展現,兩者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更好的將場景片段展現出來。教師還可以設計評比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結果進行打分,采取民主的方式,保證結果的公平、公正。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對課文的理解,還學習了如何更好地進行小組合作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增加實踐教學活動也是創新教學方式,避免一味地枯燥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途徑。
三、 小結
在新的教育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對于學生語文知識掌握的考評,更要注重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所培養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義。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探討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上需要不斷的深入研究,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魏曉夢.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6(5):211.
[2]劉洋.探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3):38-38.
[3]李廷慧.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中外交流,2016(15):277-278.
作者簡介:
劉玉秀,遼寧省大石橋市,大石橋市湯池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