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興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所以,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深入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有效措施,以此來為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民主課堂;問題意識
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小學生的需要,所以小學的數學教師要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力引進新型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增強小學生的理性思維。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的形成。
一、營造民主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中敢問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中,有很多小學生都不敢在課堂上提問問題,因為在小學生的眼里,向教師提問問題就是一種有失尊嚴的行為。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一些理解能力不強的小學生肯定會有一些聽不懂的問題,但是這些小學生往往會將這些問題壓在心里,因為這些小學生認為如果自己向教師問問題就會遭到其他學生的恥笑,很多時候還會在意如果自己向教師提問問題,會不會顯得自己能力不足,學習成績不好,因此輕易不愿提問題[1]。所以,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教師首先要改變小學生提問的心理狀態。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多鼓勵小學生進行提問,然后在小學生問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解答分析,一直講解到小學生聽明白為止。教師要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知道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合作式學習的關系,不是上下級的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而學生只是課堂中的聽眾,但是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中的引導者,指引小學生進行小學數學學習。所以,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講課的知識點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認識分數”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課前要讓小學生將要講述的知識進行全面的預習,然后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提問,有學生問:“老師,分數的具體特征是什么?”教師給予回答:“分數是一種具有相等單位的量數。”然后學生可以提問:“分數和整數有什么相同點?”然后教師便可以回答:“分數與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運算法則也相同。”在回答完小學生提出的問題后,教師便可以夸獎:“這位同學所提出的問題非常好,大家以后要向這位同學學習。”利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激發小學生的求勝心理,讓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不會的問題向教師進行提問。
二、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為小學生講述的知識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在課堂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知識點為小學生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產生探究問題的動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開展一次課堂小活動,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帶到室外,然后讓小學生分組進行踢毽子比賽。一共將小學生分成兩組,一個小組由6個人組成,一個小組由4個人組成,沒有參與比賽的學生可以在一旁加油。教師作為比賽的裁判,然后將每個小組成員踢毽子的數目記錄在黑板上。等到活動結束后,教師將學生帶到教室中來[2]。利用平均數進行運算,讓小學生算出每個小組平均每個人踢了多少個。計算的結果是第一個小組6名成員分別踢了5、4、6、3、4、2個,第二個小組踢了7、9、2、2個,然后小學生便可以利用除法進行平均運算。第一個小組平均踢了(5+4+6+3+4+2)÷6=4,第一個小組平均每個人踢了4個,而第二個小組(7+9+2+2)÷4=5,第二個小組平均每個人踢了5個,總體來算第二個小組勝利了。這時,在一旁的小學生就會提出問題:“明明是6人組踢毽子的個數多,為什么是4人組的贏呢?”教師便可以回答:“因為人數也多呀,將總數除以人數才是平均的個數啊。”以此來引出知識點平均數,這樣小學生就會對平均數有初步的認識。
利用這種課堂小游戲,讓小學生更快地認識到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小學生便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的學習之中,對于教師講述的知識點也可以進行深入的分析。
綜上所述,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脫離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所以,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全面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提問的過程中激發小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探究問題的動力。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營造輕松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善于提問、善于解答,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小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敏.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5).
[2]郁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成功(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