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春榮
【摘要】小學的課堂教育在整個教育環節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數學的教育是小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小學數學的教育課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的練習,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單分析一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有效練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課堂教育 有效練習
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途徑,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必須有較高的練習質量作基礎。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有效練習設計的一些思考:
一、設計趣味性的課堂練習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應該盡量帶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才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才能激發起學生主動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就要盡可能地彰顯數學的趣味,讓學生一看題就有一種強烈的做題欲望。如教學一年級下冊第五課“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在講了基本的換算之后,要想辦法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并感性地認識到各個面值人民幣的價值,所以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模擬購物的游戲方式來進行對人民幣的再認識。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學生們為日常學習用品估價,確定物品價格,然后再讓幾個學生做售貨員,其余的學生拿著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來購買物品。在游戲中,學生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如不知道如何找兌,不能準確換算等,可是也正是這些困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學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和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價值。
二、加強各種練習的協調和配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率
練習題的設計很重要,而實施的有效性卻是關鍵。必須將教學目標分解到各種練習的設計中,并在實施過程中層層落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練習的有效性。練習課的練習設計要遵循“以課本習題為主,課外習題為輔”的原則。在練習中,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地運用形成性、變式性、改錯類型的練習,讓學生從“會”過渡到“熟”,而通過綜合、拓展性練習,更進一步由“熟”過渡到“活”。適當地采用題組訓練的形式,可讓學生“牽一發而動全身”,以最少的題目達到全方位的練習鞏固。如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后,可設計如下的練習:長方體有幾個面?它們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有何關系?正方體有幾個面?它們是什么形狀?這些面有何關系?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通過這些練習,使學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識體系,為進一步學習形體知識建構基礎。
三、練習設計要有差異性,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我們所有的練習設計都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特點,在練習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機動,使練習具有層次性,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練習設計中的層次性,就是指練習有坡度,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通常練習設計分為基本題、發展題和綜合題三個層次。
例如: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可以讓學生完成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①基本題:72÷8=(72×8)÷(8×8),1200÷400=12÷4,
②發展題:根據4200÷20=210,快速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42000÷200,420÷2,4200÷200;
③綜合題:快速說出下面各題的商,并說明理由。
65000÷25,46000÷125,36000÷75。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注意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基礎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練習設計要有開放性,為學生提供思維及想象的空間
開放性練習學生可以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而得出不同的結果,它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直覺思維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如:有54名學生到公園游玩劃船,船的種類有:大船一次可以坐6人,每次收費16元;小船一次可以坐4人,每次收費6元;請問怎樣租船最好?解題時,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租船方案:一是可以從價格上考慮,探索哪種方案最能省錢;二是可以從同學們的需要考慮,大船比較穩,安全一些,大船面積較大,可以放些行李,小船速度快,夠刺激……總之,真正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全面進步和有效發展。
五、課堂練習設計注重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在學習了“千克和克的初步認識”內容后,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去超市購物并收集重量信息的作業。練習課上,首先讓學生把從超市所購的自己喜歡的食品重量告訴大家,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換了掂一掂、拎一拎,感受對方物品的重量。接著,又讓大家拿出各自所帶的瓜果蔬菜,請同學們猜一猜這些水果、蔬菜的重量,再用秤稱一下加以驗證,看看與自己的估計相差多少。通過以上環節讓學生充分感知了幾十克、幾百克、幾千克、幾十千克的重量,對一些填重量單位的習題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在這樣的自主性練習下,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而且對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自主建構,使自己的數學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做好課堂練習的教學,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充分分析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設計課堂提問和練習,讓學生樂于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子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練習研究[J].基礎教育2013(03)
[2]徐繼平.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初探[J].中小學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