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美靈
摘要:做農村小學的班主任是一件非常艱辛的工作,但不管工學生有多么難教,班級有多么難管理,只要我們當班主任的有足夠的耐心,能夠講究方法技巧,我們也能夠把班工作做好,把學生培養好。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主任;方法
回首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確感到當一名小學班主任的辛苦,這其中有苦也有甜,在學生心目中班主任具有無限的權威,尤其是在當下的留守兒童占據農村主體的情況下,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甚至超過父母,所以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農村班主任必須依據班情,努力做好工作。
首先,家訪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徑。由于農村家庭文化層次的特殊性,在家訪時就應該給家長灌輸一些現代教育觀念,讓家長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樣教育孩子,并隨時與老師配合、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情況。其次,還應適時召開家長會,用這種方式老師及時與家長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取得家長的信任和理解,收到良好的效應,多交流、溝通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習慣。
現農村小學而言,留守兒童居多的情況下,主要是家長外出打工,大多數孩子都是由家里老人看管,或是由親戚代管。現如今網絡發達,孩子看到的、見識到的不良影響讓孩子們的心智發生了變化。在家里,要管好他們,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等等,老人們往往力不從心,無能為力,從而導致很多孩子養成了一些壞習慣,目中無人、沒有禮貌、學習馬虎、紀律松散、缺乏自覺性等。這就需要班主任用心去了解、溝通。做為班主任,一定要善于與學生溝通,做學生的貼心人,工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雖然班主任是學生的老師,但在人格上是和學生平等的,所以在教育學生時,要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充分信任每一個孩子,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就能敞開心扉訴心事,老師也可以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農村小學的孩子習慣的養成一般都是在學校班集體中。在親近與研究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讓學生感到老師無私的愛和深切的關懷,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話最可訴的人,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信。這樣,班主任和學生的思想溝通了,那么教育學生在平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對不好的行為改掉壞習慣、壞毛病也就容易多了,教育上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上,我按照《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
在班上舉辦激烈競爭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集體活動的表現、班級榮譽的爭取等多方面激發從整體到個人的競爭意識。在班內實行"一幫一,一盯一"的互助組。人人都有一個競爭對手,每個學生自找一個對手,比學習、比清潔、比體育、比紀律等,通過競爭,班級中形成了一種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選擇地吸收他人好的成功和經驗,從班級實際出發,努力創建特色的班級管理體系,雖然嘗盡了"酸、甜、苦、辣。"但我深深地體會到選擇教師這一職業,也就意味著選擇吃苦耐勞,選擇了無私奉獻,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不斷吸取他人的成功的經驗和教訓,虛心求教,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
孩子們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勇氣和力量。當然"金無足亦,人無完人。"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基礎不同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的勤學守紀、有的厭學做壞事,作為老師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對于"問題學生"要從關愛出發,對他們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教育他們。如:我班有一位學生,父母離異,由她年邁的奶奶照顧,她行為習慣差,經常惹是生非、無所事事、打架,大家都認為她無可救藥,在班內的影響特別大。后來,我與她奶奶多次溝通,從正面、側面去了解她。在這期間,只要她取得了點滴進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勵方式,使她產生了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我心靈交流,這樣使她從思想上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在班級多給她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她消除自卑的心理,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內就讓這位學生做改正缺點的典型,激勵其他有這些行為苗頭的學生作為一個榜樣。
社會在變,教育在變,學生在變,作為班主任一定要不斷學習新東西,接受新事物,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比較復雜繁重的。但是只要你真誠的捧著一顆"愛心",是完全能夠做好這項工作的。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繼續在我的那片樂土上耕耘、奉獻,努力做好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