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紅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代主流教學理念和策略之一。小組合作能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生合作學習之時,教師要深入到小組內進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后,教師要對合作小組進行合理的評價。小組合作學習很好地體現以學習為主體,使學生樂學、會學,而且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識,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途徑;優勢互補;正確評價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教師的角色、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地位、學習方式也不斷地發生了變化。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數學課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中,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優勢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新知生成過程之中,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積極主動的探索、合作交流,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同時也改善了師生關系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小組合作存在的誤區
1.小組成員搭配、分工不夠合理
在學習分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考慮不周,隨意讓學生組合,有的小組中都是尖子生,而有的小組整體實力相對較差,影響了其他組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小組中學生分工不明確,沒有活動無計劃,沒有領導人物,造成局面混亂,費時過多,達不到預期效果。
2.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偏低
通過對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跟蹤觀察,分析研究,得出結論,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一,思考解決問題成為小組合作學習中少數學生的“專利”。盡管老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立即在小組開展激烈討論,但通過認真觀察發現,只有個別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許多學生在等結論中度過合作學習時間。其次,一部分學生不主動參與交流,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一部分學生往往為了爭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很少仔細傾聽別人的見解,結果出現人云亦云,正確的想法不知道依據,錯誤的想法找不出原因。
3.學習任務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不符
有的教師為了在課堂上體現合作學習環節,所提問題過于簡單,沒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不大,要么所提問題過于復雜,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無從下手。
4.教師指導不力,評價不到位
許多教師還沒有完全放下架子,還沒有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學生活動進時,只是走下講臺象征性的到各組轉轉、看看,指導作用不明顯。此外,因為教師的評價能力和應變能力較低,對小組反饋有創意的答案,缺少明確的、鼓勵性的評價。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合理措施
1、正確對待扮演的角色,及時對學習過程實施指導和監督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教師的角色轉換來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要行為有:指導、聆聽、分析和交流。教師應當是他們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同時扮演了組員和教師的角色。教師應針對班級、小組的具體情況,運用恰當的語言,確定對學生作出正確策略的指導、評價和監督,充分展示各種問題的解決與形成過程。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及時作出指導和調節,促成高效的互動學習過程。
2、教師應學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與步驟。教師備課時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要清楚課堂的教學理念。
(2)小組合作學習要科學分組。教師對分組學生要認真進行考慮,分組時要考慮到小組中成員的學習能力、成績、積極表現程度,性別等。
(3)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時期,叛逆性較強。他們相互合作能力、意識相對較差,大部分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困難就退縮。
3、教給小組合作的方法,積累合作經驗
(1)學會收集資料。
(2)建立互相信任、團結互助的關系。
(3)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
(4)學會討論問題。
4、強調小組合作精神,融洽師生間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其中之一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繼而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5、教師應當正確、及時地進行評價
評價具有激勵與改進的作用,能不能恰當地運用評價這種手段,對學生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教師不僅要考查每個小組的成績,也要考查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成績,可以用不定期的小測驗來檢查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并積極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成成績。做到因材實教,落實分層教學,實現發展每一個學生的目標。
三、結束語
總之,我們教師加強業務學習,認真領會新課程理念,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勇于探索、大膽創新,不斷反思,總結經驗,走出數學課堂的誤區,這樣教師的熱情會更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
參考文獻:
[1]張存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現狀分析.教育實踐與研究,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