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珠
摘要:寫話教學是小學語文低段教學的重要內容,它是習作教學的起步階段,更是中高段習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基于寫話教學實踐,嘗試探究從詞匯積累、句的訓練、仿寫引路、激發想象、積累素材、評價激勵這六條策略入手,培養低段學生的寫話能力。
關鍵詞:低段學生;寫話訓練;語言表達;培養策略
寫話教學是習作教學的起步階段,扎實做好寫話訓練,能為中高段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起著關鍵作用。低段孩子剛入學不久,識字不多,對寫話普遍有畏難情緒,這就需要教師的幫助與指導。那么,培養低段學生寫話能力的策略有哪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詞匯積累,豐富語言儲備
眾所周知,詞語組成句子,句子組成段,段與段再連綴成文。由此可見,詞匯是習文的基礎。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積累的詞匯多寡將直接影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影響寫話水平,積累豐富的詞匯成為必需。因此在低年級的寫話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詞匯,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積累詞匯,筆者認為可以從主題式積累入手。
以筆者所在學校的“斗陣閱讀,我型我秀”學科系列活動為例,假期中教師讓孩子圍繞“春天”的主題,積累相關詞匯,豐富學生對春天的感知。學期伊始,教師根據學生假期所積累的詞匯,展開一場以“春天”為主題的詞匯積累與運用的學科活動——詞語串燒。比如圍繞“春”的景色,從學生假期積累的詞匯中挑出三個詞語——“杏花”“春雨”“江南”,讓學生再寫出類似的兩個詞。表面上看這三個詞似乎沒什么聯系,但實際上這三個詞都是表現出一定的江南風光,是圍繞“春”的景色這個中心串起來的具有內在聯系的詞串。當學生看到這組詞時,產生了畫面感,腦海中“過電影”似地出現春天江南的美好意境。這時教師適時引導:“除了杏花、春雨、江南,你仿佛還看到了春天的什么畫面?”學生在接下來的思維活動中就會在已有的詞匯積累中搜索出相近的具有畫面感的詞語,如:柳綠、桃紅。再比如圍繞“春”的活動。出示“植樹”“栽花”“耕種”三個詞,這三個詞寫出了春天里會進行的農事活動,老師引導“春天里還有哪些農活要忙?”學生立即就能想出與之相契合的詞語,如播種、插秧等。這些詞語表現了春天這個季節特有的畫面或事件、意境或場面,巧妙地將詞語本身的意義與其在本詞串中具體的語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詞匯的海洋中有意識地歸類積累,更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積累到更多的此詞串外的事物詞匯。還比如圍繞“春”的詩句。出示有關“春”的詩句,從中找出帶有花名的,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中的紅杏、桃花等等。由此,再發散思維,尋找詩句中帶有鳥名、山名、地名的詞語,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不識廬山真面目”“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故人西辭黃鶴樓”中的黃鸝、白鷺、廬山、黃河、黃鶴樓。在這些主題活動中,學生開闊了視野,積累了詞語,豐富了語言儲備,為連詞成句打好基礎。
二、寫法滲透,落實句的訓練
積累了大量詞匯后,句子的訓練成為必然。但是在平時的寫話訓練中,我們也發現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詞匯積累后,基本都能寫好完整句,但把句子寫生動還有待提高,不少學生在遣詞造句時還顯得比較蒼白無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和寫話指導中滲透一些修辭手法,力求讓學生把句子寫得生動些。
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下冊《找春天》這一課中有這樣的比喻句群:“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聲吧?”教學中我從“害羞”入手,引導學生抓住初春的特點,結合課題中的“找”來體會比喻的妙處。教師以陶醉的范讀引入:“‘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多么生動的比喻啊!小朋友們也來讀一讀,找找看作者把春天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的流水聲比作什么呢?學生很快找出“小草與眉毛、野花與眼睛、嫩芽與音符、小溪叮叮咚咚的聲音與琴聲”的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模仿課文也來說一說。小軒說:“泉水在山谷里叮咚,那是春天的旋律吧?”小芮說:“粉色的桃花、鵝黃的油菜花,那是春天的裙子吧?”小琪說:“柳樹在春風里飄揚,那是春天的辮子吧?”多么詩意的想象,多么形象的比喻啊!受到了鼓舞,很快其他學生也產生了共鳴——小言說:“春風像媽媽的懷抱,溫暖舒適。”小藍說:“春天是天空中小鳥的歡快歌唱。”小睿說:“春天是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一個個比喻句從學生們的嘴里蹦出,將課文中所學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生動而形象,真正走進了春天。再如某一周的看圖寫話訓練,學生寫“小紙船漂在小溪中。”句子平淡無奇。我在講評中結合擬人修辭手法這么引導:出示三個句子進行對比——“小紙船漂流在小溪里。”“小紙船漂流在叮叮咚咚的小溪里。”“小紙船漂流在叮叮咚咚的小溪里,在小石塊上歇會兒腳。”引導學生選擇出一句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學生馬上意識到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的重要性。接下來,我讓學生運用這樣的修辭手法再改一改。重新修改過的句子立馬生動了許多:“小紙船漂啊漂,在小溪中打著圈圈與溪中的小魚嬉戲。”“小紙船穿過清澈的小溪,與立在荷葉上的蜻蜓打招呼。”“小紙船在溪中旅行,與找媽媽的蝌蚪相遇了。”這樣滲透寫法,學生懂得了巧用修辭手法不僅可以讓句子變得更具體,還可以使句子多姿多彩,真正落實句的訓練。
三、仿寫引路,鞏固表達方法
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部編版的低段教材文字清新,語言生動,插圖精美,其中不乏有許多短小精悍的文本,充滿了童趣,是隱藏在其中的寫話資源。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通過仿寫訓練,“依樣畫瓢”進行練習,這對于剛學習寫話,生活閱歷不夠豐富、語言匱乏的學生來說,不失為一項策略。
如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四季》這首兒童詩,結構鮮明,語言富有童趣,所描寫的景物,也都是兒童十分熟悉并喜聞樂見的,也是一個仿寫的好支架。在教學第一、二小節后,教師出示以下片斷,把原先的“草芽尖尖、荷葉圓圓、小鳥、青蛙”等詞挖空,讓學生仿寫,把詩句填補完整:
“ ,
他對 說:
‘我是春天。
“ ,
他對 說:
‘我是夏天。”
這樣的仿寫,因為支架鮮明,給學生留下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學生稍作思考就能完成仿寫:有的說“野花朵朵,它對蜜蜂說:‘我是春天。青蛙呱呱,它對池塘說:‘我是夏天”;有的說“微風習習,它對柳樹說:‘我是春天。雷聲陣陣,它對雷雨說:‘我是夏天。”緊接著我讓學生說說這樣填的理由,學生自然回答“野花朵朵、微風習習”是春天里的景物,“青蛙、雷聲”是夏天里的事物,“蜜蜂、池塘、柳樹、雷雨”都和相應的季節有關系。這樣的仿寫過程中,有原詩提供支架,學生在模仿中鍛煉了言語表達,實現了知識的遷移運用。
再如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四個太陽》一文的學習。在課的結尾,經過一節課的語言感悟、感情誦讀后,語言表達的支架已經建立起來,教師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想畫什么樣的太陽?鼓勵學生動手畫出心目中的太陽。畫完后,鼓勵學生進行了思維的發散“說太陽”。在學生說之前,教師給出了以下支架:“我畫了一個 的太陽,掛在 。我把它送給 ,讓 。”讓學生按這樣的支架來訓練表達。有的說“我畫了一個七彩的太陽,掛在彩虹上。我把它送給花草樹木,讓它們更加七彩斑斕。”有的說“我畫了一個藍色的太陽,掛在大海的上方。我把它送給海水,讓它更加湛藍,不再污染。”還有的說“我畫了一個綠色的太陽,掛在荒漠上。我把它送給水源,讓它們帶去綠洲。”像這樣有支架引路,語言組織的過程便不再畏難,學生對寫話也有了興趣,慢慢地在仿寫中學以致用。
四、想象激發,語境中練習表達
對于人類而言,想象力十分重要,如果沒有想象力人類社會將不會有任何發展或進步,對于兒童發展來說更是如此。低年級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絕佳時期,他們的心理特點更是決定了他們對直觀形象的外界刺激更為敏感。因此,在寫話訓練中,我們可以借助圖畫,引導學生既想象觀察到的畫面,又想象畫面外的空間,并鼓勵在具體的語境中練習表達。
以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中《老鼠與“貓”》的看圖寫話為例。在讓孩子動筆寫之前,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中老鼠和電腦屏幕上的貓的圖片,針對他們的神態、動作來展開豐富的想象,有的學生說:“小老鼠嚇了一跳,它拔腿就跑,結果雙腳被鼠標線絆倒了,一下摔到了桌面上,疼得他直吸氣。”把小老鼠遇到貓時膽顫心驚的動作說得很生動、形象。還有的學生說:“小老鼠大吃一驚,雙腳發軟,動都動不了。那只貓惡狠狠地盯著他,好像要撲過來似的。”不僅把小老鼠的動作說出來了,還說出了貓的嚇人的神態,更突出小老鼠的害怕。其次我再引導學生想象他們之間會有什么樣的對話,有的學生說:“小老鼠喊道:‘媽呀!難道我快要死了?快想辦法,快想辦法呀!貓大哥,你饒過我吧!貓大哥大聲吼道:‘小老鼠,不要跑!”將二者的對話想象得十分有趣,極富生活化。最后,我讓學生發揮想象,猜測圖中的小老鼠和貓之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樣的有趣事情時,有學生是這么說:“小老鼠在電腦邊玩耍,玩得正開心,結果絆到了鼠標線,電腦屏幕亮了,出現了一只貓!那只貓惡狠狠地盯著小老鼠,小老鼠突然想到一個辦法,躺在桌上裝死了。”將老鼠與貓的“智斗”中的狡黠說得很有趣。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在觀察的基礎上被激發了想象與思考,想象富有創意,還帶著生活的氣息。讀圖促說,讀說結合,這樣,促進了學生的語境表達,更是讓他們在寫話中盡情地享受到了創作的樂趣!
五、經典誦讀,讀思中積累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關于閱讀教學的具體建議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1]葉圣陶先生也說:“厚積而言多。”確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日常寫話中,教師常常會感覺到學生寫出來的語言干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課外閱讀量不夠,寫話素材比較貧乏。因此,在教學的同時還應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增加閱讀量,為寫話提供“活水之源”。
為了讓學生思維活躍,點燃他們對寫話的熱情,我在晨讀、午休、課前三分鐘中引導他們背誦《唐詩三百首》《弟子規》《三字經》等。同時選取一些優美的、有趣的文章或故事讀給孩子們聽來進行積累。在一次聽寫中,小言同學因一個字的筆畫寫錯,使她與快到手的一百分失之交臂,這時有一個學生脫口而出:“唉,到‘嘴的‘鴨子飛走了!”全班哄堂大笑,我也驚詫于該學生的歇后語運用能力,但同時更多的是思考:如果我們的寫話,學生也都能在適當的情境中用上所積累的名言警句或歇后語,那還愁寫話語言空洞無物嗎?于是,我趁熱打鐵表揚了這位學生學以致用的好習慣,并適時引導其他孩子在什么情況下你也會運用“到嘴的鴨子飛走了”這句歇后語?在前一個孩子的帶動下,有孩子舉手發言了:“有一次數學計算競賽,我只差一道計算題算對就100分了,這時就可以說,到‘嘴的‘鴨子飛走了。”我及時肯定了這個孩子的回答,并引導他們在平時說話或寫話時,可以適當地引用歇后語甚至是詩句。
在接下來的每次看圖寫話訓練中,我都在努力地尋找機會引導學生在適當的情境中引用這些積累的素材。又是一周的看圖寫話,圖中的小朋友浪費糧食,旁人給予勸告,這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可以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來勸他珍惜糧食。”我及時捕捉到這個發言的亮點,表揚了這位學生不僅會積累古詩名句素材,還積累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還學會了運用。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們在聽中思考,在讀中積累,日積月累,為寫話提供了素材,在寫話語境中學會了運用,點燃了他們寫話熱情。
六、評價激勵,保持寫話興趣
低年級的寫話是學生練習語言表達的起步階段,就像是剛長出的嫩芽,需要精心呵護。因此,在起步階段教師應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及時的激勵與評價,保持學生寫話的興趣。在評價寫話時,教師可以采取符號評價、語言評價、抽獎式激勵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
(一)符號評價
基于低年級孩子識字不多的實際情況,我常常采用直觀形象的符號對他們的寫話進行評價。如寫得好的詞句,會在下面畫上紅色波浪線,旁邊畫上一棵小紅旗加分;寫話的語句通順,表達清楚,較上次有進步的,則在旁邊畫一個笑臉加分;寫得一般的孩子,我則會在旁標注一句短句給予建議,再蓋上一個五角星進行鼓勵。這些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符號,卻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孩子津津有味地去學習如何寫話。
(二)語言評價
學生兩周一次的寫話,我都會進行講評,分享寫話成果,當堂贊美那些寫得很不錯的孩子。“小婧這次寫話用了一個詞,楊老師覺得很合適。”“小晨這次寫話語句很通順,想象力很豐富哦,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智本次寫話有一個句子寫得太優美啦!楊老師忍不住要跟你們分享。”等等。積極的贊美之詞感染著學生,點燃他們對寫話的興趣。講評完后,再選出一名“寫話大王”,推薦參加學校的校刊“小作家”寫話活動,孩子們樂此不疲。
(三)抽獎式激勵
在每次的寫話講評結束后,得到等級優以及有進步的學生可以有一次抽獎的機會。獎品豐富多樣,物質獎勵有各種形狀的棒棒糖、餅干,也有許多學習用品和一些小孩子喜歡的小玩意兒,當然也有精神獎勵。記得有一次,一位寫話有進步的學生抽到了紙條上寫著“得到楊老師‘限量版的一次擁抱”時,她驚呆了。雖然在靦腆中得到了老師的擁抱,但她回家后開心地跟家長說:“今天我抽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楊老師‘限量版的擁抱,只有我有哦!”我相信這個禮物一定激勵著她對寫話保持著無限興趣。
用形象的符號進行評價,用贊美性的語言進行鼓勵,再加上抽獎式的激勵,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寫話興趣,很好地保持了他們對寫話的興趣。
總之,低段孩子寫話能力的培養,必須注重詞匯的積累,豐富語言儲備,適當進行寫法的滲透訓練;同時給予支架仿寫,在語境中練習表達,注重學生課外寫話素材的積累。由詞到句,再到句群,扎實訓練為主,評價激勵為輔,更好地為中高段習作奠定堅實基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