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為
摘要:本文將從加強高校的思政教育出發,以網絡技術對教育的影響為背景,分析如何通過新媒體推進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從而提高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及其實效性。
關鍵詞:新時代網絡環境;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手段;現狀;模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院校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來越被重視。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因此也逐漸強化。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力軍的大學生,不僅要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及本領,還應擁有較強的組織應變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強不息,不懼困難,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優秀品質。因此,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的效用更加勢在必行。同時高等院校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為教育工作帶來的便利,使得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得以進一步的發展和深入,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需要,都有待我們進行細致嚴謹的分析和探索。
1.什么是新時代網絡環境
新時代網絡環境是相較于傳統教育環境,并且是與之相對的一個新概念新事物。它是指利用新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所以,他與傳統的教育環境相比,具有下幾個明顯的優勢。第一,高效用。他能使不同地區以及不同身份的人在第一時間使用大量的信息資源。第二,高互動。在新時代網絡環境歷,信息的使用者同時也兼具信息傳播者和交換者的角色。第三,資源豐富且極具包容性。新媒體能以最大限度的包容性,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容納不同形/不同來源及種類的信息。這也是新時代網絡環境較于傳統教育環境而最大的優勢所在。
1.1更具突破性的教育理念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大數據、智能化飛發展越來越快,使得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逐漸被打破。人們開始認識到傳統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并逐漸思考如何通過更先進的教育方式促進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教育理念的轉變,對于推進我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先導作用,更為思政教育的改革創造了條件。與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相比,新時代網絡環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能打破傳統思政教育環境下的師生間明顯角色限制,使得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角色設定的以改變,二者間的平等性會得以重視和彰顯,如此,被教育者會被的到相應的尊重,使得其在結束教育時,敢于與老師互動,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1.2導向作用明顯
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意識形態的斗爭也同樣十分激烈。許多國外的敵對分子不停地試圖通過網絡侵入,宣傳其價值,以此同化我國大學生和青少年的思想意識。在這種背景下,更需要加強我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利用新時代網絡環境為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便利,深入開展思政教育,將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細致,以確保其始終跟隨社會主義小愛你到花建設的步伐不落伍,用正確的、先進的思想去牢牢的堅守我國的網絡高地。
1.3教育內容和形式比較缺乏
針對目前的網絡發展,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明顯的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必須做出相對應的適應和調整。許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人墨守成規,并且固執地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缺乏對新媒體及網絡資源的合理的有效的利用。雖然許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嘗試通過不同的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教育,比如說輔導員也會通過網絡去開通一些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微博等,但是其收效卻相當微小,原因在于他們中很多人只是開通而懶于消耗時間和經歷去運營。
2.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我國高校目前的思政教育工作存的主要問題有:第一,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老套,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從而不愿以聽課。第二,教學內容死板且大多數老師在教學時以說教性的方式進行,在大學生普遍厭倦傳統及束縛的背景下,這種方式不僅不能提高市政教育的效率和水平,反而可能引起學生的叛逆心理,從而阻礙思政教育工作的進行。
3.新時代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具體的手段
3.1引導學生對新時代網絡環境樹立正確的觀念
要想引導學生在網絡時代樹立正確的觀念,首先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自身一定要了解現在的網絡時代,掌握其中的規律和特征,結合自身的思政經驗和知識做出相適應的調整。如任何事物都有倆面性一樣,新時代網絡環境在給思政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怎樣正確利用新時代網絡環境進行大學生思政教育,使其發揮積極的作用,成為新的問題,要做到這點,首先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采取適當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使用一系列網絡工具,自主地接受思政教育,是新時代網絡環境真正的起到促進思政教育的功能。
3.2創新大學思政教學的形式手段和內容
我們在肯定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教學模式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的同時,也應認識到,我嫩現階段對思政教育的教學模式的改進程度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我們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所以,高校好需要繼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運用新型的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能使學生在快樂及主動的太監下接受新的知識。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對這一目標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3創新思政教學及管理體制
對思政管理工作,管理體制,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結合時代發展、適應新時代的校內現狀,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如果對新網絡環境的利用和管理不到位,會很容易產生許多負面效果。因此,建立健全先關管理制度,加強對相關人員的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適當的監督將成為機制,對于推進網絡技術對思政教育的改進也十分必要。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適應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必不可少的過程。如何結合新時代新情況做出新的適應型調整是對我們當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戰,也是創新和突破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機遇。
4.結語
當今社會在網絡的大背景下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教育資源的到極大豐富,教育手段也不在局限于單一的方式方法,高等院校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進步,促進了我國技術性、知識性人才的培育方面的突破,我國各大 專業院校的教育水平也得以大幅提升。在看到進步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相關院校在培養專業性及技術性人才時,關注點大都放在對其技術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教授,而忽略了對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建設。而現有的思政教育程度對于其實際所需而言,實效性和力度還遠遠不夠,拓展思政課教學在新時代網絡環境的應用、手段、方式方法,是時代所需、大勢所趨。新時代網絡在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進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充分發揮新時代網絡背景對高校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依托大數據和智能化的發展,增加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喜愛,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應該成為我們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點關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實做好思政安全防范工作,更好的適應當今的網絡時代。
參考文獻:
[1]秦更.目標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學之路[J].教學研究,2007,30(4)
[2]黃永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