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現代化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要,中職生在社會建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涌進了就業市場。使得社會上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中職生的就業形成了很大的沖擊。作為大學生尚且面臨著越來越尖銳的就業難問題,對于中職生來說,就業形勢就更加嚴峻了。
關鍵詞:分層德育教育;中職生;職業規劃
一、職業規劃的意義
職業規劃現在已經成為主流,隨著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職生也開始做職業規劃了。可是,職業規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的學生理解深刻,把職業規劃當成職業發展的根本保證。有的學生存在誤區,至今還處在迷茫中。認為只有職業出現問題,才要作職業規劃。我認為職業規劃最主要有四個目的:
(一)職業規劃是為自己找到適合的工作,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方向做準備。
(二)職業規劃是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并使其增值的過程。通過自我評估,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然后通過反思和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使個人價值增值。
(三)職業規劃是可以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強項,在職業競爭中發揮個人優勢。可以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提供前進的動力。
(四)職業規劃是全面了解自己,增強職業競爭力,發現新的職業機遇的過程。
二、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是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規劃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三、中職生職業規劃的原則
(一)擇己所愛。從事一項喜歡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給人種滿足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查表明,興趣與成功機率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性。在職業規劃時,要考慮自己的特點,珍惜自己的興趣,擇己所愛,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職業。
(二)擇己所長。任何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能力條件。而一個人一生中不能將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必須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擇己所長,從而有利于發揮自己的優勢。運用比較優勢原理充分分析別人與自己,盡量選擇沖突較少的優勢行業
(三)擇世所需。社會的需求不斷演化著,舊的需求不斷消失,新的需求不斷產生,新的職業也不斷產生。所以在職業規劃時,一定要分析社會需求,擇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長遠,能夠準確預測未來行業或者職業發展方向,再做出選擇。
(四)擇己所利。職業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個人幸福。所以在擇業時,首先考慮的是預期收益。—個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選擇是在由收入、社會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變量組成的函數中找出一個最大值,這就是選擇職業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則。
四、中職生職業規劃的步驟
(一)你是什么樣的人?這是認識自我的過程。只有認識了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傾向、身體狀況、教育背景、專長、過往經歷、思維能力、自己的長處短處,才能按照自己的這些特點來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
(二)你想要什十么?這是目標展望過程。包括職業目標、收入、名望期望和成就感。特別要注意的是學習目標,只有不斷確立學習目標,才能不被激烈的競爭淘汰,才能不斷超越自我,登上更高的職業高峰。
(三)你能做什十么?自己專業技能何在?最好能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專長,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自己的專業相關知識技能。同時個人工作經歷也是一個重要的經驗積累,判斷你能夠做什么。
(四)你最適合的是什么?行業和職位眾多,哪個才是適合你的呢?待遇、名望、成就感和工作壓力及勞累程度都不一樣,看個人的選擇了。選擇最好的并不是合適的。選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總之,職業規劃的過程,是強化對學生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就業觀、創業觀教育的過程。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是中職生順利踏入社會、走上職業崗位,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提高的重要條件。我們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制訂職業規劃,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中職生也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合理有效的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適合的職業規劃,相信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
作者簡介:
黃樺琳(1993.03.11),女,漢,浙江金華人 ,本科學歷,會計學專業,浙江交通技師學院,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