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
【摘要】在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這將直接關系到大學生能否適應社會的發展,肩負起民族振興的使命。高校輔導員在創業教育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也是其全面培養合格人才的任務之一。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熟練掌握創新創業理論知識,開拓創新創業教育視野,培養創新創業教育意識。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中國經濟正在走上以創新驅動與創新發展為主導的創新強國之路。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的創新創業,勢必有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強烈的進取意識與求知精神,而大學生恰恰是青年群體中的佼佼者。高校輔導員應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教育與引導大學生培養更加全面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而使得大學生的成長奮斗與國家創新發展深度融合。在不斷提高輔導員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基礎上,使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隨之提高。
一、高校輔導員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緩解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
高校擴招的大形勢下推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畢業生短期內劇增,使得就業問題日益嚴峻。2017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再創新高,據統計達795萬,較上年增長30萬。接受高等教育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然成了一種“新常態”。那么高校輔導員處于高校學生工作的基礎環節,比較容易把握大學生們在創業教育中的需求,其理應肩負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責,普及創新創業教育以帶動就業。
(二)有利于落實國家創新創業政策
國家對于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中,有創業意向的畢業生可以免費獲得相關專業機構的信息咨詢、風險預估、就業指導等指導服務,還可獲得相關免稅政策等。高校輔導員做好相關政策的解讀,鼓勵大學生創業,是落實國家創新創業相關政策的有力保障。
(三)有利于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大學生在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時候,會培養他們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正確決斷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等,那么無論其最終創業成功與否,其個人綜合素質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有利于高校輔導員向專家化、職業化發展
《普通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等文件中都強調了高校輔導員向專家化、職業化發展是必然趨勢,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其向專家化、職業化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
二、高校輔導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優勢
(一)高校輔導員的年齡優勢
高校輔導員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他們與學生有著相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容易取得學生的信任,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大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再結合輔導員本身的經歷與經驗,培養與開發大學生的勇敢創新精神,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創業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輔導員的資源優勢
學生就業工作對于高校輔導員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塊。輔導員在關注學生就業工作的同時,也會與一些社會上相關企業建立聯系,同時,高校輔導員還可以利用創業的校友信息等優勢幫助大學生掌握更多的創業資源,更廣泛地為大學生提供真實的創業材料與創業資源。
三、高校輔導員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
(一)積極發揮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創新創業中的引導作用,做好相關創新創業政策的宣傳
高校輔導員可在平時對學生的教育當中,用主題班會、學術沙龍、朋友圈、微博等方式積極宣傳政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扶持,提升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認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利用其優勢,無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或是專業職業教育中,解讀創新創業政策,將創新創業意識潛移默化的灌輸給學生。
(二)積極打造創新創業文化,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高校輔導員為大學生營造優厚的創業氛圍,幫助大學生將創業變為現實。可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挑戰杯”等賽事,加入學校社會實踐部、就業協會等組織,利用一些此類的平臺,使得大學生獲得合作伙伴、創業演練、咨詢顧問等重要元素,為其之后創新創業奠定基礎。
四、高校輔導員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途徑
(一)樹立創新創業意識
高校輔導員是創新創業“新常態”下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推動大學生創業的重要角色,理應提升其自身創新創業意識,當仁不讓地擔當起創新創業指導者的角色,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創業率。
(二)加強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學習
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的認知,缺乏創業經驗,因此在創新創業中常會受到社會經驗不足的困擾。高校輔導員理應當仁不讓地擔當起指導者的角色,做好國家政策的解讀與優惠政策的傳達。可以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當作一項重要課題來研究,積極參加相關的學習與培訓,豐富自身的理論經驗,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得大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能夠有更寬的思路與方向,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三)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自己的人脈與平臺,整合創業資源,深入企業了解學習,溝通交流,甚至可進行一些創新創業實踐,增強自身的創新創業知識與經驗,以更好地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