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事業是我國一直以來關注的焦點,也是振興我國的根本,尤其是小學的教育,能夠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小學德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解我國幾千年來崇尚的文化內涵和行為準則,還應該及時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促使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活力。本文就小學數學進行德育教學的必要性,以及相關有效滲透舉措等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滲透;有效舉措;探究
一、 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現如今小學數學課堂上,太多的以參照書本為線路帶領學生走著舊式教學方式的道路,并沒有考慮到針對學生自身進行培養以及學生的多方面發展,這樣的教學方式極易讓學生感到厭倦以及出現厭惡數學這門學科的情緒,同樣的態度情感從學生的厭學情緒也容易傳染給老師,從而形成消極的氛圍,在很大的程度上對學生的擴展性思維以及邏輯性思考形成很大的阻力,十分不利于小學生在數學教育中品德素質的培養。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看重的是學生數學實際分數成績,盡管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數學教育品德素質的培養,大部分地區仍然沒有對已經落后的數學教育體制進行變革。在現在國際化的社會中越來越需要高素養的人才,在小學培養品德素質的數學課中,決定其學生核心素養的并不是其考試分數而是解決難題的方法和手段,帶領學生學會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形成活學活用的思考習慣和意識,帶領學生利用數學擴充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接觸哲理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德育滲透的必要性體現在方方面面。
二、 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德育滲透舉措探討
(一) 教學內容上,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與教科書的結合
教師在教案設計的時候要注意將課本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相結合,各占一定的學時,滲透到各科教學當中。例如,在教授運算的時候,有這么一道題“清明節的時候,小明媽媽帶小明去買水果拜祭祖先,買了6個蘋果,發現不夠,還差4個,但是這家店只剩下了4個,那么,去隔壁家店需要再買幾個?”除了要教授學生明白題目意思,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清明節”的意義和內在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延伸其他傳統節日各有哪些,讓學生在課后去了解搜集其他傳統文化,有著和清明節哪些不一樣的文化內涵。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這篇課文的思想感情,鞏固了常識知識,更加可以培養學生的課后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讓他們知道中國其他的傳統文化的意義,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國意識,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學習樂趣。
在數學練習中融入生活內容,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生活經驗,還能讓學生知道數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道德品質。再例如,在教學《加法和減法》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這樣一個生活化練習:“你早上出門的時候,媽媽給你20塊錢作為你今天一天的生活費,早上你出門花1元錢坐了公交車,然后花3塊錢買了早餐,中午的時候花了9塊錢買午飯,下午又花了2元錢買了一瓶飲料,那么你晚上回家還剩下多少錢要交給媽媽?”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可以將學生的探索欲望充分激發出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非常高。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全面掌握這節內容的知識點,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公交車上是不是應該要禮讓?看到老爺爺、老奶奶是不是要讓座呢?”學生的品德水平也會因此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
(二) 開展實踐活動,優化德育教育效果
針對德育教育手段單一以及德育教育內容落后的問題,基礎教育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解決和完善。如今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非常廣,而且獲得信息和知識的形式也比較多,有的時候學生比教師懂的還多,學的還快,所以空洞的說教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不適合當前的德育教育。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學校可以利用豐富的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優化德育教育效果。舉個簡單的例子,學校可以舉辦“學雷鋒社會實踐活動”、“傳統詩歌朗誦比賽”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真正感受和體驗德育,在此基礎上優化德育教育效果。
(三) 借助課外知識,促進德育滲透
當然,課本上的知識是進行教育的一個方面,課外的活動也可以進行德育教育。尤其是數學的學習需要靈活,需要將數學的知識用于實際生活中去,開放的課堂、活潑的教學形式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比如統計的知識,在高年級的同學剛開始接觸統計的知識時,組織學生進行車流量的統計。比如在學校附近的一個路口,進行小組的數據調查,在統計車流量的過程中,加深了同學之間的交流,促進了人際交往,并自己動手制作成柱狀圖,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加深了知識的理解,還促進了個人思維方式的發展。另外,數學的課外活動還應該包括數學的閱讀課,往往人們所理解的閱讀是語文學科的內容,但是閱讀也可以應用到小學數學中去,比如閱讀數學家們的傳記,明白每一個定理或是概念的背后都是他們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或是通過他們的生平事跡了解他們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這些都有益于他們堅韌品質的養成,學習前輩們為了科學貢獻出自己全部時間的精神。
三、 總結
總而言之,就是要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和小學德育的結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背景下,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從而影響小學生的行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推動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進行。
參考文獻:
[1]羅乃春.潛移默化,育德于教——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實踐談[J].華夏教師,2017(17):65.
[2]李玉濟.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6):67.
作者簡介:馬永霞,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城關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