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忠蘭
摘要: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走入了中學校園,由于它給傳統的教學注入了活力,給教育帶來了全新的轉變,現在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將多媒體教學應用于中學物理課堂,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效率,最終促成了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課件?? 研修課? 實踐
在“國培”第二階段——“影子教師”實踐研修期間,每人每周要在實踐學校上一節研修課!
室友為了上好研修課,連續三天三夜伏在電腦前做課件、修改教學設計。她的老公在家中的電腦前,替她出主意、改課件。研修課結束,她累得臉色蒼白、渾身無力,幾近虛脫……我被她上課的架勢嚇壞了,我能設計好自己的教案嗎?我能做出有創意的課件嗎?我對自己沒底呀!
于是,我膽怯地問帶教老師:“我不上研修課,行不行?”帶教微笑:“肯定不行。每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別怕!”沒有退路,我只好前進!
1.課前,“大師”指點
拿到課題——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習作2? 人物描寫》,我就開始閉門研究,看參考書,上網查資料……我很快將教學流程理了出來,我將各個環節間過渡的句子,念了一遍又一遍。我自鳴得意自己的設計有幾處亮點:先讓學生作畫,再寫作文;不用課件,返璞歸真;模仿特級教師陳金龍老師的作文指導課,讓學生分寫幾個片段,然后疊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
我喜滋滋地將我的課說了一遍給培友李昌榮聽(她是合肥市骨干教師),結果,她將我的勞動成果批得一無是處:“三年級的學生會看著人物畫畫嗎?我是學美術的,我都畫不好;不用課件,只是干巴巴地引導,學生興趣不大,老師也不容易講明白;陳金龍老師的作文課上得很成功,但他的方法適合你嗎?適合你現在的學生嗎?”
我有點不服氣,立即“致電”我的帶教何煒老師,哪知“英雄所見略同”,帶教老師的看法與好友的幾乎一致!我拱手作揖,稱好友為“大師”,愿再聽她的高見。她頗有見地:“這課如果是我上,我覺得應該從本班學生入手,如果有雙胞胎更好,讓同學們找找他們的區別,引導他們觀察人物要注意哪些方法?!?/p>
經她這么一指點,我豁然開朗!我連夜將教學設計重新修改,課件刪除重來,雖然忙到深夜,但我的底氣足了:“大師”指點的課,等于是經過論證的命題,肯定不會太差了。
2.課中,帶教坐鎮
為了幫我上好研修課,帶教何老師替我忙前忙后:替我把關課件,幫我打開班級電腦、展示臺,整頓班級紀律……
讓我感動的是:我起初的教學設計是先讓學生畫人物,再寫作文,我讓何老師轉告學生每人要準備一張畫畫紙。當我無意中走進何老師辦公室的時候,竟發現何老師手拿一摞大畫畫紙,正在一張張地裁呢!
何老師的幫助,是真誠的,令我永遠難忘的!我希望和她之間“一日為師生,終生是朋友”!
3.課后,老班點評
原以為聽我研修課的,只是帶教老師和組內學員,想不到班主任周良平老師也趕來了!
課一聽完,周老師立即召集帶教老師及組內所有學員開研討會。帶教何老師對我的課充滿了溢美之詞,我知道這是她對我的鼓勵。她說我的課堂駕馭能力比較強,由本班兩對雙胞胎熊帥東、熊帥亞和周晨剛、周晨洋切入,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她還說我的課堂語言幽默詼諧,很有親和力,比如我稱李詠為“濃眉小眼”,稱成龍為“大鼻子成龍”,引起學生一陣陣歡笑。
何老師也委婉地提出了我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靈動性,不利于本節課的話題,沒能及時制止。講到某名人有“鷹鉤鼻”的時候,下面就有學生低聲念“鷹鉤鼻,蛤蟆嘴,X齙牙螺旋腿……”我只是一笑而過,而沒有及時引導學生。何老師說:“這個時候可以告訴學生 ‘你喜歡這個人嗎?如果喜歡他,就不能這么說他!”謝謝何老師如此中肯的建議,我受益匪淺!周老師的點評,更是言辭切切,直奔要害。
她說我在講人物描寫的時候,沒有指出人物的職業,劉歡的嘴巴為什么那么大?成龍的肌肉感很強,也沒強調出來;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去描寫,不能不帶感情色彩,籠統的去說去寫。她說我在講韓紅特點的時候,學生概括她為“胖”,老師也跟在后面說“胖”,還形容她胖得“看不見脖子”,這樣是褒貶不分的。
周老師就我的課,還提出了許多小小的改進措施: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收集描寫人物的好詞佳句,這樣學生的學習更主動;作文課也不能脫離文本,上課初要引導學生熟悉一下文本中的例文,教給學生一個大致的習作方向……
我慶幸自己,一節課換來了如此豐厚的收獲!這是我在原學校上課所無法企及的!特別是帶教何煒老師站在一線優秀教師的角度,給我指出得失之處;周良平老師站在副教授的高度,站在專家的角度,說出了我應該努力的方向……
4.反思,助我跨越
研修課,讓我戰勝了自己膽怯的心理。從“不敢上”到“豁出去”,由“怕別人來聽課”到“感覺別人來聽課是一種榮幸”,我在心理上跨越了一大步。以后回校,遇到公開課、研討課之類的,我不怕了!只要精心準備、掌握學生、駕馭課堂,就沒有上不好的課!
研修課,讓我跨越了自己職業的“瓶頸”。以往在單位聽課也好,上課也好,都沒有十分投入,只是形式上的應對,收獲很少,卻浪費了許多時間。同事之間水平差不多,“蘿卜炒蘿卜”炒出來的還是蘿卜,教研水平很難有較大的提高。而在這里上研修課,可以與來自全省各地的教育精英交流,還能得到全市一線最優秀的教師指點,這種收獲是巨大的,教育能力的提升是“跨越式”的!
“影子教師”實踐研修期間的研修課,確實是助我在心理上、業務上跨越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馮琳. 多媒體技術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2]馬英. 海原一小三年級語文教師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現狀及培訓的實踐研究[D].寧夏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