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力娟
摘要:高中生能通過地理課程培養激發空間想象力和觀察能力,使自己對世界的視野更加開闊。由于地理知識有很多是通過在地圖上展開教學的,所以如果要想學好地理,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讀圖、識圖和用圖能力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人教版為例,首先通過分析目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現狀,針對問題提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和用圖能力的策略, 使高中學生在地理學科上的知識素養能得以提高。
關鍵詞:高中地理 讀圖能力 培養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推進,高中教學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成學生全面發展。在高中文科學科中,地理科目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挖掘、對觀察能力的培養,以及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鍛煉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它還可以讓學生們的視野得以拓展。所以,學好地理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大的幫助,而要學好地理必須學會看地圖,從地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因為大多數的地理知識都是基于地圖中的,這是學好地理必須要攻克的地方。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很多人便對大好河山頗感興趣,他們對山川河流的地勢地貌進行調研,比如《水經注》一書就是通過文字和插圖的方式記錄和描繪出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其相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和神話傳說等。而在近代,由于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大,人們對自然地理的研究也隨之增加。所以,地圖已成為地理研究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也是作為地理研究的必要資料。學生如果想對地理知識有所掌握和理解,要有足夠的讀取和識別地圖的能力。如果能在地圖中獲取到有效的知識,那么對地理更深入地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高中的地理課本中不少知識點都涉及到了地圖部分,其中主要是介紹我國與世界的地形特點和地理位置的,并將各季風帶和熱量帶展現出來。學生們如果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提升自己的讀圖能力。地理成績是地圖的識讀能力一種很好的考察形式。
新課改是我們要堅持實施和推薦的,但是就當前看來高中地理的教學方法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太過功利化,在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教師為提高學生的成績,通常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學生們在接受地理知識的時候大多是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就難以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更無法激發他們對地理的興趣。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地圖識讀能力的培養只停留在基本的層次上,只要求學生學會對地圖簡單的判斷,而其他知識的運用則是通過使用題海戰術來增加學生對類似題目的印象,使答題時達成慣性。這種方式可能短期能提高學生的成績,但從長期上看,這種教學方式既不符合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也對以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培養學生用圖和讀圖的習慣
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地圖作為地理學科中一種生動趣味的表達方式,教師如果也能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那么學生們能夠很好地接受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們的識圖和用圖的知識也可以隨之得到充實豐富。由于地圖中的地圖板塊形狀各異,能夠給學生帶來思維空間上的想想。比如,在學習《歐洲西部》中的知識點時,在講到的歐洲各國地理位置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讓學生把歐洲西部地圖的版塊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比如,可以把伊比利亞半島想象成一個戴著帽子的人,而帽子是西班牙,人頭是葡萄牙;把亞平寧半島想象成一只長筒靴,而意大利就是這只長筒靴的主體部分;把巴爾干半島想象成公雞,雞冠是匈牙利,雞的背部是塞爾維亞,雞嘴上部是斯洛文尼亞,雞嘴下部是克羅地亞,雞胸是波黑,雞腹是黑山,雞腿是阿爾巴尼亞,雞屁股是馬其頓,雞尾是保加利亞,這樣就把巴爾干半島的所有國家都形象地記在腦海中;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想象成兩只手指,瑞典在左邊,挪威在右邊等。這樣不僅能把歐洲各大半島以及國家的地形記住,還能清楚知道哪些國家位于哪個半島,這種記憶方法形象生動,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記住地圖板塊的興趣。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對圖標中的地理知識無法進行準確的定位,所以也就難以準確回答后面“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怎樣準確讀好地圖是地圖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其中,教師應該采用讓學生指地圖回答問題的方法,將理論的知識和地圖上的內容聯系在一起,落實到地圖中,活躍課堂的氛圍,調動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在增強學生的地理知識理論的同時還能使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得以提高。
比如,在學習我國西北部的地形時,教師可以將中國地形圖和政區圖結合起來一起利用,引導學生精確標出山脈和長城標示出來,并用手劃出西北地區所包含的范圍,讓學生們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到知識。
又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游戲,因為西北地區的行政劃分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內蒙古,寧夏,甘肅和新疆。教師可以用飛行棋的四種顏色分別代表四個部分,比如用藍色的飛行棋放置在內蒙古,用黃色的飛行棋放置在甘肅,用綠色的飛行棋放置在寧夏,用紅色的飛行棋放置在新疆。通過這樣有趣的游戲,不僅能讓學生較快了解掌握西北地區的位置和省份,還能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生的讀圖和用圖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用圖,培養學生的讀圖意識
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讀圖和用圖,培養學生的用圖和讀圖的意識。使學生在處理題目時能準確迅速地抓到圖中的對應條件,讓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所以,老師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動手畫圖和識圖的意識,增強學生們對地理知識的印象。
比如,在學習《河流地貌的發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畫出河流,并劃出河流流動的方向,使學生們能夠深入掌握和了解中國的地勢特點和河流的流動方向,使學生的畫圖能力得以提高。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突破知識的重難點
多媒體教學設備是輔助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大利器,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來讓學生突破地理的重難點知識,提高教學的效果。
比如,在《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教學中,由于地圖中的每個地理位置所蘊含的信息都很多,像區域的地形、氣候、人口以及三種行業等社會經濟信息。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地圖畫在黑板上,然后一一標記各個地區的地理信息,這樣不僅教師累,學生也不能很好地消化知識,制約了學生對地圖的分析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地圖信息和空間信息有效地聯系和整合在一起,使大容量的信息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從而使學生的讀圖和用圖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
(五)引導學生用圖和讀圖,培養學生用圖習慣
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具備的地理知識儲備,合理結合課程的教學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后完成一些關于地圖繪制的習題。使學生們在繪制的過程中知識得以鞏固。
比如,在《人口的空間變化》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填圖的作業,先讓學生對課本教材里的人種分布原圖熟悉掌握,然后合上教材,讓學生自己逐步繪出世界的人口以及人種的分布圖。除此之外,作為教師,應該及時引導學生們完成了從讀圖到繪圖和填圖的過程,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們對地理知識能有深入地掌握和有效地記憶,還可以讓學生學會主動地用圖。
地圖是地理教學課堂最重要的一部分。地圖的識讀和使用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邏輯分析思維的散發。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在寄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讀圖和用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得以提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地理文化素養。
[1]岳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華少年, 2017,(27).
[2]王德春.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下旬,2016,(03).
[3]宋穎偉.淺談高中地理課堂中進行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7,(05).
[4]繆興龍.新課改理念下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3).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第一四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