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陽陽
摘要:大學生就業難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社會關注的大問題,以就業為導向是高等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社會工作專業是實踐性極強的一門應用性學科,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能否在社會當中成功就業并取得長遠發展,主要看其是否能夠適應社會,是否具備工作崗位的要求。因此,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更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經濟的發展,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
關鍵詞:就業;社會工作;教學研究
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是社會工作人才的后備軍,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本質決定了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應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只是熟悉理論知曉技巧,因此,以就業為導向開展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必須聯系生活實踐、強調互動,多開展案例教學,重視挖掘學習者的潛力,才能讓此專業的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內化知識,適應就業。
一、以就業為導向,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職業規劃
高校實行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專業老師引導學生入校之后進行明確的職業規劃。一般來說,職業生涯規劃老師在建議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應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讓大學生充分了解本專業畢業生近幾年在社會當中的就業形勢,認識到當前社會就業形勢普遍復雜而嚴峻,了解社會工作者在實際工作崗位中需要掌握哪些理論知識結構、熟練哪些操作實踐技能,意識到自己應注重哪方面的鍛煉和努力,增強自己在激烈的同行市場競爭中的就業能力;第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的社會實踐技能才能充分把握社會工作專業的內涵,應讓學生在大學的學習中認真學習和理解理論知識、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對自身有合理的定位,不好高騖遠,自覺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
二、以就業為導向,開展新的教學模式
隨著時代的變化,高校教學也應與時俱進,堅持以就業為基礎導向、產學相互結合的指導思想,不斷改革創新并優化社會工作教學模式,大膽采用情境教學法、實踐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一系列符合專業特點的教學方式,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為學生烘托創造一個和教學內容相互適應的情境,帶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其自覺主動的學習。情境教學法新穎有創意,將此種教學模式引入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中可以有效緩解現階段學校普遍注重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操作的局面。
實踐教學法是現階段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也是一種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互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法將教室設在企業、醫院、社工機構、養老院、模擬實驗室等地,讓同學們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學習專業社會工作知識,不僅使學生了解崗位需求,鍛煉學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更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例如在對社會工作專業中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企業社會工作這些內容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在學生熟悉的場所展開教學,將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形象豐富的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案例教學法是從美國傳來的,開始于上個世紀初,意思是教師可以選取典型案例,針對教學課程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點評總結,最后對學生的分析過程、討論情況和方案總結給予科學的評價,此種教學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更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寓教于樂將更多的專業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
三、以就業為導向,提升畢業生貼近社會需求的能力
從前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就業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這就造成了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不符,造成高等教育事業不能與時俱進。對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培養應以就業為導向,立足政府民政部門、社工機構對其的崗位要求,保障大學生能力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為此,應鼓勵在校學生積極參加“社工技能大賽”,鞭策畢業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努力考取社會工作職業資格初級證書及中級證書,只有這樣才能有力改變學生就業能力難以適應社會崗位需求的現象。通過參加大賽和考取證書,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縮短學生適應崗位的時間,促使學生主動掌握就業中所必備的專業技能和技術證書,降低工作單位的用人成本,為自己順利就業增添一份砝碼。
四、以就業為導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師資隊伍
培養高素質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離不開師資隊伍的建設,應對教師隊伍結構進行調整,使教師向雙師型模式發展。具體措施為:
1.鼓勵教師提升自身的學歷層次,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使社會工作師資隊伍的整體學歷層次不斷提升,從而促進學術水平的提升。
2.在教師提升自身學歷層次的同時,積極培養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師資隊伍教學水平過硬,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3.促進教師隊伍向雙師型模式發展,可以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鼓勵教師與一線社工機構多溝通聯系,深入社工機構頂崗實習,掌握具體的工作內容,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解決方法。還可以聘請社工機構有經驗的工作人員來學校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隨堂聽課學習,以此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在各個方面對社會工作者的需求量日益增長。但學校的專業教學與實際的社工行業需要存在一定的差異,不能很好的銜接,導致存在社會需求量大,但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出現。只有大力加強社工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打造一支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雙肩挑的雙師型教學隊伍,打造專業的品牌,提高校在社會和行業的影響力,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提升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洋.《應用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以黃河科技學院為例》.《法治與社會》.2018.6(下).
[2]王瑩,劉華.社會工作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2).
[3]鄧瓊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學的思考——以社會工作專業為例》.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