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林
摘要:現代科學技術以空前的規模和巨大的力量影響著整個社會和人類的生活方式,物業管理智慧校園模式的創新結合,將全面提升高校物業管理與服務質量。所以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盛行的今天,智慧校園與高校物業管理的有機結合與創新將十分必要,本文將對高校的物業管理環境,發展狀況以及缺陷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從而給物業管理創新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智慧校園;高校物業;管理創新
我國高校物業管理受傳統管理模式影響較為嚴重,而管理模式效率不高就會導致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受到嚴重的影響。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之下,物業管理往往存在管理理念或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問題,沒能有效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管理團隊建設與服務質量提升困難重重,而且技術應用受到種種限制。
我國高校物業管理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目前的管理模式還存在著不完善的現象。在智慧校園管理模式之下,需要將互聯網+的優勢作用充分發揮,通過資源或數據信息的有效處理,為高校創建一個舒適的育人環境。通過建立高效透明的反饋機制,高校后勤將為師生提供更為優質便利的服務,校園生活將更為豐富多彩。
一、智慧校園下高校物業管理常見的問題
(一)物業管理模式急需完善
目前我國多數高校的物業管理模式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由于高校物業管理體制與行政管理的性質趨同。而且高校在身份階層與發展歷史方面,對物業管理模式的產生都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在這種管理體制之下,高校物業管理與高校管理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在這種管理體制的影響之下,高校物業管理人員在薪資待遇等方面,都是交由高校來負責與設定的,與社會接軌存在很大的問題,這種非市場化的運營機制之下,物業服務的質量改進還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多數高校進行了后勤社會化改革,有學校成立后勤集團或后勤公司來從事物業管理服務的,也有采取物業服務外包的管理模式,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服務職能和權限的不對等;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老齡化;物業管理溝通方面存在問題。
(二)物業服務理念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物業服務管理理念存在問題,在物業管理實際工作中,較多的物業管理工作人員都是來自于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門的,這些人員的對口專業一般是行政管理居多,所以對物業管理實質了解與物業管理專業知識等方面認知不足。他們或許更加重視物業管理的效益,這樣就導致管理與服務的協調性不足。
從高校的物業管理實際來看,很多物業管理人員都是外聘人士,甚至會成為家屬就業地,無論是從年齡或專業知識方面都不具備優勢,這樣高校管理的社會化、市場化的發展將受到限制,出現這種情況,就會導致高校的物業管理專業性存在不足,非但沒能提升高校物業服務質量,反而直接影響到高校物業管理的發展。
(三)服務或管理效果存在問題
高校自主經營物業期間,主要注重社會效益,對其營利能力把控不到位,且受各種制度和紀律的約束,無法提高管理人員的收入,從而影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所以很難達到預期的管理水平。還有就是管理人員常常會因為專業水平不足或缺乏自信,不能有效落實個人工作,雖然高校的物業管理費用資金充足,但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容樂觀。即使高校的物業管理外包給第三方專業物業公司,這些公司對學校的校情,師生的生活需求情況了解也存在不透徹,導致物業管理服務針對性不強,很大程度影響物業服務滿意度,對品牌形象建立也存在一定的阻礙。根據相關規定,一般情況下,學校每三年都會對外公開招標物業服務,新企業到校以后需要花較長時間來熟悉學校的環境和物業服務工作,從而影響學校的后勤保障工作。
(四)智慧校園建設深度
我國互聯網技術應用的范圍不斷擴展,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質量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就提出了智慧校園理論。由于不同的學者或專家開展研究分析的角度存在差異性,所以對智慧校園建設的理論應用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由于智慧校園建設周期較長,且其中所涉及到的事物極為繁雜,也提出了各個部門協調發展的基本要求。不同的高校對智慧校園建設的認知理解存在差異,在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最常見的是在理論應用方面,高校一般都比較看重技術應用與管理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會削弱受眾的體驗;由于管理人員或工作人員對數字化校園與智慧校園之間的管理不夠明確,導致智慧校園建設過于理想化,物業管理工作與師生實際生活差異性較大,所以對信息或數據資源等的利用效率不高,展示效果大于實際生活需求;另外部分高校對智慧校園建設的投入不大,東西部差異顯著,發展十分不均衡。
二、智慧校園下高效物業管理模式
(一)深化智慧校園建設的意義
智慧校園建設是保證物業管理質量提升的有效方法,所以高校在開展物業管理新模式應用期間,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平臺,充分發揮其價值作用,師生通過智慧校園平臺或手機端可以查詢或處理各種事宜,無論是在校園安防、學生住宿、飯卡充值、維修報修、選課上課等方面都可以快捷完成,從而提高后勤服務辦事效率和師生的認可度。通過智慧校園平臺,學校可以及時了解師生的需求反饋,并根據師生建議或意見,找出服務的不足之處,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高校物業管理模式的創新也得以拓展。還有就是高校需要做到信息公開化,它是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和接受社會的監督的途徑,這樣智慧校園建設的開放性得到滿足,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物業管理水平與其它管理工作,也有利于高校定位發展。
(二)明確智慧校園的基本理念
創新智慧校園的管理理念,將其指導與建設意見發揮出來,所以高校需要將智慧校園理論的研究與應用探究,在智慧校園建設與衍生理論探究方面,將其理論體系建設完畢,進而給高校物業管理、師生服務提供有效的依據條件。在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期間,需要將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專業知識擴充,保證高校的管理或教育工作人員參與其中,必要時高校可以考慮建立專門的工作部門,將學校的數據資源與其他高校的成果進行全面探究,從而加快本校建設步伐。
高校對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由于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所以用戶的真實體驗與物業管理的側重點需要明晰,進而達到智慧校園建設的追求目標。雖然物業管理智慧化是高校智慧校園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開展智慧校園建設中,根據學校與師生的實際需求,將物業管理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有助于建立科學合理的物業管理體系。
(三)智慧校園與物業管理緊密結合
(四)智慧校園的物業管理對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應用
智慧化發展模式之下,需要將線上與線下的管理工作同步進行,依據智慧校園的發展目標,將數據信息的搜集與處理工作落到實處,使得高校能夠進入一種數字化的發展之中。建立統一、全面的物業管理平臺,建立物業管理全過程的反饋機制,師生在學習或生活中,發現高校物業管理存在問題,就能通過信息服務平臺進行反饋,這樣就能形成全員參與,和諧共贏的大好局面。比如重慶某大學利用人臉識別或手機識別等形式,將校園的門禁、消費、學習等進行全過程的協調控制,既節約了成本,又能滿足高校物業發展的需求。
(五)重視有關物業管理app或網絡平臺建設
經過調查表明,教師與管理工作人員以智慧校園為背景,對互聯網技術與物業管理的升級工作提出設想,將全新的管理模式應用到高校物業管理工作之中,這樣物業管理的細節、理論條件與實踐探究都具備指導性。高校在建立管理與信息反饋平臺同時,可以考慮師生對移動網絡設備的應用,通過高校轉型與實際協調,加大對高校物業管理APP的應用,實現對高校物業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優化。
三、結束語
物業管理在智慧校園建設的背景之下,將有關于高校的信息資源進行匯總,能夠為師生提供預約、消費、引導等各種各樣的便捷服務,所以開展物業管理創新模式的應用,能夠增加校園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因此高校在智慧校園下,根據師生的校園生活實際需求,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與物聯網技術,將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進行推送,有助于提高高校物業管理的價值,促進高校全面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天曉.校園物業管理,因智慧更精彩——第二屆高校物業管理論壇暨高校物業服務企業聯盟會議在重慶召開[J].城市開發:物業管理,2017(11):28-29.
[2]黃滟茹.在智慧校園留下你的腳步--訪山東明德物業管理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德明[J].城市開發,2017(1):49-51.
[3]王微曦.淺析智慧校園平臺?數字技術在高校美術史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