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李莎


摘要:秦皇島市作為全國著名旅游城市,近年來知名度不斷提高,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旅游業發展水平逐步提升,智慧旅游也悄然走進每位秦皇島游客的身邊。高校擁有年輕活躍的大學生群體,也是智慧旅游最廣泛的應用者,卻沒有融入智慧旅游產業鏈的環節之一,未能充分發揮活力因素和資源優勢。因此,本文結合基于游客體驗的秦皇島智慧旅游問卷調查所構建的IPA模型,分析高校在秦皇島智慧旅游發展中可以發揮的作用,探索出構建高校宣傳平臺、開展高校志愿者服務、加強高校人才梯隊建設等建議,以期秦皇島智慧旅游能夠在高校師生力量的推動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同時給予來秦游客更優質的智慧旅游體驗。
關鍵詞:高校;智慧旅游;作用;秦皇島
一、秦皇島智慧旅游發展相關背景
秦皇島市作為目前河北省唯一的 “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2013年便開始了旅游業和信息化充分融合的探索進程——智慧旅游體系建設。2017年覆蓋“一張網、一鍵式、一條龍”便捷服務的秦皇島智慧旅游平臺正式運營,全方位提升游客的智慧旅游體驗。目前平臺上線旅游產品達60多種,平臺信息閱讀量已達100萬+,截止2017年10月9日,平臺票務系統交易總量達3223萬元[1]。
目前秦皇島智慧旅游已覆蓋景區、交通、餐宿、管理、娛教等多個方面,建立起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線上銷售。政府與旅游鏈上的重要企業展開多方合作,共同推進智慧旅游建設。但是,在智慧旅游方面,高校師生的參與度和高校平臺的應用度還很低。
秦皇島是覆蓋京津冀和東北三省的海濱旅游城市,目前有高等院校11所,在校大學生約13.3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8所,在校生人數2.52萬人。秦皇島高校對旅游專業較為重視,開設特色旅游專業的院校超過半數,覆蓋本專科、研究生學歷,每年培養近千名旅游方面的人才。面對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和客源市場,秦皇島在高校智慧旅游平臺的應用卻處于空白階段,僅僅停留在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理論研究層面,可見高校在秦皇島智慧旅游發展中的作用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基于問卷調查的秦皇島智慧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2018年5月采取網絡問卷與實地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秦皇島智慧旅游滿意度問卷調查”。本文通過分析IPA模型,總結出現階段秦皇島智慧旅游存在的一些優勢和不足,為高校發揮作用尋找突破口。
(一)智慧旅游各要素的重要性和滿意度評價
游客對各項因素的重視程度和滿意度如圖1所示。其中,游客對應急突發事件預警和手機信號非常看重,而對于游記日志、景區客流量容量監測就顯得沒那么重視。從滿意度來看,游客對交通預訂最滿意,其次是駕駛地圖導航,令游客最不滿意的是旅游咨詢渠道,其次是虛擬旅游展示。
(二)IPA模型分析
本文以構成和影響游客期望值和滿意度的22個因素為基礎,據其均值交叉點所在位置劃分四個象限,構建IPA模型(見圖2)。根據各要素所在的象限區間,分析出繼續保持的因素、供給過度的因素、優先順序較低的因素和重點改善的因素。
通過IPA模型分析游客對目的地的旅游感受和評價,反映了秦皇島智慧旅游目前發展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如預訂類和地圖類服務重要且應保持優勢,景區宣傳和自助查詢系統服務不到位,旅游咨詢渠道不暢通等。
三、關于高校發揮作用的秦皇島智慧旅游發展的建議
總體來說,游客對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滿意,但在提升智能化水平、滿足人性化需求等方面還應不斷完善,游客越來越傾向于便捷咨詢投訴、暢通溝通交流、一鍵式智能搜索的智慧旅游平臺。
因此,秦皇島高校在智慧旅游發展中可從以下四方面發揮作用:
(一)構建高校宣傳平臺
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上最廣泛最活躍的年輕群體之一,覆蓋面廣,帶動力強,接受新鮮事物快,出游意愿強烈,是智慧旅游的主要推動力。通過高校社交平臺(微信公眾號、微博、官網等渠道),面向本校師生及其親友、與本校建立良好友誼的各地高校和關注本校的各界人士,宣傳秦皇島最新鮮的旅游資訊,促進智慧旅游信息的傳播。因此,深入高校,充分了解大學生群體的旅游需求,利用好高校宣傳平臺,對于智慧旅游建設而言勢在必行。
(二)開展高校志愿者服務
從IPA模型中可以看出,游客在旅游咨詢、評價反饋、娛樂休閑可參與性、旅游規劃等方面的體驗較差,高校大學生便可采取志愿服務的方式在這些方面發揮作用。
首先,增加大學生志愿者在網站后臺咨詢、在線人工咨詢和電話咨詢提供咨詢服務的比例,做好前期關于旅游知識和服務技能的相關培訓,打造秦皇島智慧旅游的第一窗口;其次,在旺季通過景區出口攔截或者網上回訪,對游客體驗的期望值和滿意度進行調查,尤其是自由行者,充分了解秦皇島智慧旅游存在的優勢和不足;與此同時,推薦旅游線路規劃,根據景區特色開展志愿服務,提升智慧旅游普及度和游客滿意度,解決信息工程“最后一公里問題” [2],如山海關景區提供電子語音講解及人工指導,碧螺塔酒吧公園增加情景互動項目,華僑城秦皇島旅游度假區開放智慧休閑亭緩解排隊壓力等,通過志愿者合理引導和規劃,提升景區人性化、智慧化水平。
(三)加強高校人才梯隊建設
隨著旅游發展“高速時代”的來臨,旅游類人才緊缺,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發布的《2017年全國旅游教育培訓統計》數據顯示,旅游教育受到各學歷層次的重視,并分設多個方向。
建設以秦皇島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高端“智慧化”人才平臺,是全面推進秦皇島智慧旅游建設的關鍵。智慧旅游對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3],需要高校拓寬課程設置,完善培養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培養既掌握豐富旅游專業知識又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4],促進智慧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同時完善薪酬保障制度,加強市場監管,減少精心培育人才的流失。
(四)高校與政企資源共享,建立長期合作機制
目前秦皇島旅游公共信息服務信息化程度低,數據共享程度低,提供的內容數量少且形式單一[5]。為保持IPA模型的A象限內交通預訂、駕駛地圖導航、在線票務預訂等因素的競爭優勢,需要構建以政府為主體,以企業為依托,以高校為紐帶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體系。
一方面,這一體系集旅游政務、旅游企業服務、旅游者服務、旅游監測預警、旅游安全保障于一體,需要政府各部門和信息技術企業合作,加強技術創新,擴展網上功能,完善數據整合。另一方面,秦皇島高校與京津冀高校乃至專業相通的全國高校有著密切聯系,在技術競賽、行業交流、學術論壇等活動中接觸旅游行業最新動態和最先進經驗。建立高校與政企資源共享的長期合作機制,有利于高校向外輸出人才資源和信息資源,政企引進新鮮活力和創新動力,共助智慧旅游發展。
智慧旅游根本出發點在于游客需求,將高校納入智慧旅游圈中的一環,是智慧旅游建設的新設想和新思路。高校的融入基于游客需求,更加貼近生活,讓智慧因子遍及秦皇島旅游的方方面面,無形中讓智慧旅游走進千家萬戶,讓自由行者在秦皇島暢游。
參考文獻:
[1]傅春秘. 秦皇島城市品牌營銷暨智慧旅游平臺運營啟動大會舉行[N]. 秦皇島日報,2017-04-26(001).
[2]邵希言,徐玉潔,潘雨婷,劉蕊.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北京智慧旅游服務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33(07):87-96.
[3]劉亦雪.智慧旅游視角下旅游管理專業OPEC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22):150-152.
[4]姜藍,王靜,劉巧艷.“智慧旅游”下秦皇島復合型旅游人才培養研究[J].現代交際,2014(11):35-36.
[5]徐舒.基于智慧旅游的秦皇島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建設[J].商,2013(11):21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