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勤
摘 要:由于現代學生的參差不齊,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本文主要介紹一種教學方法是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它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充分表現出小組合作學習是符合當代教育教學特征的。同時,如何分組合作本文也給出了相應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教學
眾所周知,沒有強大的個人,只有強大的團隊。這句話所體現出的思想,并不僅僅表現在生活和工作中,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中也有較好的體現。小組合作學習,即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學習探索來完成某一個任務的一種學習方法。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自主探索,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小組中將各種想法進行優化整合,以獲得一個最佳的答案。小組學習是一種思想的交匯與碰撞,思想成果是群體智慧的結晶。教師們在課堂上越來越多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但是運用小組教學法也要有技巧,在小組劃分,合作學習的運用上都要合情合理,以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效用。那么,怎樣才能在語文課上有效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呢?根據我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一下三點供大家參考。
一、利用小組合作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
分組學習是一種群體活動,在學習的不同階段皆可以運用分組合作學習,從而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預習質量高低直接決定著課堂效果及學習效果,如果預習完成的不好,那么接下來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將是徒勞。因此在預習時應充分利用小組合作來解決課文中遇到的較為表層的知識,這樣不至于到課堂上學習起來吃力。老師首先布置預習任務,最好是在各個組中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學生們會在課下盡可能多的查找資料,并進行整合,來為本小組做貢獻。學生們為了讓本小組獲得榮譽,往往會積極尋找,不斷努力,有利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
課堂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講述五年級語文課本中的一個生字“柜”的時候,我說,“柜”是用木頭做的,所以是“木”字旁。此時,我班里的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們組記憶這個字的方法更簡單。”我就請他站起來講講。他說:“‘柜是用木頭做的,所以用‘木字旁,并且柜子都是一層一層的,而‘巨字正好就像一層一層的柜子一樣。”多么精彩的講解啊!我當時帶頭為她鼓掌,從而激起了學生更高的興趣。
課下復習中可以開展在組內比拼的方法,由于高年級需要掌握的字詞、古詩數量較多,在比拼過程中督促學生主動復習,加深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二、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盡可能的發散思維,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提高口語交際與表達能力。
組內討論,給予了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每個學生都必須要獨立思考,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才能夠把自己的觀點分享給別人。作為老師,也應該去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并獨立地去解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動腦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底下學生做什么的都有,聽課效率較低,這樣就達不到我們教學的目的。因此,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小組學習中,老師可以提出一個明確的要求,即在一個同學發言時,其他人要發現其中的重點,并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樣便可以逐漸地讓學生仔細傾聽別人的發言,尊重別人。
三、在合作學習中有效管理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不加以管理和引導便會出現混亂,可能會導致相反的結果。因此,要對小組進行合理的規范。
首先在分組上,人數過多或過少都不合理,以4到6人為宜,這樣既保證每個人都有事做,又不會因為人少而完不成任務。在人員組成上,應該將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較落后的學生進行融合,確保每個組的水平最大程度上的一致。
在問題設置上,由于每個學生的程度不同,思維能力不同,也應該根據每個組中成員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問題,有些同學只做一些基礎性的題目,而有的同學做一些高層次的題目,并且組內互相幫助,以充分利用自身資源。
在組內秩序上,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自主能力相對較差,所以這就需要教師提前規定好發言的秩序和方式,在各小組中指定一個小組長來協助管理,在小組討論中遇到不同意見應理性判斷,學會分析與整合,避免沖突,從而讓合作學習發揮它應有的效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有效運用小組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由此可見,分組合作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但是其他有效的教學方法不能舍棄,應該在教學實踐中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以達到讓學生快樂學習、有效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春梅.小組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6(12).
[2]李東海.小組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