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麗姣
摘 要: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往往注重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學習,反而忽視了對于學生數感的培養。對于學習數學而言,數感至關重要,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運用以及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僅局限于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培養學生的數感也成為了教師的基本工作之一。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幾項培養學生數感的建議,望能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感;培養
引言
數感,就是人們對于數字的感覺和理解,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所在。簡單來說,數感出色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更加的游刃有余,能夠輕松的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有效應用在答題的過程中和現實生活當中。尤其可見,數感對于學習數學而言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學是學生的關鍵時期,若能在此階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感,定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讓學生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適當的采取策略,幫助學生培養數感。
一、把教材充分利用起來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教材是最適合學生學習數學的工具,同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礎教具。以往的小學數學教材只是單一的講解知識點,并不能為教師提供太多的幫助。而現在的新型教材中,含有豐富的數感養成內容。若教師能夠將教材充分利用,定能幫助學生在短時間養成良好的數感。
例如: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往往會把數學知識點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把教材中的數感培養內容簡化成便于學生理解的講解,引導學生去研究這部分內容,從而在不經意間讓學生融入其中,提高學生的數感能力。例如在一年級“認識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早晨同學們來到校園的情境,同學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圖中的事物可以用哪些數來表示嗎?于是學生們開始數:1面國旗、2個單杠、3個板凳、4個垃圾筒、5幅畫、6朵花、7只小鳥、8棵樹、9個女同學、10個男同學,通過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的例子,去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意義,為建立數感奠定基礎。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當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通過課后對教材的溫習,加深對于每日所學的印象。這樣一來,學生的數感能力就能取得較為明顯的提高。
二、讓數學變得具體化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最大的特點在于其本身的抽象化。而小學學生受困于年齡的原因,理解能力會比較欠缺,所以經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出現不理解的狀況。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當把較為抽象的內容進行轉變,把數學知識點同實際生活相結合起來,使數學變得具體化,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加容易理解。
例如:在教授學生基本的數字時,學生往往對這一知識點有籠統的印象,無法把數字和自己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從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教師應當轉變知識點的表達方式,從生活當中舉例,如一個人有兩只手,一只手有五個手指頭等等。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還從中領悟到了數感的含義。只有當學生在輕松自得的學習狀態下,才能從學習中收獲樂趣,在樂趣中提高自身的數感能力。
三、采用情景教學法
數學與實際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教師應當在教授了一個新的知識點之后,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數學知識點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當中領悟數學的真諦。
例如:學習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班里的學生模擬購買商品的情境,有的學生扮演顧客,有的學生扮演超市收銀員。學生需要做的,就是算清楚在超市購物的過程中花費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等問題。情景教學法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同時,還能讓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數感能力。
四、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權威
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一味的聽取老師講解,機械般的記憶數學公式,并不會主動的去思考數學中的奧妙。這種情況,對提高學生的數感能力沒有任何的幫助。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權威,并且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制造一些錯誤,給學生提供質疑權威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乘法口訣表的時候,教師可以故意讀錯其中的一個口訣。當學生發現了之后就會思考,為什么老師讀的和教材上寫的不一樣。有了疑問之后,學生就會對教師提出質疑。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五、豐富教學內容
想要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就要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面對數學。在解答一道習題的時候,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解答,更有利于學生數感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數字比較”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比較課桌和講臺的大小。學生可以從兩個物體的長度進行比較,也可以從兩個物體的體積或者重量進行比較。
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比較感受數的大小,學生收集到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是6000度與今天的氣溫比較,突出6000這個數大。學生收集到犀牛的體重3000千克與人的體重和小白兔的體重比較突出3000的大,再與鯨的體重25000千克做比較,突出25000的大,學生通過比較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大數,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再如猜一猜:出示電腦、洗衣機、空調、電飯鍋圖片及一組價格2500元、3200元、1800元、10000元,讓學生猜測他們的價格。師問洗衣機2500元,電腦的價錢經它多一些,空調的價格比它多得多,電飯鍋的價錢比它少得多,學生根據多一些,多得多,少些,少得多這三個關建的詞判斷出家用電器的價格。如此猜數游戲既鍛練了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把握數的大小的比較本領,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數感,還能學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讓學生的數感能力得到提高。
六、結語
良好的數感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取得更為優異的成績。教師在培養學生數感能力的時候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讓學生愛上數學,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張晶.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J].求知導刊, 2016(2):90-90.
[2]丁德勇.實施數學趣味教學的有效策略——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4):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