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羿寒
摘 要:十九大首次提出在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標志著我國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率穩步上升,其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西部地區探索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路徑有助于實現當地經濟結構的平穩轉換。本文從現代服務業發展對西部地區的影響入手,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創新路徑提出了多項建議。
關鍵詞:西部地區 現代服務業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a)-0-02
1 發展現代服務業對西部地區的影響
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建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培育和發展一批具備巨大市場增量空間的戰略新興產業是我國產業升級的戰略規劃重點。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于中部、東部地區較為緩慢,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結構不合理,產業優化升級是促進西部地區經濟有效、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西部地區雖然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但是產業體系中的消費市場、資本與技術要素、人力資源的發展不均衡不匹配問題仍然存在,自我發展機制、內生增長機制增還需要完善。現代服務業代表未來產業升級和消費結構轉變的方向,建立以戰略新興產業為導向、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可以促使西部地區形成開放新格局。
2 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路徑
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消費升級態勢明確。未來消費升級的方向是服務業消費,具體包括文化娛樂、養老服務、新能源汽車、醫療保健服務等能夠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方面的消費。
(1)加快產業轉型,大力發展旅游經濟。
2016年全球旅游業的直接收入是2.3萬億美金,占全球GDP的3.1%,旅游業的增速快于全球GDP的增速。其中,東南亞和東亞是全球旅游產業增長比較快的一個區域。旅游經濟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種,也是西部地區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方向之一。
西部地區具有獨特的文化資源,擁有豐富多樣的人文景觀、歷史古跡,作為古代王國的都城,古典建筑林立,其中不乏有浩瀚的大工程,大建筑,成為新時期旅游資源的重要開發地。舉世聞名的旅游資源包括陜西兵馬俑、秦始皇陵、甘肅敦煌莫高窟、西藏布達拉宮、四川九寨溝、云南麗江古城、重慶大足石刻等等,資源異常豐富,且各具特色,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和文化特色。西部地區將旅游經濟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主要發展方向進行開發,對于促進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具有積極效應。目前,西部很多地區都在積極探索現代服務業的轉型發展途徑,大力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經濟,已經獲得了良好的成效。
(2)完善物流服務體系,促進服務水平升級。
新時期,物流業的發展打通了各行各業發展的關節,西部地區可以借助物流體系的完善,提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積極探索物流體系構建的有效途徑。
回顧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歷程,正是鐵路的誕生和鐵路運輸的發展,深刻地推動了西部地區近代工業文明的進程。隨著高速鐵路的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展開,鐵路運輸將再次展現重要的支撐和引導作用,西部地區的物流體系構建將獲得更佳有利的條件。廣西加快實施骨干物流通道提升工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促進物流業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2017年1~11月,全區鐵路、公路、水路客貨運周轉量分別增長8.4%、8.8%和8.6%。
西部地區將現代物流作為發展重點來抓,積極暢通物流運輸大通道,加快建設物流園區大平臺,大力培育物流支柱大企業,作為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融入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根基。
(3)發展服務業集聚區,助力騰飛。
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推動服務業快速發展、規模擴張的重要抓手,也是促進服務業創新、培育服務業品牌、提升服務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趨勢日益凸顯,各地順應這一趨勢,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使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集聚能力較強、服務功能健全的集聚區脫穎而出。
綜觀國內服務業比較發達的地區,都是集聚區起步早、行動快、發展好的地區。上海早、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區通過集聚發展模式,涌現出一大批營業收入“千億級”“百億級”的服務業集聚區,有力推動了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的轉型升級。
發達地區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經驗表明,集聚區具有產業高度關聯、空間高度集約,資源共享、服務共享、信息共享、知識共享的特點,有利于服務業企業規模集聚、成本降低、領域細分、相互配套,有利于政府集中服務、優化環境。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要大發展,也必須走集聚發展之路。廣西壯族自治區集聚區發展規劃提出,擬建成10大類共100個左右自治區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在地域上覆蓋全區14個市,產業上與13個重點產業相銜接以推動廣西現代服務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4)提高“互聯網+”對現代服務業的貢獻率。
“互聯網+”消費的興起,我國居民消費的渠道越來越多。生活性服務業與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商務會展、旅游休閑、商貿流通、健康養生等重點領域率先融合。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居民消費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需求穩步增長。“互聯網+”時代圍繞居民吃、穿、用、住、行等領域,聚焦消費細分市場,加大特色產品研發和供給,開發新需求,形成消費新增長點。同時持續推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進一步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引導社會力量進入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服務、家政服務等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務消費領域,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服務供給,以重點產業發展帶動現代服務業整體水平提升。
西部地區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居民消費升級的主線,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升級生活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與農業、制造業及服務業不同領域之間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區域競爭力。
(5)社會資本助力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
“十二五”期間我國已明確制定了推動社會資本進入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計劃。社會資本進入現代服務業發展,能有效調整服務業市場化機制,深化財稅、價格、金融等改革,推動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并舉,形成完善的、具有競爭力的新中國服務業態。
西部地區通過開放引入戰略合作,實行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加快投資進度,吸引社會資本,推動教育培訓、電子商務、商業管理等內容共同開展,有利于更為高效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速度與競爭實力,形成更多支持生產制造、增加就業、民生便利的服務業態。如IDG資本瞄準中國的新興產業,其產業投資60%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軟件、新媒體、消費品及服務、醫療健康、清潔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
參考文獻
[1] 方小強.西部欠發達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以四川省達州市為例[J].現代商業,2016(26):40-42.
[2] 趙曦,司林杰.中國西部地區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研究[J].理論探討,2014(1):93-96.
[3] 王必達,仝文濤.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相長機制及對西部地區產業集聚的啟示[J].蘭州財經大學學報,2017(5):1-10.
[4] 石建勛.深刻理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科學內涵[N].經濟日報,2018-03-23.
[5] 王慶秀.中國服務業空間格局及差異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50-55.
[6] 余光輝.西部地區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探索——以廣西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3(9):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