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烏鉛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屬于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對實際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作為數學教師,應當在充分認識提升學生興趣重要性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策略及途徑使學生興趣得以有效提升,從而使其更好學習數學知識,使其數學知識水平及能力得以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1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其所具備的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邏輯性、系統性及抽象性比較強,而小學數學教學對象為小學生,雖然其具有較強好奇心,然而想象力及理解力仍舊比較差,所以,在當前小學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矛盾存在,即學生特點與數學學科特點之間存在的矛盾。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為能夠使這一矛盾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比較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對學生好奇心較強這一特點進行運用。在學生具有較強好奇心基礎上,則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便能夠產生較濃厚興趣,具備較強學習興趣基礎上,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可使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可使實際教學及學習過程中的很多問題得以較好解決。另外,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數學水平比較差的學生可提升自身水平,并且能夠使其自信心得以增強,可更好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可使良好學習習慣得以形成;對于數學水平比較差的學生,通過培養其學習興趣,可使其能夠不斷提升自我,不斷發展,從而使其數學水平及能力得以更好提升,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2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缺失的原因
2.1學生本身興趣不高
隨著科技發展,在方便我們的同時也帶來開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中手機和電腦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原因。現在學生遇到問題首先不是自己思考而是直接去網上搜索。久而久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會越來越差。其次,學生的作業量大也是學生學習興趣低的主要原因。小學生處于學習初級階段,思維方式、解決問題能力還需要培養。而數學這門學科又比較抽象,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吃力。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需要掌握,所以需要加強課后訓練來鞏固知識。作業的完成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一個反復的練習,從而達到掌握的目的。但是學生的課余時間被大量的作業占據,大多數學生會反感,從而導致學習興趣下降。
2.2教師教學方法陳舊以及學校管理的落后
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教師應當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但是現在教師教學方式相對比較傳統、單一。有的教師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教案都是一樣的,這樣不能根據現在的教學需求去發展提升終究是不行的。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量大是特點。而且學生接觸網絡比較頻繁,獲得知識的途徑也不僅僅止于學校。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都要與時俱進,引進新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和設備,再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加以改進,形成新的教學體系。否則,單調的教學是無法提起學生興趣的。
2.3社會的關注過于片面
在應試教學的大背景下,分數無疑是學生、家長、學校最關心的。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學生盲目追求分數,而把思想、能力的提升拋之腦后。在分數的影響下,學生學習的目的過于“功利化”,往往達不到真正的教學要求和目的。同樣,這也使教師和家長過度關注,而忽視了教學的真正目的是素質教育,是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3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興趣的有效策略
3.1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都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都是機械接受知識,并未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使數學知識得以內化,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也就缺乏動力及興趣,很多學生都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比較枯燥,最終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能夠使這一情況得到較好改善,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有效提升,教師應當積極營造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幽默風趣語言,講課時做到灑脫自然,保持輕松,這樣才能夠從語言及行為上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關注課堂,使其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進行數學知識學習,可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較大程度提升,最終使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得到較理想的效果。
3.2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具有活潑好動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依據學生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多媒體進行合理運用,從而使學生興趣得以提升。在利用多媒體基礎上,可將教學內容有關的一些文字、圖片以及音頻與視頻向學生進行展示,從而可使教學內容生動性及形象性得以增強,在此基礎上學生可對數學知識更加直觀、清楚地進行認識,更好進行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提升興趣。另外,教師可對新媒體進行運用實施數學教學,通過對微信、微博等一些網絡交流平臺進行運用,可將趣味性比較強的一些問題及信息向學生進行推送,可使學生對問題表達自身觀點,從而可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有效提升,可使其充分理解數學及實際生活之間所存在聯系,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有興趣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進而使數學能力得以提升。
3.3教師應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身的關心與愛護,這樣學生就會將自身的內心想法告訴教師,從而使教師能夠合理的因材施教。例如,在學習 《認識鐘表》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進行對話教學,首先,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家中是否都有一個鐘啊?”這時學生都會說有,然后教師為學生展示自己帶來時鐘,讓學生觀察教師帶來時鐘的特征,并讓學生思考家中的時鐘與課堂中的時鐘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當學生發現時鐘的分針、秒針、時針相同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認識鐘表。
3.4組織數學實踐,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強,可塑性也很強,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需要,積極組織數學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和靈活掌握的目標。數學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正確認識數學,還能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逆向思維。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學生能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了他們的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道了數學的價值,提高了對數學的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學方法創新,并營造符合學生學習特征的課堂教學氛圍,只有教師按學生的學習特征進行教學,教師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數學思維。因此,數學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淑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生物技術世界,2015,02:144.
[2]韓彬彬.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58.
[3]劉東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中國校外教育,2015,14:139.
(作者單位:南安市水頭中心小學 福建南安 36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