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霞
摘 要: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作文教學是一個特殊的語文體驗過程,是一種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作文教學的每篇文章都來自于生活,作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罢Z言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就必須將所學的語言有效地介入學生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人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依托于人的生活,語言介入生命活動和心靈活動的唯一途徑就是介入他的生活?!睘榇?,教師理應重視作文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作文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的內容,并能從生活中受到啟發,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意義。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具備生活的能力,是小學作文教學最根本的任務。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原因;寫作方法
一、小學作文教學當前的現狀及產生的原因
語文教師時常會有這樣的感嘆,語文難教,作文更難教,作文難就難在寫作效果不理想上。原因何在呢?經過認真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既有教師自身的原因,也有否定不了的社會原因。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作文教學改革的步伐,并在作文教學中徹底貫徹素質教育方針。
二、淺談小學作文教學
1.寫作需要知識的積累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六年制小學生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含課文),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45萬字。為什么新課標會提出這些內容呢?我想:這主要是從學生的知識積累考慮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學生頭腦里是一片空白,那么教師怎么能讓學生寫出內容真實感人的文章來呢?學生一提起筆來就頭疼,這其中的一個原因也是學生受到寫作素材積累的限制。因此,我在這方面主要讓學生做好兩件事:(1)注意課堂對知識的積累,課外的閱讀,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2)堅持每天寫日記。日記要寫身邊的人和事,積累寫作素材。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大自然的奧秘,認真思考,寫出自己的發現,最后還要養成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2.學習科學的寫作方法
有了知識的積累,為學生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還需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寫作方法。給予方法要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文章主要是記敘文(寫人、記事、寫景、狀物),這些文章一般具有以下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景、物,這些要素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發生發展的,其實寫人的記敘文中常常離不開寫事,敘事也離不開寫人,事在人為,情景交融,見物思人,這些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開,只是學生在寫不同要求的記敘文時有所側重罷了。
一篇文章定下寫作的類型以后,就要考慮審題、立意、選材和結構的問題。審題就是要對命題作文的題目仔細地閱讀、思考、分析,從而確定選材范圍、主體思想、寫作方法等,為正式寫文章做好充分的準備。題審得清楚,文章才能寫得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深入領會題意是寫好作文的關鍵一步。
所謂立意,就是確立主題,也就是在動筆之前先要明確寫作的意圖, “凡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庇纱丝磥?,確立主題是第一要緊之事,沒有主題,寫作材料再多,也只是一盤散沙。
選擇材料的依據是文章的主題,凡是與主題關系密切的,要詳細寫出來;與主題關系一般的,可以略寫;而與主題無關的材料,則一點也不能寫,即使非常生動的材料,也要忍痛割愛,毫不吝惜。
文章結構包括題目和正文,開頭與結尾,層次與段落,過度與照應等內容。文章的材料要靠結構的合理安排、組織起來,才能使主題得以清晰表現,小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得以自然流露,完美升華,使讀者深受感染,愛不釋卷。
把這些方法傳授給學生,也就是教給了學生作文的骨架。
3.要加強寫作的訓練。
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艱苦的、創造性的勞動。有了豐富的材料,科學的寫作方法,再加上刻苦訓練才能獲得寫作的最后成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高年級階段的習作類型:“要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逼渲杏泴嵶魑模褪且獙憣W生的實際生活,因為生活才是學生創作的源泉。比如,生活在青海的小學生,你讓他寫上海的現代與繁榮盛況,即使是根據電視上報道的片段寫出的文章,也不會太感人,因為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真實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閱歷。因此,在訓練學生作文時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寫作的練習。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改革應繼續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積累寫作素材,使學生在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的基礎上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合理想象,自由表達,尊重學生的意愿,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講求實效,以達到作文教學改革的目的,切實推進語文素質教育進程。
參考文獻:
王尚文.語文教育學導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