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春 文月順
摘 要:小學數學應用題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好數學應用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還對培養其數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縱觀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應用題,發現不少應用題文字敘述抽象、數量關系復雜,對于小學生學習和解題具有較大的難度。針對這一現狀,將線段圖應用到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和推廣。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線段圖;關系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亦是如此,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遠比教給他們知識更重要。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應用題時往往采用讀題、解題、講題的步驟,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和現階段學生的發展和教學的需求產生了不適。因為在我國現階段小學數學應用題出現了一些文字敘述抽象、數量關系復雜的題型,如果仍采用傳統的方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長此以往,還會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因此采用新的方法勢在必行。線段圖是將幾條線段組合在一起來表示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通過線段圖可以將應用題中復雜、抽象的因素抽離出來進行形象、直觀的表達,對學生正確分析題意,解答問題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和推廣。
一、從簡單題入手培養學生以圖解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從簡單題入手在學生還處于中低段學習時期就開始培養他們以圖解題的習慣。也許在實施的初級階段,會產生諸多的不適,如有的教師覺得如此早教學生畫圖,有的學生畫著畫著就會涂鴉亂畫,有的學生則認為容易的題我只要會做就可以,為何還要浪費時間畫圖,簡直是畫蛇添足。針對這些現象,首先需要教師自己轉變觀念,才能給學生正確的理念,才會使這一教學方法得到順利的貫徹和實施。因為任何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的堅持,培養學生以圖解題的習慣也是如此。只有在小學中低段打好基礎,在高年級面對一些比較難的應用題時,才會知道如何畫圖,解題能力才會大大提高,思維轉換才會如魚得水。因此,教師對學生線段圖習慣的培養就在當下,就在中低年級,通過簡單題入手,循序漸進,為高年級乃至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畫線段解應用題應遵循的步驟
學生剛學習畫線段圖時,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此時就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如下幾個步驟:第一步,如果學生剛接觸畫線段圖解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找到數量關系后,一步一步來畫。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先示范畫,然后讓學生照著重畫一遍,這兩種方法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合理使用。第二步,當學生已經做過一段時間的畫線段圖練習后,不妨將課堂主角還于學生,讓他們自畫、自評和互評,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三步,針對畫線段圖薄弱的同學,教師應給予耐心的指導和適時的點撥,以提高他們畫線段圖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會的學生充當老師,通過以生教生、合作互助的方式,提高基礎薄弱學生畫線段圖的能力。在教學生畫線段圖的初期,教師首先要做的并不是上述三個階段的工作,而是讓學生明白畫線段圖解應用題的重要性即:線段圖具有直觀、形象、簡潔、方便、易理解的特點,將其應用到應用題中,就像鳥兒長出了翅膀,會產生神奇的效果,唯有此才能提高學生畫圖解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畫線段解應用題應注意的要點
教師在指導學生畫線段解應用題時,應講清注意的要點,如此才能提高其解題的效率:
第一是學生在拿到題目后,首先要做的便是讀題和審題,這一步驟是學生正確畫圖解題的基礎,理解題意,畫出來的圖才是與題目條件符合的正確圖;第二是畫圖時在追求美觀的同時,更要追求線段長短要符合題目數值要求,切勿犯長的線段標出小的數據這類錯誤,這樣的畫圖錯誤非常容易導致解題錯誤;第三是在畫線段圖時應講求科學的畫圖順序,并將題目中的條件標注于圖中,找準數量間的對應關系,對所求的問題不止做到心中有數,更要做到圖中有數。
四、將以圖解題的思維模式進行拓展和遷移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教師不妨要求學生將以圖解題的思維運用到其他類型的題目中,通過思維模式拓展和遷移,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和思維的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運用線段圖解應用題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教給學生這種方法,比陷入題海做一百道題更重要。如果學生從小掌握了用線段圖輔助解題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其數學解題能力,還對其日后的學習、生活大有裨益,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涂秀芳.淺談“線段圖”在小學應用題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導學,2013(26).
[2]安桂成.如何教會學生解答小學數學應用題[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4).
[3]張曉華.論小學數學利用線段圖解應用題[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4).
[4]郭曉雁.線段圖在解應用題中的作用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