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選取的課文文質兼美,語文教師要關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讀”,利用創設情境來指導朗讀,把“朗讀”這把劍舞得游刃有余。
關鍵詞:創設情境;指導朗讀;以讀為本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可見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下,朗讀已定位成閱讀教學的“熱點”。對于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文質兼美的佳作,教師要以讀文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因此,面對新的形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關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讀”,利用創設情境來指導朗讀,把“朗讀”這把劍舞得游刃有余。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形象的語言文字呼喚形象的教學,充滿感情充滿激情的文字呼喚充滿感情充滿激情的教學。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本質不是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語文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認知過程中必須有良好情感的參與。李吉林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胡同。”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就必須有師生情感的共同投入,讓學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圍中,體味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脈絡,讀出文章的意、情、境。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醞釀,需要一種情境,這樣,情景創設在朗讀教學中就顯得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呢?
一、通過富有表現力的描述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教學一篇課文,教師要能細讀文本,真正走進課文,并帶著對語文的敏感去挖掘課文,精心設計情境來指導朗讀。而教師娓娓動聽的語言,聲情并茂的描述,可以引導學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如我在教學《看雪》時,用這樣的語言來描述,創設情境。
師:冬天,天上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雪花飄啊飄啊,飄到了地上,地上仿佛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雪毯;雪花飄啊飄啊,飄到了樹上,樹木仿佛披上了銀白色的衣服,雪花飄啊飄啊,它又飄到了哪里?
生:自由答。
師:地上、樹上、房頂上……到處一片潔白,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個潔白的冰雪世界。讓我們美美地來讀一讀這一段。
這樣的激情描述,為學生創設了雪花紛飛的優美情境,撥動了學生情感之弦,孩子們很容易進入課文的氛圍與文本產生共鳴。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孩子們也同時體會著美麗的雪景和雪中小朋友們玩耍的快樂心情。
二、通過音樂的渲染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音樂是一門高尚而富有感染性的藝術,在課堂教學中滲入音樂,能激發學生無限的想象力,能幫助學生強化記憶、理解課文、體味意境。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選配一段音樂來烘托、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指導朗讀。當音樂與文字相結合,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外部語言轉化為了內部語言的閱讀表達能力。例如,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這一課時,我在播放“雷聲大作”和“傾盆大雨”的音頻之后,一首凄美的樂曲緩緩響起,多媒體課件中的薔薇花花瓣一片片落下,學生們邊聽邊看邊想象著風雨中薔薇花無力、嬌嫩、弱小的樣子。伴隨著樂曲,孩子們輕聲朗讀起來,對課文的理解也加深了。
三、利用教師的示范朗讀為學生創設朗讀情境
俗話說:說十遍不如做一遍。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讀書還處于初步學習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由于他們的生活閱歷淺,知識面窄,對某些課文中所描寫的內容難以理解,難以想象,這樣也就很難讀出文章蘊含的感情來。此時,教師若能用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來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激勵他們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幫助他們正確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自覺地把情感投入其中。伴隨著教師的示范朗讀,課文中那深邃的思想、優美的意境就會像溪水一樣同時流入學生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
四、通過角色扮演來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在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形成學生課堂主動學習的內驅力或保持主動學習的注意力,可以借助創設生動、逼真的表演情境來進行。例如,在教學《畫家和牧童》一課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愛讀、愛表演的天性,引導學生在演中品味。我出示大畫家戴嵩的一些名畫,讓學生欣賞,拓展視眼。緊接著引發話題:此時,你作為圍觀者,作為正要學畫畫的孩童,作為當官的人……看到戴嵩的畫,你會說些什么?請你演一演,說一說。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討論激烈,思維活躍起來,紛紛踴躍表演,整個課堂氣氛沉浸在快樂的表演中。這段表演讀與后來小牧童出現的那句話“畫錯啦,畫錯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心理,以讀促思。
五、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指導學生朗讀
在教學中,以讀悟情的前提是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理解和感悟。“悟情”應與詞語的品味、揣摩和訓練有機結合,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選擇其感受最深的重點詞語進行體會,從而真正與課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例如《看雪》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驚奇”的意思,讓學生體會沒有見過真的雪的臺灣小朋友當得知老師看過真的雪時,他們的心情如何?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驚奇”的語氣和心情讀出來。又如《父親和鳥》一課中,通過把握“生怕”“話音很輕”這些詞語的含義,指導學生朗讀,從中體會父親對鳥的深深的愛。
總之,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指導朗讀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我們可以將其有機地融合為一體,真正做到以讀為本,讀出語文的精彩!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3)[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4.
[2]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6.
作者簡介:王紅,女,漢族,安徽合肥市肥西縣人,畢業于安徽省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現任教于合肥市肥西縣上派鎮民生小學,從教20年。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