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莉
摘 要:創造力的強弱事關一個民族的興衰。當前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與此相適應,各中小學校的教學也紛紛相應國家號召倡導創新教育。創造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小學美術課程在培養和提升學生創造力方面發揮著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關鍵作用。因而,從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角度談一談創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的幾點經驗。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造力;教學方法;探索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造力是擁有創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礎。創造力的培養必須從娃娃抓起。小學美術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學科,通過引導、訓練學生觀察、分析事物,逐步培養他們的想象力,進而激發其創造力。這也是小學美術新課程目標的要求。鑒于此,小學美術教師應創新現有的教學方法,立足激發和培養學生創造力,不斷提升美術課堂吸引力。
一、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目前的美術教學狀況,發現教學效果令人擔憂,綜合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小學美術教學基礎薄弱。這首先表現在學生美術學習效果與新課標目標要求相去甚遠。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內容一般包括“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方面的內容,經調查顯示,我們的學生甚至連運用點、線、面、色等美術語言造型表現這些基本功都不能熟練掌握,他們沒有形成構圖意識,物體的擺設也呈現單一化。
第二,小學美術教師缺乏規范。首先,很多學校沒有專門為學生建立美術教室,學生的美術課多是在普通教室中上的。其次,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創新力度不足,墨守成規,這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其三,有著多年美術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常常將自己這些年積累的素材拿出來讓學生“接受”,這樣的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因而,要想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就不應該做“素材的搬運工”。
二、小學美術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效教學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以喚醒學生的“創造意識”
問題情境教學是中小學教學常用的一種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引導創設一種情境,以喚醒學生的“創造意識”,使其產生創作靈感。以人美版小學美術《我設計的服裝》為例,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中通過問題的設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悄然地將其帶入“服裝設計”的學習情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六人一組坐好,然后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貼一些精美的剪紙圖案,然后問學生:“同學們覺得老師的衣服獨特嗎?為什么呢?”學生紛紛發表意見。然后教師說:“這是老師運用我國民間剪紙圖案設計的,你們想不想為自己設計服裝呢?今天我們就來動手試一試我設計的服裝。”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我國歷代的服裝樣式和各民族的服裝。之后教師向學生問道:我國有多少個民族?56個民族,56枝花,你了解他們特有的服裝嗎?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連連看:在黑板出示7幅圖片,給出相應的民族名稱:蒙古族、藏族、朝鮮族、白族、彝族、傣族、高山族,請小組同學連連看。通過連線、分析,學生對各民族的服飾、色彩、樣式都有了直觀的了解。通過這樣一步步設問,引導學生運用服裝設計知識設計出了別具一格的服裝,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2.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有利于“發展創造力”的課堂環境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最大限度地提起學生的興趣,能為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發展創造力”的課堂環境。對于小學生來說,那種單純地講解教材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歷史。小學階段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良好時機,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搜集一些最新的素材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提袋的設計》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形色各異、功能不同的提袋,引導學生從圖案、色彩、用途以及造型等方面欣賞這些提袋的設計。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手提袋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功能。然后再展示一些設計更夸張的提袋,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在掌握基本設計技能的基礎上,緊密融合生活,引導學生針對手提袋的特征對它的創意、造型、圖案、色彩等進行一次大膽的創作,鼓勵從身邊尋找材料,比如大自然中的樹枝、樹葉,手邊的漂亮的絲帶繩子,彩色的包裝紙等,設計出獨特新穎的一個手提袋。如此,通過多媒體圖片的展示,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激發創作靈感,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創造力。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是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課程,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自己難以從教材中產生創作靈感,因此,這就需要美術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借助多媒體工具為其提供“發展創造力”的課堂環境,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從而真正形成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張晶.淺析小學美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創造力[J].中華少年,2017(26).
[2]段小龍,陳崢.平板技術對創造力三大要素的影響研究:以小學美術教學為例[J].教師教育論壇,2015(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