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良
【摘 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全球化、信息時代到來等鮮明特征,我國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而在倡導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當下,“軟實力”一詞成為了很多企業經常強調的關鍵點。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之一被當代企業放在了重要的高度,在優良企業文化的感召與熏陶下,企業生產、人力資源管理等重要工作都形成了科學的良性循環,必然會成為推動企業穩步發展的重要支撐。筆者在大型企業就職多年,借本文表述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健康發展等相關問題。
【關鍵詞】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重要與關鍵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企業文化是一種文化、經濟和管理相結合的產物,是處于一定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生成和發育起來的,并為全體成員普遍認同和維護的,具有本企業特色且日趨穩定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以及以此為核心而生成的行為規范、道德準則、企業風俗、習慣、傳統等,以及在此基礎上生成的企業經營哲學、經營指導思想、經營戰略等。企業文化雖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它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并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企業文化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民族性與社會性
企業作為社會的細胞,其經營管理活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內容,必然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因此,企業文化必然帶有社會文化的若干特征。社會文化的主流是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歷史,所形成的企業文化具有明顯差異。
2.獨特性與抗移植性
企業文化產自企業自身,從它產生時起就帶有本企業特色。由于不同企業的文化氛圍、企業精神、經營理念、價值觀等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世界上很難找出兩家文化相同的企業。與此同時,企業文化的獨特性又決定了它具有強烈的抗移植性。
3.穩定性與發展性
企業文化是在組織日常經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這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積累過程。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將在長時期內發生作用。否則,員工就沒有了依據可遵循。雖然企業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但一成不變的企業文化卻是缺少生機和活力的。
二、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及其鑒別標準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期形成的,蘊涵于企業內質中的,由企業獨特擁有的,能為消費者帶來特殊效用,并使企業獲得長久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資源。判斷一個企業的資源和能力能否構成核心競爭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標準考慮。
1.價值性與稀缺性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是有價值的。依靠它,企業能獲得利潤,同時,它也能給目標客戶帶來獨特的價值和利益,滿足顧客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需求。與此同時,企業擁有的構成核心競爭力的資源和能力在競爭對手中是差異化的、稀缺的和非普遍存在的,并且是不可交易的,或者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取得的。
2.難以模仿性與持久性
企業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是競爭對手難以清晰辨別和加以模仿的,它是企業通過長期積累的多種技術、知識的有機綜合體,具有路徑依賴性。與此同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提供持長久的效益,可以經歷多代產品而長盛不衰。
3.延展性
在企業能力體系中,核心競爭力是母本,有延展效應,不僅可以使企業在原有競爭領域中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而且還可以拓展到其它產品和服務中,從而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戰略。
三、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一)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企業核心競爭力由硬核心競爭力和軟核心競爭力兩類競爭力組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硬件部分,是指企業的核心能力,如技術研發能力、產品能力、資源獲取能力,而軟競爭力即為企業文化。因此,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核心能力與企業文化的結合,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硬件部分必須以企業文化為平臺,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知識、產品等都是在企業文化的影響和指導下產生的,企業文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是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基礎和支持載體。
(二)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
世界上著名的蘭德公司經過長期的研究后,將企業競爭力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企業生產產品及控制其質量的能力、企業的服務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營銷的能力、技術發展能力,所有這些屬于產品層;第二層面是各經營管理要素組成的結構平臺、企業內外人、事、物、環境、資源關系、企業運行機制,企業規模、品牌、企業產權制度,所有這些屬于制度層;第三層面是以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內外一致的企業形象、企業創新能力、差異化、個性化的企業特色、穩健的財務、擁有卓越的遠見和長遠的全球化發展目標,所有這些屬于核心層。由此可見,企業文化不僅是一種核心競爭力,而且還是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西方三位管理學者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的“麥錫7S模型”總結了最佳企業成功的7個要素,即戰略、結構、制度、人格、人員、技能和文化(共同價值觀)。三位學者認為,只有當這七個因素都非常優秀與和諧時,企業才會獲得核心競爭力,才能取得長久的成功。從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影響因素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這七個因素中,文化要素居于核心地位,其他六個要素都深受文化因素的影響。鑒于此,筆者認為,在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因素中,企業文化是核心因素,并通過其他要素的深刻影響來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文化對核心競爭力具有雙向作用
1.高品質的企業文化對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
縱觀世界成功企業的經營實踐,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長盛不衰,歸根到底是因為其在經營實踐中形成并應用了優秀的、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在我國,深圳中航以文化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事跡在管理界家喻戶曉。數十年前,深圳中航只是我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一個十余人組成的小團體。而今,它已壯大成為擁有兩萬名員工的一家集高科技工業、地產物業、進出口貿易、百貨零售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支持他們創造奇跡的是那股文化魔力。誠信、穩健、進取、務實、奉獻這些企業特質已經成為他們不斷創造奇跡的根源。
2.企業文化貧弱導致企業缺失核心競爭力
中國企業的壽命普遍很短,且競爭力弱,企業生態狀況普遍不佳、競爭力不強,歸根結底是經營管理不善所致,而這又集中體現在企業文化貧弱上。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2003年對10000家企業調查問卷所得的結果,自認為已經形成企業文化的企業只占41.09%,而中小企業則平均不足30%,真正開始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提倡文化管理和開始進入現代管理階段的門檻只是鳳毛麟角,這充分凸顯了國內企業文化貧弱。此外,部分國內企業雖然意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并著力建設企業文化,但由于構建的企業文化不合理,反而使得這些企業的文化阻礙了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更有部分企業因不當的價值觀而失去顧客的認同,進而喪失了核心競爭力甚至走向滅亡。三鹿事件可謂是震驚世界的典型案例。三鹿集團無視顧客價值,背棄誠信觀念,不顧企業形象,為謀取暴利而在奶粉中添加過多的三聚氰胺以增加蛋白質含量,他們生產的毒奶粉致使許多嬰兒患腎病甚至死亡。事情一經曝光便立刻引起了全國轟動,全國上下掀起了規模宏大的抵制奶粉事件,這樣沒有誠信文化的企業必然會喪失核心競爭力,失去客戶支持進而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