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霆鈞 張理劍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前面臨諸多挑戰。創業精神作為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有其復雜的內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導入創業精神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必將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創業教育;創業精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做到以人為本,既要教育人、尊重人、理解人,也要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前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將此項工作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造性思想、創造性能力的人才,既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方向和目標,又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創業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熱門話題。作為一個全新的教育領域,創業教育是大勢所趨,旨在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促進人的全面協調發展。高校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進而促進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創業教育中,創業精神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指創業過程中應具備的堅定的創業信念、積極的創業心態、頑強的創業意志、鮮明的創業個性。相對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創業精神在創業型經濟中更是稀缺的隱性要素,也是一個人非智力因素的集中體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精神在內涵上有許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導入創業精神,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新時期的豐富和發展。
一、高校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人才的根本保證。隨著社會、科技、信息的高速發展,高校教育的內涵也隨之發生了質的轉變。當今的教育理念不再拘泥于專業知識的學習,更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適應學生發展的不同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和具備健全人格的人才。未來社會,一個真正為社會所接納、認同并充分發揮作用的人才,除了具備社會和時代發展所需求的科學文化素質之外,還必須具有健康的人格以及與之相伴的良好道德情操。
在這個以網絡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為時代特征的新的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當代學生就業壓力較大,使某些意志薄弱的學生不能夠正確面對現實,認為學習理論知識沒有用處,但又缺乏找尋自我發展方向的能力和意志;部分學生在迷戀網絡,陶醉于網絡游戲以及虛擬的生存方式之中;部分學生成長過程中產生某些心理障礙,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遇到困難容易退縮;部分學生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缺乏團結協作和奉獻意識淡薄;部分學生依賴性過強,綜合素質欠佳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學生的思想轉變,能力得到提升,最終通過自身的努力能夠以積極的心態融入學習和生活,從而得到社會的接納。這些方面除了傳統的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外,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都可以達到目的。只有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產生強大的改進動力,激發出自身蘊藏的能量,才能夠使學生主動追求積極的生活,并受用終生。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創業精神的內涵存在緊密聯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主要內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說到底是通過對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不斷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其主體性、創造性和社會性,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
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樣,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創業精神著力開發教育對象的集體意識和創新思維,養成獨立性、敢為性、堅韌性、克制性和合作性等個性品質,以創新、創造、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為根本目標,是新時代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高校對學生創業精神的培育重點強調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特點,高度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注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創造性的思維品質、頑強的生活意志、團結協作的精神,說到底是對學生思想、意志、情緒、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培養和錘煉。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業精神的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理想教育一脈相承,相互融合,體現出高度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精神有著重要的內在邏輯聯系。二者不僅在著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意識”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目標上有著天然的聯系,在以“理想信念教育、艱苦創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團結協作意識”等教育內容上也有許多共通之處;除了理論灌輸之外,二者都在不斷探索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方式和載體,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都注重理論教育、養成教育、實踐教育的有機結合,使得二者在教育方式上可以共用大量載體。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導入創業精神是高校的必然選擇
網絡和信息技術已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創業教育的外部和內部環境變得更加復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和客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業教育的主體——高等學校,正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在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就業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許多學生的就業觀念,就業心態和就業道德出現了偏差、困惑。就業創業是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的大事,思想政治教育應把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視為自身的重要工作內容和研究課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導入創業精神,實際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化和進一步深入,是開發和提高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教育,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化,也成為政府和高校應該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這要求高校由培養適應社會崗位的就業型人才向創造崗位的創業型人才轉變;多數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的理論充分載體不足、重說教輕實踐的現狀,也要求高校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根據形勢適時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有效地應對和糾正這種偏差和困惑,作為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重視對創業精神的研究,幫助學生正確面對就業與創業,有效地糾正學生在就業與創業過程中出現的“等、靠、要”等觀念錯位、道德缺失和心理脆弱的問題,加強對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和教育,并努力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以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學業負責,也是對學生的前途和職業發展負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導入創業精神是其必然的選擇。
【參考文獻】
[1]王文山,潘長海.基于SWOT分析的大學生創業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9.
[2]趙春華.創業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內容和載體[J].教育探索,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