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在經歷了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后,在互聯網技術的助力下,現階段全人類共同進入了互聯網新時代。在互聯網旋風席卷下,眾多的行業業態都發生了形式及內容上的改變,作為引領時代發展潮流的金融行業,亦是如此。立足互聯網時代,站在我國金融業大發展、大繁榮、大變革的角度,闡述金融行業在互聯網時代的成長利弊及相關的防范改進措施,就尤為必要。
【關鍵詞】金融行業 互聯網 優劣勢 思考
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即形成了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簡言之,金融行業與互聯網在經由互聯網技術及通信技術手段的輔助下,達到了資金的融通及資金服務形式的多樣化[1]。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催生了互聯網金融這一新業態。隨著互聯網時代基于金融行業影響力的加深,金融行業如何規避互聯網時代發展誤區,實現互聯網金融的規范有序成長,值得探討。
一、互聯網時代基于金融行業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首先,從互聯網時代下金融行業的成長優勢上看,互聯網的出現及發展可以憑借其獨到的信息優勢及傳播優勢,為國家的實體經濟增加多層次的服務保障。從互聯網的特性上,其具備的信息化、創新化、電子化等優點,可以提高金融產品及金融服務的調配速度,同時壓縮金融服務的成本,并同步促進金融市場的技術創新程度。可以說,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金融行業在融通的途徑、速度、流向等諸多方面都實現了融合與滲透的實時化,全面化,實體金融企業將具備更強的行業競爭力。
其次,從互聯網模式下,金融行業發展面臨的劣勢上看,一方面,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產生出的互聯網金融,其技術優越性強,也擁有較好的行業創新性及行業顛覆力,不可避免會對傳統的金融行業,比如銀行等,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隨著金融理財手段的多樣化及便捷化,商業銀行在經營上、管理上及服務上都可能遭受互聯網金融的侵襲及影響,人們的金融理念及金融投放路徑更寬,可以引起人們生活習慣和商業模式的改變;另一方面,互聯網的介入,加大了金融行業風險防范及管控的難度。由于互聯網可以實現時空的超越性,金融資本也就具備了交易及流動的多向性,高頻率的資本運轉,必然會導致金融監管,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監管出現漏洞,金融市場的風險因素趨于增多。
二、金融行業在互聯網時代規范成長的幾點思考
(一)改變金融行業傳統的經營發展理念,推進互聯網金融市場立法
互聯網的出現及普及,給各行業的發展變化帶來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作為金融行業而言,其本身涉及到的業務面就較為寬闊,需要在產品及服務上不斷推陳出新,精益求精。因此,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改變傳統的金融行業經營理念,以互聯網思維來貫穿金融服務全過程,可以使金融客戶的體驗更佳,也可以借此形成金融市場的互聯網化推廣傳播,實現資本及金融產品的國家化,最大利益化。思維方式的改變,同步帶來的就是金融資源調配的高效化,更加專業化和市場化模式的成熟,會助推金融行業業態的不斷創新演進[2]。
在互聯網金融的市場立法上,首先要把現有的基于互聯網及金融市場的法律法規進行羅列及分析,立足互聯網金融這一新業態的基本特征,做好相關的立法及修訂。一是要對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結合下各方的權利與義務加以明確界定,適度收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準入標準,二是為圍繞互聯網時代下金融行業的市場規范,做好規范的增加,并對金融市場的信息錄入、信息傳播、信息共享及信息披露做好標準上的說明界定,三是本著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制定及補充互聯網金融公平交易規則以及安全法規。
此外,基于互聯網金融模塊具備的交易虛擬化、快速化及資本運作復雜化特點,還要同步做好金融信息技術的實時監管,并設置風險監督、風險防控、風險處置措施[3]。針對跨國互聯網金融活動,監管部門需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監管合作與協調。
(二)大力促進實體金融企業的發展轉型程度
互聯網的出現為實體金融企業的發展轉型提供了契機,要將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挑戰加以有效規避,就要順應互聯網發展的形勢,自覺主動地促進金融行業的發展及轉型,在金融市場的管理及服務模式上加以多樣化設計,提高金融行業的盈利。在金融企業的金融管理上,要借助于互聯網大數據的優越屬性,選擇更加集約、更加節約、更加精細的管理模式,力求形成具備特色化、專業化及差異化的管理格局[4];在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上,放棄傳統的效率低、能耗高、規模第一的外延式發展方式,而將發展方向轉變為具備價值多樣化及增值性的內涵式發展。
實體金融企業應將互聯網及其延伸出的科技作為企業及行業發展變革的根基,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打造更具科技化及創新化的金融市場局面[5]。在對互聯網技術進行研究、拓展及應用時,尤其要注重發揮互聯網在大數據挖掘方面的突出性,抓取金融市場中的大量數據,并將此作為金融市場產品及服務加以改進的參考依據,提高金融行業在管理及服務上的專業化、安全化及信息化程度。還需注意的一點是,金融行業在于互聯網進行結合時,要認識到互聯網在傳播上具備的風險性強的特點,在風險的預警、風險的排除、市場的應對上形成相應的措施及方案,從而將互聯網時代的金融隱患降到最低。
(三)多種措施提高互聯網時代下金融業服務質量
互聯網金融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一是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基于“大數據”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對客戶交易數據進行有效分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精準服務。二是有利于增強金融的“普惠性”。能讓更多的人隨時隨地享受金融服務。三是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順應互聯網金融趨勢,要求金融業探索新的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貼心的金融服務。
針對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結合呈現出的特征,要在市場及客戶的金融信用系統上做好同步的建設及維護。首先,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立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商業信用數據平臺。其次,建議央行將互聯網融資納入社會融資總量,并要求互聯網融資平臺報送相關數據報表,建立完善的互聯網融資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再次,按照“特定非”的反洗錢監管要求,將互聯網金融公司、互聯網貨幣交易商納入反洗錢監管。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下,金融行業面臨著發展契機及風險挑戰,作為金融行業從業者而言,既要順應并積極放大互聯網金融效應,又要注重通過多種手段來防范及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從而使金融行業能夠在互聯網時代下實現管理,服務上的多元化,健康化。
參考文獻
[1]劉子煜.互聯網時代金融業的發展格局[J].低碳世界,2016(15):225-226.
[2]鐘偉.簡要分析互聯網時代下金融業的發展[J].中外企業家,2017(01):54-55.
[3]蘇劉暢.互聯網金融的現實與未來[J].金融經濟,2017(04):134 -135.
[4]王瑤.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金融改革的問題與優化路徑分析[J].中國商論,2017(25):36-37.
[5]張燕.“互聯網+”時代下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9):300.
作者簡介:張繼東(1982-),男,河北遵化人,職稱: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市場和證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