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櫻菲
【摘要】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那么一國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股市的發展也會存在很多差異。美國股市誕生較早,法律法規、運行機制以及交易模式等都相對成熟,而中國股市起步較晚,雖然經歷了二十幾年的發展,各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其與成熟的美國股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通過二者的對比,能夠發現中國證券市場運行中的問題,并從中得到啟示。
【關鍵詞】股市 對比 中國證券
一、中美股市對比
(一)市場運行情況
美國股市由于交易規則和對沖機制等比較完善,市場表現相對成熟,在市場運行中,漲跌理性,且基本大趨勢是向上的,牛市長,熊市短。而中國股市通常熊市長,牛市短。牛市通常來勢兇猛,但來得快去得也快,通常指數在一年之間翻番甚至翻兩番,但卻守不住勝利果實,迅速再跌到原來的位置,就算再漲也回不到原來的高度。
(二)股價運行情況
中國股市受政策影響較大,股價的運行通常很明顯的受到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由于國家政策出臺頻繁,且一些政策時效性較短,就導致市場中的熱點板塊和概念輪動較快。而美國股市中,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通常是由于公司自身盈利能力的增加,也就是公司本身的每股收益增長所推動的。
(三)投資者結構
中國股市的參與者90%?是中小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相比,中小投資者大部分為投機交易,專業知識有限,操作頻繁,且非理性。而美國股市從1950年開始逐步“去散戶化”,其中原因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使得美國散戶愿意將資金交給機構管理,其他方面,如稅收、復雜的交易機制和管理制度、法案保護力度等,使散戶直接參與股市的動機減弱。至今,美國的股市參與者90%是機構投資者,良好的投資者結構使得市場高流動性、高效率。
(四)政府調控力度
中國政府對股市的干預方面比較多,涉及到證券業務的行政機構也較多,例如國有股減持、協議轉讓批準等屬于財政部負責;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投向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由國家發改委審批;B股開放由外匯管理局審批等。與此同時,證監會的權利過大、過度的參與市場。從發行審核到市場準入,從上市公司動作到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查出等等,凡是與股市相關的均在其管制范圍內,這樣既限制了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又開辟了極大的“尋租空間”,容易造成股市的誠信隱患。此外,由于證券監管資源的分散,也會容易造成行政低效。相對而言,美國政府則對股市不進行過度干預,而是提倡由市場自行發揮調節作用,美國的SEC具有相當強的獨立性,SEC下面各個部門也只對市場的合理性和規范性進行監督管理,很少干預市場決策,主要作用是維護投資者權益并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進行監管。
(五)發行體制
IPO(首次公開募股)體制的差異。美國的注冊制充分發揮市場化的決定作用,IPO成敗主要在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進行博弈,高效率、低成本的IPO注冊制極大地降低了IPO身價,并充分滿足了企業的IPO需求以及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相反,中國A股的核準制過分強調行政審批與行政干預,并代替投資者判斷IPO公司的投資價值,而且直接干預IPO節奏。政府大包大攬不僅使得權力尋租與道德風險增大,IPO身價暴漲,而且使得市場投機更加猖獗。相較而言,美國公司對待IPO的態度十分謹慎,可以說是將IPO看成是開學典禮;相反,中國企業則將IPO看成是畢業典禮。
二、從對比中得到的啟示
(一)把握好政府行政干預的度,發揮市場自身調節作用
適當的政策引導,能夠引導市場規范發展,但是過多過度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會影響到市場自身的調節功能。因此,政府除了必要的宏觀調控手段外,行政干預手段應盡可能少用或不用,讓股市的發展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而自由發展。另一方面,我國股市的制度和法規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客觀缺陷,需要依靠政府干預來彌補和糾正這些缺陷,而股市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股票價格與國民經濟、產業政策調整以及上市公司的應利群情況息息相關,并具有引導資源配置的功能。我國股市的這種客觀事實又使得市場運行離不開政府的干預。因此,政府應準確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既要保證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又要為股市的發展提供一個健康且能夠發揮自身調節作用的環境。
(二)優化投資者結構,提高投資者素質
隨著我國經濟與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目前的投資者結構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因此,優化投資者結構勢在必行。首先應提高機構投資者在整個市場中的比重,加快養老金、社保基金的發展步伐,大力發展各類投資基金,實現機構投資者主體和投資風格的多元化發展,在發展中促競爭,在競爭中促效率。此外,進一步吸引國外機構投資者進入我國資本市場也是一項重要的選擇,對于世界上新興市場國家,設立和實施QFII制度為經濟發展和繁榮以及資本的國際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國也應采取積極的政策,從規范市場運作入手,逐步放寬QFII的進入限制,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和相應的金融避險工具,增加金融政策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對于現有的中小投資者,應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倡導理性投資觀念、培養有關投資技能,提高專業素質水平,提升對市場的判斷分析能力,保證資本市場發展的動力。
(三)改革IPO發行制度,完善退市機制
適當調節發行方式,以保證新股定價合理。我國IPO發行過程中,一級市場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詢價機制中又有時間限制,詢價機構往往依賴于主承銷商的報告,而新股定價是協調承銷商與發行人的利益綜合指定出來的,新股虛高的定價不可避免。因此,管理層面可以適當調節發行方式,間接地在需求方面對承銷商加以制約。同時,新股分配也需同時兼顧機構與中小股東的利益,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制衡機制。另一方面,科學的退市制度可以發揮優勝劣汰功能,促進上市公司提高運營質量,強化股市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在改革新股發行制度的同時,實行科學合理的退市機制,能夠形成資本市場上進退有序的格局,引導規范的市場化重組行為。
參考文獻
[1]石佩俊.中美股市增發對比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5.
[2]張娜.中美股市收益率變化的對比分析[J].商,2013(2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