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照宇 楊婷 李玲
【摘要】 目的 了解腦鈣化數量、形態、大小, 為深入探討腦功能障礙或腦部病變提供參考。
方法 憑東芝Aguilion16層螺旋CT機對3563例無意識障礙和無頭面肢體癱瘓的腦鈣化者進行顱腦平掃, 記錄鈣化灶數量、形態、大小。結果 鈣化灶1、2、3、4、5、6、7、8、9個分別為1005、636、1310、340、181、50、18、13、5例, 12、13、14、18、19個各1例, 平均每例2.56個。鈣化灶呈小點小片狀2350例、不規則形501例、類圓形468例、方形59例、條形49例、三角形46例、半月形30例、
啞鈴形17例、梭形12例、串珠形10例、灌鑄形8例、嘆號形3例、石堆形3例、箭頭形2例、掃把形2例、葫蘆形2例、靴形1例。非精確測量CT最大單層水平切面鈣化灶面積<9.9 mm 3290例、
>10 mm 273例。結論 通過量化顯示出鈣化灶數量和大小不一, 鈣化灶數以1、2、3個居多, 4個以上較
少, 形態以小點片狀者居多, 次為不規則形和類圓形, 方形、條形也有一定數量;面積是小的多大的少;鈣化灶少小的病例多無腦損傷反應, 多發性大面積者則肯定有一些臨床癥狀發生。
【關鍵詞】 腦鈣化灶;數量;形態;面積;螺旋CT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25
顱腦CT把鈣化呈現為高密度影、境界清楚, 判定容易, 診斷最有價值[1], 作者從業神經病學50年, 2001年起坐陣門診, 憑借CT設備, 于2005年1月~2012年2月對自愿接受檢查的4700例依次進行CT掃描, 目睹在不同性別、年齡、地區的人群中共查出腦鈣化者3563例, 總體上鈣化率不低, 鈣化分布于大腦半球和小腦半球, 具體包括腦干、小腦齒狀核、松果體、尾狀核、豆狀核、丘腦、側腦室下角、四腦室、放射冠、半卵圓中心、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大腦鐮等多個部位, 有的甚至為雙側結構功能一樣的部位, 可謂范圍廣泛, 但對于腦鈣化作系統性描述的文獻有限, 有關鈣化灶數量、形態、大小還很少提及, 現本文將其當為重點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2012年2月在自求腦CT檢查的人群中依次收集無意識障礙和無頭面肢體癱瘓的腦鈣化者3563例, 其中男1691例, 女1872例;年齡最小2歲, 最大89歲, 平均年齡(43.16±16.95)歲。
1. 2 方法 采用東芝Aguilion16層螺旋CT機依次對受檢者從顱底至顱頂平掃, 層距5 mm或10 mm, 在放射科醫師指導下完成閱片記錄, CT值>90 Hu的定為鈣化[1]。
2 結果
2. 1 鈣化灶數量 鈣化灶1、2、3、4、5、6、7、8、9個分別為1005、636、1310、340、181、50、18、13、5例, 12、
13、14、18、19個各1例, 平均每例2.56個。1個多見于松果體, 2個多為側腦室下角脈絡叢, 3個為松果體并雙側側腦室下角脈絡叢, 4個為基底神經節或并側腦室下角脈絡叢或并腦葉, 5、6個為分散在腦多個部位。
2. 2 鈣化灶形態 鈣化灶呈小點小片狀2350例、不規則形501例、類圓形468例、方形59例、條形49例、三角形46例、半月形30例、啞鈴形17例、梭形12例、串珠形10例、灌鑄形8例、嘆號形3例、石堆形3例、箭頭形2例、掃把形2例、葫蘆形2例、靴形1例。形態以小點小片狀為多, 次為不規則形和類圓形, 方形、條形、三角形、半月形、啞鈴形、梭形、串珠形、灌鑄形、嘆號形、石堆形、箭頭形、掃把形、葫蘆形、靴形等也有一定比率。
2. 3 鈣化灶面積 非精確測量CT最大單層水平切面鈣化灶面積<9.9 mm 3290例、>10 mm 273例。設置大腦半球鈣化灶≥62 mm, 小腦半球鈣化灶≥53 mm為大面積:多發性對稱性面積較大的, 大腦半球分別為62、75、79、81、84、97、102、125、136、151、160、256、280、340 mm各1例, 合計為2028 mm, 平均每例144.86 mm;多發性對稱性面積較大的, 小腦半球分別為53、61、65、68、75、81、89、97、115、121、130、160 mm各1例, 合計為1115 mm, 平均每例92.92 mm。在3563例鈣化者中, 鈣化灶面積小的為大多數, 面積大的為少數, 鈣化灶大小不一。
2. 4 鈣化灶與腦部癥狀 前述鈣化病例多數為小點小片小面積且甚少發生在腦主要傳導通路上, 雖然部分患者有頭痛、頭昏、睡眠差等諸多不適, 因缺乏定位體征不能確定某個癥狀就是那個鈣化灶引起, 除非經過多種檢查排除顱內外其他病變后才能考慮。而多發性對稱性大面積鈣化則不一樣, 顱腦內只有鈣化灶存在, 沒有外傷、感染、中毒、梗死、出血、結核、寄生蟲及腫瘤等征象, 最后認定患者中的一系列癥狀如頭痛、頭昏、失眠、記憶下降、抽搐、痙攣、強直、傾倒等發作理當屬多發性對稱性大面積的鈣化灶嚴重損害腦組織造成。
3 討論
作者已報告在不同性別、年齡、地域的人群中有腦鈣化發生[2], 該文是用量化法對鈣化灶數量形態大小進行反映, 本組資料顯示鈣化灶以1、2、3個偏多, 4個以上相對較少, 平均每例2.56個, 鈣化灶形態小點小片狀最多, 不規則形、類圓形、方形、條形、三角形、半月形、啞鈴形、梭形、串珠形、灌鑄形、嘆號形、石堆形、箭頭形、掃把形、葫蘆形、靴形也占一定分量;鈣化灶面積多數病例<9.9 mm、小部分>10 mm, 大面積稀少;總之在腦鈣化病例中鈣化數量和大小不一, 形態各異。由于鈣化灶以1、2、3個和小點小片小面積者居多外表又無明顯痛苦和體征, 通常容易被醫患雙方忽略, 放棄追蹤觀察和防治機會。
鈣化發生的機理迄今還未闡明, 多解釋為鈣磷代謝失調, 或腦部血管血流變化, 或松果體和脈絡叢等部位功能結構特殊, 或腦有創傷炎癥血管病腫瘤等出現滲出水腫變性壞死病理改變[3]。而作者觀察的對象首先把神志不清肢體癱瘓者排除在外, 接受檢查者體無畸形神志清楚, 即便是多發性對稱性大面積的患者, CT見腦內鈣化灶外全無外傷、感染、中毒、梗死、出血、結核、寄生蟲及腫瘤等征象, 加上血液檢驗也無一例符合內分泌系統的各型甲狀旁腺機能減退癥特發性家庭性腦血管亞鐵鈣沉著癥及結節性硬化, 在摒除了同腦鈣化產生相關的顱腦內外疾病后, 鈣鹽等晶體物質怎樣朝腦內靶點聚集形成鈣化灶的一系列演變程序現知不全, 還有待揭秘, 不過這個聯系到多部門、多設備、多技術、多時間等復雜問題, 不是輕易解決的。
鈣化與腦疾病雖然總結了長期頭痛者鈣化率稍高于無頭痛者, 也不能言定頭痛與鈣化灶有著直接聯系, 因為頭痛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僅能判斷遇見的多發性對稱性大面積腦鈣化經各種實驗檢查, 排除了顱腦內外病變僅存在鈣化灶時方確定頭痛頭昏失眠記憶減退類癲癇樣發作為腦鈣化導
致[4]。但對發生于松果體和側腦室脈絡叢的鈣化不可忽視, 因為前者分泌褪黑素等激素后者為腦脊液產生的主要部位, 其被鈣化灶破壞, 對其正常生理功能運行不利, 前者被鈣化灶替代或擠壓, 會影響到睡眠、衰老、性功能及免疫力, 后者被鈣化占領或破壞可使腦脊液分泌減少導致腦壓改變, 保護腦和脊髓的作用降低, 腦的代謝物質交換不暢, 腦脊髓功能難以維持[5]。不限于此, 還應認識到鈣化出現在任何部位都是病灶, 何況它不能縮小消失只會擴大, 均理當予以重視
應對。
參考文獻
[1] Broderick LS, Shemesh JWilensky RL, Eckert GJ, et al. Measurement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with dual-slice helical CT compared with coronary angiography: evaluation of CT scoring methods, interobserver variations, and reproducibility. Ajr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1996, 167(2):439.
[2] 萬照宇, 李玲, 萬功華. 多發性對稱性腦鈣化灶并覺醒型四肢強直發作及血清肌酸激酶增高1例報告. 貴州醫藥, 2013, 37(1):82-83.
[3] 賓精文. 特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的顱腦CT、MR表現. 實用醫學雜志, 2009, 25(15):2517-2518.
[4] 舒紅格, 漆劍頻, 朱文珍, 等. 顱腦鈣化灶的MR磁敏感成像. 放射學實踐, 2008, 23(11):1187-1189.
[5] 萬照宇, 鄭發仁, 萬動華. 3563例腦鈣化灶發生部位和頻率調查. 貴陽醫學院學報, 2014, 39(5):734-735.
[收稿日期: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