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2016年6月26日-7月2日,是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訪學團赴北京訪學的日子,筆者有幸參與其中。訪學的院校涵蓋了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幾所舞蹈殿堂。在此過程中,筆者根據自身專業——舞蹈編導,進行了學習與探究,同時有針對性的對現代舞編創試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與思考。
關鍵詞:現代舞;舞蹈編創
中圖分類號:J7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198-01
一、現代舞
作為一種與古典芭蕾相對立的舞蹈派別,現代舞的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脫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主張擺脫古典芭蕾舞過于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
二、舞蹈編創
(一)北京舞蹈學院現代舞編導班
筆者本次訪學恰逢北京舞蹈學院2013級現代舞編導班期末考試,所以系統的觀摩了考試的過程。首先,不同于一些歐美國家的現代舞過于強調“反芭蕾”、或者表達方式介于“當代芭蕾”與“現代舞”之間,現代舞編導班的匯報很好的結合了單人舞編舞技法與雙人舞編舞技法。這也是北京舞蹈學院優于地方院校的特色之一。教學內容涉及到對身體的認識、對動作的開發、以及對形式結構的把握。每一組雙人舞的表演都根據舞蹈主體的發展與變化,均涉及了獨舞、雙人舞舞段的不斷變化。這也顯示出他們通過對思維的訓練,逐步建立起來舞蹈的思維、認識舞蹈本體,進而有著良好的舞蹈編創基礎。其次,在動作選擇方面,舞者對舞蹈動作的選用與重組,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時間、空間、力度等相關因素的變化,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脈絡清晰,且表達意圖明顯。即便是純動作的舞蹈表演,也兼具一定的形式感。舞蹈語言具有豐富性,在觀摩的過程中,筆者不盡詳盡的統計中,動作的元素,采用了芭蕾舞的腿腳動作、古典舞身韻的呼吸、當代舞的舞蹈連接動作等,從造型、動作與動作連接中,可以窺見每一個動作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在動作的變化發展方面,有著較為強烈的快慢、強弱、節奏的變化。每一組的雙人舞時長都達10分鐘,舞蹈的速度根據不同的舞蹈主題進行著不斷的變化、動作與空間的變化、動作的力量認識變化、動作的分解與重構,都顯示著舞者本身具有理想的思考與深厚的編舞技法基礎。在男女雙人舞的配合中,男女舞者對動作的概念很好進行了選擇性的區別動機的產生、發展、變化以及舞句、舞段的構成及其變化過程。最后,也是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舞蹈作品中,音樂的選擇與舞蹈的內容具有很高的貼合度,同時舞者對于音樂的節奏處理恰當合適,這也有效的為自身的舞蹈表演增加了可看性。
(二)研究生編導創新課程考試
舞蹈調度的王玫研究——舞蹈敘事的技術。2016年6月27日14:30分,在北京舞蹈學院綜合樓,王玫的研究生課程考試正式開始。作為一線的舞蹈編導,王玫老師編創出諸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如《也許是要飛翔》、《城市病人》、《雷和雨》等。此次創新課程匯報的同時,也是她本人新出版的書籍《舞蹈調度的王玫研究——舞蹈敘事的技術》面世的標志。本次的課程也是新書籍的實驗過程,或者說,新書籍是王玫不斷實踐、積累的結果。是王玫教授幾十年舞蹈編創和教學的結晶。她從實例出發,分別從舞蹈調度的技術、空間轉換、運動形式等諸多方面做了詳盡的分析。開始之前,由每位學員詳細介紹自己所要變現的故事情節,課程緊緊圍繞著“敘事功能”而展開。分為三人舞、四人舞、五人舞不等。最大的特色是舞蹈表演的同時,敘述如何進行著舞蹈表演,極大的沖擊著觀眾的傳統思維模式。采用了一邊用語言敘述、同時進行著舞蹈動作、隊形的變幻,與其說是舞蹈編創創新課程考試,更像是王玫思想繼承者們帶給觀眾的一場舞蹈敘事功能技術的講解。筆者在以往的舞蹈編創學習過程中,系統的接受了舞蹈即興編創、主題編創,以及雙人舞技法等,王玫老師的創新課程在觀摩之前,前所未見。這是一種新的、用于舞蹈編創的方法,對于舞蹈編創的學習,是一個很好的過程與借鑒。不斷的吸收與積累,造就了王玫的獨到的編創研究,不斷的學習與吸收,可以使筆者進行更多的思考與認識。
筆者基于本次北京舞蹈學院的訪學過程,并且根據自身專業為舞蹈編導,試著進行了有選擇性的分析,需要學習的,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仍待改進。現代舞的自由開放,造就了它善于吸收外來事物的特性。但將生活中的體驗與思想,轉化為舞蹈的形式,并非易事,我們立足于前人的肩膀之上,有著很好的經驗與資源,更應在實踐中,繼承與發展,努力探索出中國現代舞未來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