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楠
摘 要: 語音教學在語言學習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如果語音發音不準確就會給交流帶來很大的麻煩,也會鬧出笑話。本文就語音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關鍵詞: 教學 語音 對外漢語
一、引言
現如今,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經濟、政治、文化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共同沿著有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發展。隨著我國經濟和政治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國際漢語熱正蓬勃興起。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每一名對外漢語的研究工作者都應該切身感受到進行對外漢語推廣對我國發展國際戰略,維護世界和平帶來的重要意義,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漸漸融入這股文化熱潮之中。
對外漢語教學的首要難題是語音教學的相關問題。語言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在很大程度上和很多理論學科不盡相同,在生活中我們運用最多的往往是口語,影響口語流利與否的關鍵在于語音。因此,對于語音教學,我們尤為重視。通過具體的分析和研究總結出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相關問題及解決策略如下所述。
二、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外漢語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其中包括語法、詞匯、修辭等一系列相關問題,而語音教學方面相關的問題則主要表現在漢語教學之初。
對外漢語由于其所面對的教學對象的多樣,在實際語音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通過日常教學實踐進行歸納和總結得出下述三個問題:
(一)語調與聲調的問題
漢語的聲調在日常口語運用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聲調語言。在日常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學會及掌握漢語聲調,對于學習漢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聲調教學都是漢語教學中特別重要的環節,初學漢語的外國學習者經常會出現問題。
對于英語為母語的外國學習者來說,要分辨同一聲母和韻母中的不同聲調難易程度可想而知。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最容易出問題的聲調是第四聲,部分學生的問題是第四聲發起來像第一聲。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英語沒有聲調,只有輕重之分,而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輕聲。英語在一個句子中只有語調,而在漢語中每個字都有不同的調,這就使得漢語語句的音調變化特別豐富,也會使得初學漢語的人拿捏不了音調的變化,最終還是按照這母語的習慣,導致說出來的話聲調不準確[1]。
事實上,以非聲調語言為母語的人學習漢語都有這個難點,不僅是英語,因為印歐語(英語、德語、俄語、法語、西語這些)是非聲調語言,所以他們母語沒有用聲調這一元素(只有語調用來表達語氣,沒有那種每個詞固定的不能變的聲調),當接觸漢語這種有聲調的語言時,就會因為對聲調的陌生而難以區分,或者就算區分得出來,多半也發不好音。
語調教學一直受到忽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漢語語調的研究有其矛盾性與復雜性。不同于英語那種非聲調語言,漢語相對而言更復雜,一旦語調和聲調同時考慮在內,“升調”還是“降調”就變得更加迷惑。比如“這個東西我要買,你賣不賣?”,但如果按照疑問句的語調形式,很多學生會說成:“這個東西我要賣,你買不買?”為了表達疑問句的語調而拋棄原來的聲調,導致最終問出來的話出現偏差[2]。
(二)韻母與聲母的問題
漢語的語音學習中韻母與聲母的問題是比較顯著的,很多外國學習者都在這個地方存在問題,導致說出來的漢語雖然能夠意會,但是和標準的普通話有明顯的不同。外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下述問題:
1.清音與濁音。英語是由26個英文字母構成的,而漢語拼音采用英語中的字母作為書寫形式,但是讀法和英語完全不同。正因為這樣,一些母語為英語的外國學習者,很多時候會讀一些漢語拼音的讀法,比如將不送氣的清音b、d、g等誤拼成英語發音而變成濁音,這樣的情況在初學漢語的學習者中比比皆是。
2.送氣音與不送氣音。漢語不同于英語,在送氣與不送氣上兩者大相徑庭。英語中在對話的時候經常會進行弱送氣,在對話的句子中有很多濁化音,但是這個并不影響具體的意思,而漢語對于送氣與不送氣卻很嚴格。比如“跑”和“飽”、“空”和“弓”,一個是送氣的,一個是不送氣的,兩者之間的差距很大,但某些外國學習者習慣于母語的弱送氣,導致很多時候發音都沒有發標準,最終釀成笑話。
3.發音部位不準確。這種形式的錯誤往往是因為受到自己母語的影響而產生的。例如,母語為英語的外國學生,在進行f的發音時,往往會通過雙唇進行擦音,類似念作“五”,而漢語中是唇齒音,類似念作“夫”。這一類問題相對較少,但是是普遍存在的。
4.韻母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讀音與韻母對應上,很多外國學習者在學習a、o、e、i、u、ü的時候還可以,但是一旦學到后面復韻母、輔間韻尾等的時候,就發現有點繞,沒辦法一一對應[3]。
(三)輕聲與兒化的問題
輕音與兒化的問題并不是一個重點的問題,很多外國初學者未必一定要一開始就必須進行輕音與兒化的訓練。首先,在漢語普通話中,對輕音與兒化的相關詞語并不存在一種具體的嚴格界定。另外,國內南北地區的人在這一點上的習慣大不相同,北方人喜歡在講話中進行輕音與兒化,南方并不明顯。我們經常發現很多外國留學生留學到北京的,聽部分人說話兒化音十足,很多未必是普通話上的需要,而更多的是一種北京人的口音。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并不需要把輕音與兒化作為主要問題,而需更多考慮教學語言的簡便性和易操作性[4]。
三、針對上述問題的相關解決策略
語音是進行語言對話的基礎,流利的漢語表達需要對前期語音的準確把握,尤其是對于初學漢語的學習者,很容易因為對語音的把握不到位,而對整個漢語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我們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對外漢語語音學習的教學質量。通過相關具體的教學經歷,我推薦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游戲語音學習法
對于還沒有真正開始接觸漢語的初學者,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提供相應的拼音語境,雖然教科書上有各個拼音明顯的彩圖意向,但是外國學習者沒有任何漢語基礎,純粹通過單一的圖文模式很難一下子做到既準確又高效地記住各語音,很多時候花了很多時間,但是效果差強人意。通過一系列教學實踐得知,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更輕松地接受新的知識。在教學環節中每位學生都將獲得一個語音的卡片,同時記住各種的語音,然后通過找朋友的游戲,讓大家相互認讀,學生之間相互進行引導和糾正,在一定時間內找到最多朋友的將會得到表揚和獎勵。同時,在課后讓他們自發進行類似的游戲,鞏固課堂內容。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也增進了友誼,語音的準確性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語境語音學習法
對于具有一定的漢語語言溝通能力的外國學生,在課堂之余我們可以讓他們多結交中國的朋友,通過正常的社交媒體或是在正常的生活中交流,通過對中國朋友的發音和表達,不斷進行語音糾正。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者不僅能夠讓口語語音表達更準確,而且能夠提高語感和聽力。
(三)音樂語音學習法
音樂教學主要是通過對語音夸張式地展現,讓學生從口形變化、音調、面部表情等感受發音的準確性,通過老師示范、學生再模仿的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學到語音知識。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必要對各個發音講解得很明確,只要讓學生發出類似的語音即可,通過形象直觀的演示,將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在這種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聲、韻母的區別[5]。音樂教學是一種比較尋常,而且能夠在課堂上相對輕松實現的方式。口語的學習是一種肌肉式的訓練,重在對各個發音在準確的基礎上進行機械化的記憶,通過音樂教學,能夠很直觀地讓學生掌握發聲部位和發出聲音后的效果,在訓練中不斷將各個聲母、韻母朗讀標準。
四、結語
漢語語音教學研究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上述內容僅僅是通過對其中的一個環節進行的分析和研究,對相關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幾個問題所進行的歸納和總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遭遇很多不同尋常的問題。同時,由于對外漢語的特殊性,每一個學生都存在不同的母語、國籍和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會暴露出不同的語音問題,對于語音教學的研究將是一個始終更新彌補的過程。
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是向海外弘揚中華文化的先頭兵,是代表中國精神品質和文化的平民外交家,我們有責任探尋到更加合適的解決策略以不斷推進對外漢語的語音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毛麗.聲調偏誤與對外漢語聲調研究偏誤研究述評[J].湖南第一學報,2007.
[2]許光烈.語音對比與對外漢語語音教學[J].廣州大學學報,2006(5).
[3]葉南.對外漢語語音偏誤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0).
[4]陳文博.中亞留學生漢語語音教學[M].語言與翻譯,2009.
[5]王鴻雁.對外漢語入門階段幾種語音教學法的探討[J].科教文匯旬刊,2009(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