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 謝燕珊 劉肖玲
摘 要: 專注力是一項非常寶貴的能力,一個孩子只有更加專注才能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潛能。本文以語文教學為例,探索課堂教學中如何使用新穎有趣的獎勵形式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專注的習慣,同時對課堂教學的延伸——作業如何實施有趣的獎勵及“趣”味盎然的獎品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小學低年級 專注力 培養方法
朋友的一個玩笑竟讓潛心研究的牛頓誤以為自己已經用過了餐;陳景潤一邊走路一邊想數學問題,撞在樹上,還連聲跟樹說對不起,這些成功者共同的特征是專注。由此可見,專注力是一項非常寶貴的能力,一個孩子如果能更加專注,就能發揮出更大的創造力,這對孩子今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一、低年級學生專注力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電子智能產品的沖擊,孩子們的專注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一些孩子過多地使用電子產品,導致專注力有障礙。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玩起了電子產品。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往往能以豐富的畫面及有趣的游戲吸引孩子們的專注力,影響和阻礙孩子們專注力的形成。二是家長的“冷暴力”,不利于孩子專注力的形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路上、地鐵上、公交上,隨處可見一些大人們拿著手機低頭專注玩手機、打游戲。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項科學統計,人們平均每6.5分鐘就會看一眼手機,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時間為16個小時計算,那么人們一天要看150次手機①。這些人群中自然也包括家長。即便和孩子們在一起時,一些家長們也是發著微信、刷著朋友圈。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影響自己玩電子產品,甚至把電子產品當作“電子保姆”陪伴孩子。在電子產品的沖擊下,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大大減少了,這種無形中的“冷暴力”不利于孩子專注力的形成。
為了了解孩子們的專注力現狀,我對所在學校低年級學生的專注力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分為學生和家長,其中是從一、二、三中各抽取一個班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發出問卷125份,收回有效問卷125份。從1年級—3年級抽取家長代表62名,發出問卷62份,收回有效問卷62份。
調查內容:本次的問卷共設計了十九道題,就學生在學校和家里的專注力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從學生的專注力情況、專注力不集中發生的時間及原因等方面設題,多角度了解學生注意力的情況。
調查結果:學生課堂、家里做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其中課堂注意力集中30分鐘以上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很少,只占1/5,家里做作業拖拉,時間超過3個小時的卻占3/5;在課堂上偶爾走神,望向窗外,下雨時、有人說話時分神的學生占2/5;上課經常走神,看著書本或窗外發呆,有時說話、做小動作的占3/5;對上課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沒多久就開始開小差的學生占2/5。此外,家長們表示,孩子存在做題漏題、閱讀時間不長、丟三落四、過于急躁、膽小不敢等現象。
二、興趣支撐下,學生專注力的培養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要想改變大的時代環境是不太可能的,要想轉變家長們的觀念和行動,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針對學生專注力不足的現狀,可以從教育對象入手,從日常教學入手,找到學生的興趣點,讓興趣支撐學生堅持下去,逐漸養成觀念和行動習慣,從而使得專注力得到全面提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這里的動力指的是驅動力。驅動力,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影響人們做某事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來自于生理的需要,比如對食物的渴望,還可以來自于金錢的力量,比如高薪的誘惑,也可以來自于內在的興趣,比如個人的熱愛②。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驅動力莫過于對事物的熱愛和興趣。如果找到學生興趣和專注力的連接點,并讓這種興趣支撐著學生堅持下去,就能讓學生的專注力得到進一步發展。這種興趣點可以是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也可以是多彩有趣的獎勵形式。這兩者中,多彩有趣的獎勵形式總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驚喜,在吸引學生的專注力上更勝一籌。下面以語文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一)聚精會神把課聽,我是課堂的小主人。
1.趣味游戲法
(1)上課表現好的同學,老師給予口頭表揚,讓孩子自己記住。每周周五找一個時間,以游戲的形式全班給這些同學頒獎:讓獲得表揚的學生在“榮譽本”上進行貼貼紙比賽。全班學生給獲得表揚的同學倒計時數數,從60數到0,在同學們的倒計時里,貼夠30個貼紙的同學可以獲得一張抽獎券。貼不夠30個貼紙的同學,可以累積,下次獲得表揚時接著用。
(2)將學生背熟的名言警句寫在黑板上,例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只寫一半在黑板上。課堂上,如果學生吵鬧,開小差或者走神,就從末尾開始依次擦去一個字。如果所有人都表現得很好,就能專心致志地聽課,積極地回答問題,則加回一個字。語文課結束時,如果這句名言警句是完整的,就給全班同學一個驚喜的獎勵。
(3)上課時,給課堂表現好(專心聽課,認真思考)的同學貼便利貼。便利貼上有事前寫好的各種小獎品的名字。上課表現好時,隨機貼到學生的桌子底下。下課的時候,學生可以揭下桌底的便利貼,獲得驚喜,兌換相應的獎品。
2.幸運抽獎法
給上課被老師表揚、專心聽課的學生發一張小白紙,讓學生將自己的名字和課堂上是怎樣認真聽課的事寫在紙片上,然后把紙片放入一個“專心罐”的罐子里。每到周五,從“專心罐”里隨機抽出幾張紙條,給被抽中的學生發小獎品。
3.榮譽激勵法
對課堂上專心致志的同學給予口頭表揚,并讓他們將自己的名字寫到一塊名叫“獎勵墻”的黑板上。當需要學生完成某項任務,而所有學生都渴望做時,就讓“獎勵墻”上的某個學生去做(然后把他的名字擦掉。)。
(二)專心致志做作業,我的作業我做主。
給學生的作業評價不是簡單的ABCD,而是分為兩類:一類是優等生和中等生比較容易獲得的評價,依次是超級無敵棒,非常棒,很棒,棒。一類是后進生或者有進步空間的中等生比較容易獲得的評價,依次是進步超級無敵大,進步非常大,進步很大,進步大。這種評價方式本身就十分有趣,大大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再加上獎勵,效果更顯著。
1.積分法
給作業獲得相應評價的同學發積分卡,積分根據等級的不同而不同。獲得“超級無敵棒”和“進步超級無敵棒”的學生一次獲得4個積分,獲得“非常棒”和“進步非常大”的學生一次獲得3個積分,以此類推。積分卡積累到一定數量,便可以兌換相應的各類“獎品”。如文具、零食、小工藝品、表揚信、獎狀、免作業卡等。
2.印章法
每個學生都有一張“榮譽卡”,作業獲得“超級無敵棒”和“進步超級無敵棒”的學生一次獲得4個印章,獲得“非常棒”和“進步非常大”的學生一次獲得3個印章,以此類推。當卡片上的印章滿了12個時,他們就可以用這張卡片換取一次抽獎的機會。但如果是作業完成得特別馬虎不認真,則會在“榮譽卡”上得到一個X,如果有了2個X,老師就會給家長發短信。3個X放學后則要留堂重做一遍作業。不過,學生可以用3個印章抵消1個X。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
(三)趣味獎品顯“威力”,爭做“專注”好少年。
獎勵的形式多樣,趣味十足,能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專一的習慣,獎品的新穎有趣,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劑“良藥”。
1.教師給學生發表揚短信或打表揚電話。如果是打電話,則選擇學生在場的時候打,故意讓學生聽到教師與家長的對話,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
2.按自己的意愿換座位。獲得獎勵的同學,可以自由選擇一次自己的座位和同桌,這對他們來說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3.做一天小班長。班長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光榮和神圣的代表。很多學生都很渴望做班長。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獲得做一天班長的獎勵,是一件非常讓人向往的事情。
4.獎給自由活動的時間。每個周五留出一定的時間,獲得獎勵的學生可以在自由活動時間內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是玩游戲、看電視、畫畫等。而沒有獲得獎勵的同學仍需要待在教室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強烈的對比中,獲得獎勵的學生很有滿足感。
5.獲得免寫作業卡。持有免寫作業卡的學生,可以免寫一次當天的語文作業。可以少做一次作業,這個獎勵無疑很有吸引力。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把他們吸引過來,讓學生的專注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是每個教育者一直在踐行的事情。將獎勵形式和獎品種類變得如此有“趣”,無疑能引領學生在“趣”味盎然的學習中變得更加專注。
注釋:
①調查稱每人每天看150次手機 每6.5分鐘看一眼[EB/OL].http://www.chinanews.com/life/2013/02-22/4587160.shtml.
②興趣是最好的法寶[EB/OL].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385925/.
參考文獻:
[1]吳羨.淺談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專注力的方法與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10).
[2]陳華青.淺淡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專注力[J].學習月刊,2014(12).
[3]王麗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淺談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課堂專注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