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實
【摘要】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度在不斷提升,在中職教育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教學情況,還需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現階段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我國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教師在展開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時,適當運用相應的途徑提升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實踐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展開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時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教師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能夠為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工作提供一定工作基礎。
【關鍵詞】中職教育 公共基礎課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243-02
1.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社會節奏變快的同時,部分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中忽視了孩子的成長,現階段我國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廣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接觸社會方方面面的資訊。部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缺少適當的疏導工作,與孩子缺少溝通,因此部分孩子責任感缺失,道德觀念不強,孩子核心素養缺失嚴重。為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中職學校中,教師逐漸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中職學校展開核心素養培育工作通常與公共基礎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師在展開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時,需要將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培育工作進行有效結合。通過公共基礎課程與核心素養培育工作的緊密結合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程度。教師在展開核心素養培育工作時,適當將學生劃分成小組,學生通過組內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加強學生在任務環節的重要性,加強學生對小組任務的責任感,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2.當前中職公共基礎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誤區
2.1學生對核心素養概念模糊
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教學內容的教學,忽視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育工作,因此,部分學生認為教師不重視的就是不重要的。部分學生對核心素養的提升不夠重視,教師在教學中沒有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提高自身對核心素養的重視,將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工作與公共基礎課程教學進行緊密聯系,進而提高學生對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進行適當的配合,進一步展開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工作。
2.2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工作具有局限性
在中職學校中展開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活動時,部分教師認為有些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能夠用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工作上,而部分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不能用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部分教師之所以會有這種觀點是因為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認識不到位,教師忽視在公共基礎課堂上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運用知識以及創新知識等一系列行為都能夠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2.3不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中職學校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學習內容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缺少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中職學校中,教師將提升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程學習內容的熟練程度作為主要教學目標,沒有將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與培育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結合,降低在公共基礎課堂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效率。
3.在公共基礎課程中培養“核心素養”的途徑
3.1育人為本,樹立教學觀念
為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牢記育人為本,樹立大公共基礎觀。教師努力提高公共基礎教學的自主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其真正成為公共基礎課堂的主體。將公共基礎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與生活中的公共基礎零距離接觸,培養其應用公共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素質,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之前,提升教師自身的核心素養。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時,學生會無意識地模仿教師,教師在教學中的表現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提高自己的職業操守。在展開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時,教師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學生通過觀看教師在公共基礎課堂上的表現,日久天長受到教師的熏陶,進而提高學生對核心素養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3.3培養中職生公共基礎語言和思維能力
相關教育工作人員強調“初步學會運用公共基礎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公共基礎的意識”。所以,教師們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只注重學生解題能力訓練,忽視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那些片面做法。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公共基礎語言和公共基礎思維能力呢?在日常的課堂學習和交流中,中職生愛思考、愛表達。在公共基礎知識教學中,對公共基礎概念、法則等比較抽象的知識,就無法正確地用公共基礎的語言和思維來增強認識。 特別是中職學生,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對于公共基礎語言表達和思維擴展經驗就更少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示范、滲透、指導各種公共基礎語言表達的方法和公共基礎思維的拓展,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任何一種表達方式的習得,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自身建構的基礎之上。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聯想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這樣的建構。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公共基礎語言和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
3.4有效結合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
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第一定義,而專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永遠不會凌駕于學生全面發展之上。正所謂“要成材,先成人”。因此,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的目的,恰恰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化、邏輯思維、外語應用、思想道德、禮儀規范、生活常識、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整體發展過程。這些公共基礎課所承載的知識和能力的訓練是中職階段學生成長的必修課程。教師需要將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程知識的理解程度,將學生實際生活與公共基礎課程進行緊密聯系能夠提高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程知識的運用程度。教師在展開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時,適當運用情景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有效展開核心素養培養工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3.5展開小組合作模式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素質,有效展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中職學校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時,可以適當運用小組合作法展開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增進彼此的溝通機會,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系。教師在布置課堂作業時,組內成員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提高合作意識。教師將學習任務分解成若干模塊,明確組內每一個同學的分工,學生在完成模塊任務時,提高自己的責任感。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發展速度逐漸提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加大。為了提高人才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中職學校中,教師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與學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進行適當的結合,在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活動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中職學校能夠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百煉.中職校長如何貫徹執行立德樹人思想[J].中職校長,2015,01.
[2]周晶.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文化梯度育人模式[J].職業技術教育,2017,02.